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情”與“政”通:《詩經》婚戀詩的外交應用

2025-04-18 00:00:00張盼盼
今古文創 2025年11期

【摘要】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頻繁尋求結盟以穩定國家地位,賦詩引詩作為不可缺少的活動出現于外交斡旋中,詩歌委婉含蓄更具說服力,并在結盟之時維護了周禮的“親親”之情。賦詩傳統興起的具體時期已不可考,但詩歌從詩樂舞一體的音樂政教作用到賦詩言志的功用在先秦就已出現。縱觀整個歷史版圖,似乎沒有哪個時代的賦詩引詩像春秋時那樣繁榮,在先秦典籍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詩經》中,大小雅以其莊重典雅、政治性突出作為引用主體,在外交中頻繁出現,而國風因婚戀詩居多在外交時不占優勢,但分析記載先秦引詩的《左傳》時發現各國外交引婚戀詩仍舊不少。可見在禮樂社會中,這類以情為主的婚戀詩歌在外交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將以《左傳》引婚戀詩為例,探析其外交應用情況及頻繁被引用的原因。

【關鍵詞】婚戀詩;《左傳》;賦詩引詩;外交應用;情禮觀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1-0017-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1.005

文學史上對婚戀詩沒有進行具體的歸類,王宗石在《詩經分類詮釋》中將國風中的詩歌分為了十類,其中有52首愛情詩、20首婚姻嫁娶詩、25首家庭生活詩、9首征人差役詩、10首征人差役家屬詩、12首政治詩、10首感懷詩、6首狩獵詩、6首農奴奴隸生活詩、10首未經歸類的詩。[1]據此可以將愛情詩、婚姻嫁娶詩以及家庭生活詩統歸為婚戀詩,這類婚戀詩的主要內容包括青年男女戀愛相思、戀愛婚姻中的曲折苦惱、夫婦的生活日常以及棄婦詩。《左傳》所引婚戀詩有21首,在諸侯外交過程中這類詩歌頻繁出現,且產生了良好的外交效果,其中必然存在其可貴之處。

一、婚戀詩在外交場合中的引用情況

《詩經》中有21首婚戀詩在《左傳》外交場合中出現,主要以兩種方:一種是諸侯通過賦詩引詩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增強說服力;另一種是作者以“君子曰”的形式引詩評判事件及人物的做法。接下來將《左傳》中所記載的賦詩引詩情況進行詳細闡述,其中引婚戀詩的諸侯主要集中于鄭、魯、晉、衛、齊五個國家。

鄭國引婚戀詩在幾個國家中最多,共引10首,其中作者以“君子曰”的形式引詩僅有一次,在定公九年:

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于是不忠。茍有可以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干旄》‘何以告之’,取其忠也。故用其道,不棄其人。《詩》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猶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2]1752-1753

鄭國駟歂用鄧析所編訂的《竹刑》殺了他,君子引《靜女》與《干旄》表達對這種行為的批評,駟歂用了鄧析的主張,在思想上認可他的才能,行為上卻不能對他給予寬容和尊重,這是不忠的表現。

《左傳》所記載的鄭國賦詩引詩的形式主要還是第一種,楊伯峻注曰:“鄭志即鄭詩”[2]1381,鄭風多以婚戀詩歌為主,但鄭人喜用鄭風表達本國志向。如昭公元年鄭簡公宴饗趙文子、叔孫豹、魯國大夫,享禮之后,鄭國叔孫豹和子皮分別賦婚戀詩《鵲巢》和《野有蔓草》以表示與晉國交好之心,趙文子賦《棠棣》予以回饋,這次宴饗之后,兩國關系得到穩固。再如襄公二十七年,鄭伯享趙孟于垂隴,趙文子要七子賦詩以觀其志,其中子展所賦《草蟲》與子大叔所賦《野有蔓草》即為婚戀詩,他們以詩稱贊趙武,表達與其相見之喜悅,以此聯絡鄭晉兩國的友誼。趙文子觀七子之志后,稱贊鄭國不驕不躁,將享福祿。昭公十六年鄭六卿餞宣子于郊,也是六卿賦鄭風表志。再如襄公二十六年,齊侯、鄭伯到晉國勸誡晉平公放衛獻公回國,子展代鄭伯引《緇衣》“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燦兮”[3]478一句,表達希望晉平公出于齊景公與鄭簡公親自到來的態度釋放衛獻公,晉平公列舉衛獻公殺晉國戍卒的罪狀表明自己在行為上的合禮,并以此維護本國的利益和權威。最終子展引《將仲子》中“畏人之多言”[3]483一句指出他“為臣執君”這一不符合盟主身份、影響盟主地位的行為,晉平公因此釋放衛獻公。

魯人引婚戀詩相較于鄭人較少,有5首,最為典型的是成公八年:

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于齊,使歸諸敝邑。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2]914-915

晉國要求魯國歸還齊國的汶陽之田,季文子引婚戀詩中的棄婦詩《氓》犀利地指出晉國態度前后不一,前有用兵逼齊國歸還田地給魯國,后有逼魯國把田地給齊國,不守道義,這不僅損壞了晉國信譽,也會讓其他諸侯國對其忌憚。

再如成公九年,季文子如宋致女,復命,穆姜賦《綠衣》“我思古人,實獲我心”[3]224一句表達對伯姬的思念以及對季文子所賦之詩的贊揚。襄公十四年,諸侯國跟隨晉侯討伐秦國,以報櫟之役,穆子對叔向賦《匏有苦葉》一詩表示愿意渡涇水,叔向會意準備船只。

衛人賦詩引詩集中于昭公二年、襄公二十五年和襄公三十一年,韓起從齊國到衛國聘問,北宮文子賦《淇奧》贊美韓宣子,宣子回賦《木瓜》以結兩國之好。襄公二十五年,衛國甯喜為了個人利益答應幫助逃亡在齊國的衛獻公復位。太叔文子知道這件事后引《谷風》“我躬不說,遑恤我后”[3]268一句指責甯喜做事不慎重,不僅會給自己招致禍患還會影響家族的安危,甯喜這一舉動確也導致了寧氏家族的滅亡。

晉國引詩最為典型的是襄公七年和八年,襄公七年韓獻子告老退休,韓無忌因自身之疾引《行露》“其不夙夜,謂行多露”[3]158拒絕卿位,襄公八年,晉國韓宣子引《摽有梅》催促魯國對鄭國用兵。這兩首詩中《行露》為女子拒男子之婚,《摽有梅》為勸誡男女應及時成婚詩,皆為典型的婚戀詩歌。

齊人引婚戀詩僅有一次,在襄公三十一年,衛襄公與齊國北宮文子就令尹公子圍的舉止儀表展開討論,北宮文子引《柏舟》中“威儀棣棣,不可選也”[3]215指出君臣、上下、父子皆有應遵循的禮儀,不可違背,也不可僭越,而令尹公子圍作為臣子卻行國君威儀,難以善終。

楚國引婚戀詩也僅有一篇,在僖公二十一年,隨國率領漢水以東的諸侯國背叛楚國,其后楚國攻打隨國,隨國戰敗,《左傳》以“君子曰”的形式引《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3]158一句批判隨國的不自量力。

以上這些國家均在外交中引用了婚戀詩,且取得了良好的外交效果,而婚戀詩能夠如此頻繁被引用不僅因先秦的政治文化環境對情的重視,以及詩教推動了婚戀詩的引用,同時婚戀詩在外交場合中也存在其自身的價值,接下來將從婚戀詩被引用的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二、婚戀詩被引用的外部原因

婚戀詩以“情”為核心,主要表達男女之情,能夠在外交場合被引用的外部原因之一是儒家情禮觀指出情與周王朝所奉行的禮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因而先秦時期的政治文化環境推崇情在外交場合的出現;二是先秦的詩教傳統使得接受過教育的從政階級能夠引婚戀詩準確表達訴求,解詩者也能夠突破詩本義迅速抓住情境之義,詩教給婚戀詩的外交引用提供了條件。

(一)先秦情禮觀

婚戀詩主張以情動人,在嚴肅的外交場合中這種情感表達也是必不可少的,且儒家所提出的情禮觀細致剖析了“情”與“禮”的關系,就此解釋了在周王朝這個以禮治國的國家中“情”的不可或缺。

儒家所提倡的情禮觀指出禮的形成與發展和情是相輔相成的,情是禮得以內化的重要載體、是禮存在的基石,而禮又制約著情。儒家所論之情包括三種:一是自然情感,包括喪禮上的哀戚之情;二是倫理道德情感,如敬、孝等;三是指包含許多自然欲望在內的情欲,是倫理道德的基礎,也是禮產生的來源。儒家肯定自然情感的存在,如《禮記·禮運》中說:“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4]689這即是人們常說的七情六欲,是先天的、不可抹除的。但這種情感因自然本能的存在往往具有沖動性和盲目性,禮的制約也就不可或缺,這就因此推動了禮的制定。孔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5]610-611,詩歌是情感表達的載體,人的情感需要抒發之時便可以通過詩歌,《詩經》中的婚戀詩便是出于情感的抒發而創作,但不能任情感泛濫而不加節制,尤其是男女之情這種帶有自然欲望的情感更需要得到約束,因而禮的存在便是將這種情感加以控制,使其不會發展成濫情或庸俗。禮緣情而作,但禮又制約著情,孔子認為《關雎》中的情感表達“樂而不淫,哀而不傷”[5]230,正是因為禮的存在使得這首詩的情感表達保持在一種溫良敦厚的中和狀態。不過若是禮過分壓制情感,容易造成情感的疏離,性情的桎梏,從而導致禮儀成為一種僵化的教條,所以先秦時期外交場合往往通過樂將情感表達出來,這也是先秦詩樂舞一體的原因。《詩經》中的婚戀詩均為男女之情、夫婦之愛或是棄婦之怨的表露,但讀來并不會讓人覺得濫俗,而是“發乎情,止乎禮義”[3]52,呈現出一種含蓄婉約之美。情的存在還使得人們對禮形成一種自覺的認同,如對長輩的敬愛、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君臣之禮、男女成婚之禮等均因情感的存在而為人所自覺遵循。

禮與情相輔相成,先天存在的情催生出禮的制定,禮又制約著情,將情導向理性的道路,因而“情”與“禮”在先秦時期缺一不可,這是以“情”為核心的婚戀詩能夠在外交場合中被引用的外部原因之一。

(二)詩教傳統促進情境之義的把握

詩教傳統的奠立人當屬孔子,孔子格外注重詩歌教育,他指出“不學詩,無以言”[5]1338。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至魯國前,貴族還是主要的從政階層,同時也是詩教的主體,若是不懂詩,不解他人之意,不能及時更改過錯,必將招致惡果。比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慶封不解叔孫所賦之詩《鄘風·相鼠》的意思,未能明白叔孫對他行為上無禮的諷刺批判,盡顯愚鈍無知,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因而詩教對于從政階層的人格外重要。

夏商時期,學校就已經出現,而詩成為教化工具是在西周時期,根據《周禮》《禮記》記載,西周統治者格外注重禮樂教化。學校分為“鄉學”和“國學”此外還有“成均”,負責國子們的教育,《禮記·內則》記載“國子為學”:“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象》,學射御。”[4]869雖說當時以禮樂教化為主,但詩也成為教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詩》與樂逐步分離,習詩成為一門必修課,《詩經》的經典地位使其成為詩教的重要一環。比如《國語·楚語上》記載楚莊王與申叔時討論太子的教育問題時,申叔時就曾說:“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6]1291由此可見,在當時的貴族子弟教育中,已經有了獨立的《詩經》教材,其教學目的,重在提高人的道德修養,啟發人的心志。再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記載楚國及諸侯國圍困宋國的事,宋國求救于晉國,晉國欲救宋國以報恩、定霸,在謀元帥之時,趙衰力薦郤縠,謂其“說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2]486-487。文公采納并任用郤縠,最終一戰而霸。孔子之時,禮崩樂壞加劇,肩負著維護周禮的責任,“詩教”概念被孔子正式提出,同時在充分認識《詩經》教化的得與失上提出了“溫柔敦厚而不愚”的觀點,發展了西周時期的詩教觀。因而當時的貴族子弟在接受詩教后,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解詩系統,在《左傳》諸侯外交過程中引詩者與解詩者對詩歌理解順利達到同一。

在外交場合中引詩者與解詩者多為受過詩教的貴族子弟,在詩歌上能夠根據當時的情境形成一套統一的見解,因而即使在外交場合中引用婚戀詩也不會造成誤解。

三、婚戀詩被引用的內部原因

除了情的不可或缺以及詩教傳統這兩個外部原因之外,婚戀詩本身的價值也是使得其能夠在政治外交中大放異彩的原因,主要為兩個方面:一是情感的存在柔化了因周禮的制定而產生的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尊卑外交;二是婚戀詩因情感表達較為隱晦而產生極大的闡釋空間能夠被靈活引用。

(一)“情”柔化“禮”產生的尊卑外交

儒家提倡的“情禮觀”強調“情”與“禮”的相互作用,詩歌作為情與禮的載體,在外交場合中引用以“情”為核心的婚戀詩成為諸侯國表達政治訴求的重要方式。這類詩歌的應用同時保持了周禮原有的剛性和“情”的柔性,使得嚴肅的政治性外交呈現良好的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昭公十六年“鄭六卿餞韓宣子于郊”。晉國韓宣子在鄭國聘問,臨行前,六位卿大夫在郊外餞別,韓宣子請求前來送別的六位大臣通過賦詩來表達鄭國的志向。其中子齹賦《野有蔓草》、子產賦《羔裘》、子太叔賦《褰裳》、子由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萚兮》,最后韓起賦《周頌·我將》一詩作為回復。大卿所賦之詩皆出自鄭風,其中《野有蔓草》《褰裳》《風雨》《有女同車》均為婚戀詩。《毛詩序》對《野有蔓草》的解釋為“思遇時也……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3]548,是典型的婚戀詩歌。而《風雨》的詩旨較為模糊,《毛詩序》解釋為“思君子也”[3]535,朱熹的《詩集傳》和高亨的《詩經今注》均將其定義為夫婦重逢詩,究竟“君子”為何人,至今無定論,但王宗石的《詩經分類詮釋》將其劃分在愛情詩一類,因此本文將《風雨》也歸為婚戀詩。子齹和子由通過這兩首婚戀詩表達自己與韓起相見之喜悅。子產的《羔裘》本義是責備不能以人君之道治理國家,他取“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彼其之子,邦之彥兮”[3]500-501幾句贊美韓起。子太叔所賦《褰裳》與子柳所賦《萚兮》,皆為表達男女之情的詩歌,他們引此詩希望鄭晉兩國像詩中所描繪的男女一樣彼此親近、忠誠坦率。兩國結盟在這種以小見大式的婚戀詩歌烘托之下,變成了戀人式的彼此許諾。中國古代社會常常出現這種以夫婦喻國家與君臣的使用方式,比如《楚辭》中的“香草美人”“求女”等意象,以夫婦之間的忠誠表示明君任用賢臣的美好,以愛情美滿喻兩國之和睦,這就使得外交不再僅僅是一次政治會談,而是心意的相通,這種方式在漢唐及其后的詩歌中也不斷沿用。這次外交中鄭六卿從容穩定的回答一一受到了韓宣子的稱贊,最后韓宣子以《我將》一詩來表達晉國敬畏天威,保護鄭國的決心。

封建社會中等級制度劃分身份尊卑,禮是尊卑觀念的具象化,在禮維護周王朝社會秩序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國在面對大國時觀念和行為上的受限。在周禮的束縛下,小國在大國面前總會存畏懼之心,作小心翼翼之態。但在這次外交中,鄭國諸侯運用自己的文化與智慧將自己的外交立場通過鄭風堅定表達出來,并未因詩歌風格而被大國批判無禮,且讓韓宣子對鄭國大加贊賞,這既是一次政治外交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禮的制定約束了身份上的僭越,情的存在柔和了文化上的“無禮”,并因此讓大國看到了小國的態度和價值,從而加強了兩國的穩定關系。

(二)婚戀詩的闡釋彈性促進外交應用

西周到春秋初,禮樂制度是作為周王朝維護封建宗法等級秩序、穩定社會的重要政治工具。《詩經》作為一部音樂總集存在,以音樂標準劃分為風雅頌,在各種鄉飲酒禮上,作為樂曲演唱,并被嚴格要求它的施用場合和施用方式,詩樂舞成為外交場合中重要一環。在這一過程中,詩歌被單純作為樂章使用,而詩本義自然而然的被忽視了。然而到了周王朝后期,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固有的價值觀念被損壞,禮被破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秩序相應的被打破。禮壞也就意味著依附于禮的樂也逐漸走向黯淡,原來以樂章義為主要價值的詩歌逐漸被以詩本義為主所取代,詩歌不再單純作為樂的載體,自身的語言價值逐漸顯現,賦詩引詩成為諸侯外交的主要項目。但剝去了音樂屬性,純粹的賦詩引詩讓詩本義在這一過程中容易造成引詩者與解詩者理解的斷層,從而引發糾紛。且《詩經·國風》的許多篇章在表達觀點、抒發情感時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比興或隱喻的手法隱晦地表達出來,其中婚戀詩尤盛。這意味著它留給了讀者極大的闡釋空間,使其能夠在外交場合中得到靈活運用,同時因本身具有情感成分也讓引詩者能夠借此在外交場合中表達一些強硬的訴求或是對一些要求表示委婉拒絕,維護自身或本國的利益。

《左傳·襄公八年》晉國范宣子在與魯國外交時引用《召南·摽有梅》,《毛詩序》將這首詩解釋為“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3]175。襄公八年,晉國范宣子來魯國聘問,拜謝襄公的朝見,并告知晉國將用兵于鄭國。襄公設宴款待,宣子在宴席上賦《摽有梅》,季武子理解了晉國的意圖后,根據本國情況予以拒絕,曰:“誰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歡以承命,何時之有?”[2]1053在這一外交中引詩者范宣子引用梅子由盛轉衰,應及時摘取來表達希望魯國及時出兵討伐鄭國,此強硬的訴求通過婚戀詩的闡釋彈性得到準確傳達,且又因詩歌中有情感的成分而顯得更為溫和。《摽有梅》以梅落喻男女年衰,催促他們應及時成婚,是一首典型的婚戀詩,在此情境下卻巧妙地表達了引詩者的政治訴求。詩共三章,主體為梅子落庶士取,一層緊逼一層,將人物心理的緊迫感隱晦地表達出來。單從詩歌本身來看,梅子與庶士均無明確指代,所指并不明晰,因此這首詩的闡釋彈性極有可能讓兩者在理解上產生歧義。但也正因為此,引詩者才能夠借助詩本義的彈性空間委婉表達政治上的催促之意,解詩者也能夠因境生義,從而理解對方的訴求。再如襄公七年韓無忌引《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3]158一句拒絕上卿之職。這首詩本義為夫家輕視禮義,女子守節持義堅決不嫁,在這里韓無忌以男子隱喻卿位,行露隱喻韓無忌自身之疾,表明是因為自身原因而無力承擔這一職位。這首詩歌本義存在對男子無禮的怨刺成分,韓無忌巧妙通過斷章取義的方式規避詩歌中對無禮的諷刺,委婉妥帖地拒絕了這一職位,同時避免了被以“不合禮”的緣由批駁。

婚戀詩因闡釋彈性大其詩義能夠被靈活闡釋引申,且因從政階層均接受過詩教,能夠迅速根據情境推測出引詩者的訴求,在詩本義干擾下與引詩者達到一致,避免婚戀詩在外交場合中因本義回歸而產生理解偏差,這也是婚戀詩能夠在外交場合中被引用的內部原因。

四、總結

先秦是賦詩言志的時代,《詩經》以其經典地位在先秦典籍中頻繁出現。清人程廷祚說:“夫先王之世,君臣上下,有如一體,故君上有令德令譽,則臣下相與作詩歌以美之。非貢諛也,實愛其君有是令德令譽,而欣豫之情發于不容已也。或于頌美之中,時寓規諫,忠愛之至也。其流風遺韻,結于士君子之心,而形為風俗。故遇昏主亂政而欲救之,則一托之于詩。”[7]38可見詩歌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諸侯外交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眾怒,造成國家之間的明爭暗斗。婚戀詩作為一種委婉靈活的表達方式,易于為當政者所接受。同時在周王朝這樣一個以禮治國的國家,情與禮相互作用,禮緣情而生,情又受到禮的牽制,禮規范著社會秩序,情柔化著禮帶來的思想與行為上的尊卑觀念,這使得諸侯愿意用婚戀詩更自由的表達觀點。對于大國與大國之間的結盟,賦詩引詩使得盟約更具說服力;對于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外交,一方面使得小國態度更顯真摯忠心,另一方面讓小國在面對周禮的尊卑觀念壓制之時也能夠從容回應、大膽言志,達成友好外交。婚戀詩的闡釋空間大方便諸侯靈活運用這些詩歌,詩教傳統也讓這些婚戀詩在外交場合中更易被人所理解。同時《詩經》在引詩與賦詩的過程中其詩義不斷被闡釋引申,引發了更多人的思考和探討,也是《詩經》經典化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王宗石.詩經分類詮釋[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3]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毛詩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21.

[4]李學勤.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5]程樹德.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3.

[6]左丘明撰,韋昭注.國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程廷祚.青溪集[M].合肥:黃山書社,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性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 天天操精品|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91视频国产高清|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欧美高清|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久久九九热视频|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66| 有专无码视频|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任我操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丁香婷婷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www.日韩三级|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99re在线视频观看|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一级不卡毛片|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婷婷伊人五月| 91激情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在线观看的黄网| 狠狠色综合网|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