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個人按揭貸款發放的主力軍、指向標,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這四家國有大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持續減少。
《財經》根據2024年報統計,上述四家大行在2024年末的個人住房貸款共計為21.34萬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了6692億元,若與2022年末的數據相比,更是減少了1.25萬億元。
具體來看,2024年末,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為6.19萬億元,2023年末為6.39萬億元;工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為6.08萬億元,2023年末為6.29萬億元;農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為4.98萬億元,2023年末為5.17萬億元;中國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為4.09萬億元,2023年末為4.17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在2025年2月發布的數據亦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68萬億元,同比下降1.3%,增速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
不過,自2024年四季度,重點城市新房銷售量已連續兩個季度保持修復態勢,二手房成交實現明顯增長。
“降低房貸利率是加快房地產回暖的有效手段?!庇蟹治鋈耸糠Q,下一步不排除通過較大幅度引導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單獨下行等方式,繼續對居民房貸實施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
在過去多年中,個人按揭貸款由于抵押物比較充分、利率稍高,是四大行重點拓展的對象,但由于近幾年受到房地產市場下行的影響,出現了規模遞減的態勢。
例如2024年末,建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為6.19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986.67億元,降幅3.11%;工商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為6.08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052.88億元,降幅為3.26%。
2024年末,農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為4.98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862.33億元,降幅為3.6%;中國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為4.09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789.97億元,降幅為1.9%。
在資產質量上,國有大行在2024年末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較2023年末有所增長,但均低于1%,例如建設銀行在2024年末不良率為0.63%,2023年末為0.42%;農業銀行的不良率為0.73%,2023年末為0.55%;中國銀行的不良率為0.61%,2023年末為0.48%;工商銀行的不良率為0.73%,2023年末為0.44%。
“2024年,受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周期、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共同影響,個人及小微客戶群體抗風險能力總體偏弱,商業銀行零售信貸資產質量波動幅度普遍有所加大。”多位銀行業高管在近期舉行的2024年業績發布會上稱。
展望2025年,一位國有大行副行長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有效需求仍顯不足,該行風險管控的壓力預計主要來自以下領域:一是房地產市場當前仍處于深度調整期,但隨著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轉化,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止跌回穩”,預計開發貸款資產質量壓力有望延續2024年邊際改善的趨勢;二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疊加就業結構性矛盾,個人按揭、經營貸款等資產質量預計持續承壓等。

“下一步,針對客戶收入波動等問題,我們還將通過優化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緩解客戶階段性還款壓力。我們將持續優化房貸評分卡、風險預警模型、樓盤大數據估值模型等數字化風控工具,全面提升精細化風險管控水平,同時也用好多種手段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將整體資產質量保持在平穩水平上?!绷硪晃粐写笮懈毙虚L于近期表示。
降低房貸利率是促進需求釋放的重要方式。2025年3月16日,《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印發,指出“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早在2024年5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發布的政策包括取消全國層面房貸利率政策下限;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等。
調整后,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調整為2.35%和2.85%。
不過,此后,廣州等地國有銀行、外資行將首套房貸利率定在2.9%、2.85%附近,逼近公積金貸款2.85%(5年以上)這條線。
202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也多次表態“擇機降準降息”?!斑@也代表著公積金貸款利率、商業貸款利率均有下調空間。”有銀行業人士稱。
2025年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報價:1年期品種報3.10%,上月為3.10%;5年期以上品種報3.60%,上月為3.60%。
“3月政策利率及LPR報價繼續按兵不動,根本原因是受去年一攬子增量政策延續效應帶動,年初宏觀經濟保持較強增長動能,消費、投資增速加快,貿易戰的影響尚不明顯,降息的必要性、迫切性不高?!睎|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等人在2025年3月下旬稱。
“綜合當前房地產市場、外部經貿環境變化,以及整體物價走勢,我們判斷二季度降息窗口有可能打開,屆時會引導LPR報價跟進下調。我們認為,著眼于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導信貸資金重點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今年將適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但這不會替代政策性降息。”在王青等人看來,另外,不排除通過較大幅度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單獨下行等方式,繼續對居民房貸實施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
對于未來LPR報價下調給銀行帶來的凈息差收窄壓力,有行業人士稱,將主要通過引導存款利率適度下行,加快補充銀行資本等方式緩解。
2025年3月30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公告顯示,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形式募集資金,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這四家銀行的募資總額分別為不超過1050億元、1650億元、1200億元、1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