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前椿芽雨后筍,春來香椿耐人嘗”。春日里,一株株直立如杵的香椿樹上長出了一簇簇嫣紅色的葉芽,聞上去有一股特殊的濃香味,它應春而生,故名香椿。
香椿為楝科香椿屬多年生木本植物,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边@里的“櫄木”即香椿。香椿素有“樹上青菜”之美稱,在谷雨季節到來之前就可走上餐桌,是一種傳統特色的時令野菜。
香椿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保健價值高。香椿中除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外,還富含鉀、鎂、鐵、鈣、鋅、硒等多種礦物質;它所含的維生素E、黃酮類及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具有抗老防衰的作用;其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與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增強消化系統功能、控制體重、調節血糖和血脂、保持大便暢通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所含的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提高食欲,促進消化;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B 族維生素等,有助于改善機體免疫能力,維護視力,并有滋潤肌膚、養顏美容的作用。可見,香椿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純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從中醫角度來說,香椿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健胃理氣、潤腸通便等功效。
香椿是時令野菜,上市時間較短,且越早越鮮嫩,口感也越好。農諺說:“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生木質?!边@里的“雨”指谷雨節氣。就是說谷雨前的頭茬香椿呈紫紅色,鮮嫩無骨,既香又脆。谷雨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椿芽由紫紅色向青綠色轉變,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老,不僅營養價值大為降低,口感越來越差,亞硝酸鹽含量也越來越高。到了春末夏初,即便是新長出來的香椿芽,由于膳食纖維老化,吃起來也沒有了頭茬香椿的脆嫩和鮮美。因此,吃香椿宜早不宜遲,宜嫩不宜老,且盡量選擇短、粗、紫紅色的嫩椿芽。
香椿越新鮮越好,剛摘下的香椿含亞硝酸鹽較少,如果存放時間太久,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對身體無益。
烹飪香椿時,最好先用沸水焯燙1~2 分鐘,盡量減少所含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草酸等成分,既有利于身體健康,又能使口感更好。
不宜多放調料,否則會掩蓋其原有的獨特風味,通常只需加入適量鹽、醬油等基礎調料,就能凸顯其鮮美。此外,烹飪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使其失去原有的鮮嫩口感和營養價值。建議采用爆炒、涼拌等快速烹飪方法,以保持香椿特有的口感和營養。
食用香椿應有度,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量以100~150 克為宜,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起腹脹、腹瀉等問題。

香椿嫩芽制成的菜品,質地柔脆、食后無渣,且鮮美可口、香味濃郁、耐人品嘗。香椿的吃法有很多,可煮、可炒、可煎、可炸、可清蒸、可涼拌,還能腌著吃,現介紹幾道餐譜供參考。
●拌香椿
原料:香椿200 克,食鹽、麻油適量。
制作:香椿洗凈,焯水后撈出(下同),切碎后放入盤內,加入適量食鹽、麻油拌勻即可。
●香椿粥
原料:香椿100 克、粳米100克、食鹽適量。
制作:香椿洗凈,切絲備用。粳米洗凈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將熟時放入香椿絲,再煮5 分鐘,最后以食鹽調味即可。
●香椿拌豆腐
原料:香椿100 克,豆腐500克,麻油、食鹽適量。
制作:香椿洗凈,切碎末。豆腐切成2~3 厘米的丁狀,加入香椿末,加適量麻油、食鹽拌勻即可。
●香椿炒雞蛋
原料:香椿150 克,雞蛋2 枚,食用油、食鹽適量。
制作:香椿洗凈切碎,雞蛋磕入碗內攪勻。熱鍋入食用油,將雞蛋炒至成塊,再入香椿末炒勻,最后用食鹽調味即可。
●香椿燒竹筍
原料:香椿200克,竹筍100克,食用油、食鹽、濕淀粉、麻油適量。
制作:香椿洗凈切末,竹筍洗凈切塊。熱鍋入食用油,放入竹筍略炒,加香椿末和少許鹽及清水,用旺火收汁。最后以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
●香椿雞肉豆腐湯
原料:香椿100 克,雞肉250克,豆腐1 盒,麻油、食鹽適量。
制作:香椿洗凈切碎,雞肉洗凈切絲,豆腐切成小塊。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后,放入所有食材,煮約10 分鐘。最后以麻油、食鹽調味即可。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