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已成為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探索與實踐新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教學目標,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詳細闡述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旨在為一線教師提供實用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迎接信息化社會的挑戰。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信息素養
作者簡介:馬連生(1982—),男,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川王鎮中學。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信息素養是指個體在信息化社會中應具備的一系列核心能力,包括信息的識別、獲取、處理、應用,以及信息安全和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1]。信息素養的核心在于提升個體在信息化環境中的適應能力。
首先,信息識別與獲取能力是信息素養的基礎。學生需要學會從各種信息源中準確識別出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快速獲取有效信息,為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其次,信息處理與應用能力對學生同樣重要。學生需要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并將其轉化為解決學習問題的有力工具[2]。例如,在完成課程作業時,學生能有效整合不同來源的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再次,信息安全與倫理道德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學生需要從小樹立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的意識,了解并遵守網絡使用的基本道德規范,做一個負責任的數字公民。最后,信息素養還應包括批判性思維與創新精神。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學生應學會獨立思考,判斷信息的真偽與優劣,而不是盲目接受。同時,鼓勵學生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發揮創新精神,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和途徑。通過系統培養這些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學習生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課程對于信息素養培養的意義
首先,信息技術課程在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中具有基礎性意義。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之一。信息技術課程為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計算機操作、網絡應用、數據處理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平臺,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為后續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信息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3]。其次,信息技術課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與能力。信息意識與能力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判斷力和處理能力,而信息技術課程正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關鍵途徑。通過課程中的實踐操作與案例分析,學生不僅能學會高效檢索、篩選和整合信息,還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提升自身的綜合信息素養。最后,信息技術課程能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信息技術課程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探索新技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課程還強調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規的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信息技術,維護網絡安全,尊重知識產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觀念[4]。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通過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的調查發現,當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信息技術教學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操作的機會相對不足。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應用中難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導致在面對信息技術問題時感到無從下手。其次,教學模式相對單一,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種模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最后,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際能力的評價。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果無法得到及時反饋,教師也難以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5]。
四、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一)結合實際生活案例,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信息意識薄弱。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案例進行教學。通過引入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案例,幫助學生建立起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信息意識,提升其對信息價值的敏感度[6]。例如,在介紹“數據與信息”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購物經歷,解釋條形碼如何作為數據被掃描并轉化為商品信息,進而被用于庫存管理、銷售分析等。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數據與信息的關系的認知,還能讓他們意識到數據在現代商業活動中的重要性。又如,在講解“計算機網絡與因特網”時,教師可以學生日常使用的社交媒體平臺為例,說明因特網如何實現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傳遞與共享,讓學生明白網絡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生活案例的引入,不僅使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變得生動且易于理解,同時也有效增強了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開展實踐操作活動,鍛煉學生信息技能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實踐操作活動至關重要。許多學生雖然能在課堂上理解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手足無措,出現操作失誤。這主要是因為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缺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積極開展實踐操作活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使學生逐步培養出良好的信息素養。
例如,在講授“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時,教師可以利用Word軟件,組織學生進行文檔編輯操作,讓學生創建一個班級活動通知,學習插入圖片、設置字體樣式和排版等操作,更深入地理解Word的功能和應用。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如讓學生錄入班級成績,并進行排序、篩選和制作圖表等操作,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電子表格處理數據的認識,還能提升他們的數據分析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簡單編程體驗”活動。例如,在講授“認識編程”時,教師可以借助Scratch這一適合初中生入門的圖形化編程工具,讓學生通過拖拽積木形式的代碼塊,體驗編程的樂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制作簡單動畫”的任務,指導學生利用Scratch制作一個彈跳的小球或移動的角色等動畫效果。這種直觀且有趣的編程實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編程興趣,還能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此外,對于那些對編程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嘗試使用Python等文本編程語言,進行更為復雜的編程挑戰。通過這些課堂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熟悉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還能提升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高效利用這些工具的能力,有效提升信息素養。
(三)引導網絡自主學習,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網絡已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尤其是增強其網絡信息獲取能力,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網絡自主學習。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學生不僅可以主動探索、篩選和整合各類信息,還能在實踐中提升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以及對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首先,幫助學生明確網絡自主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使學生認識到網絡自主學習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網絡自主學習中。其次,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設定具體、可衡量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保持學習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再次,教授學生高效的網絡搜索技巧和信息篩選方法,如如何合理使用關鍵詞進行搜索,如何評估和選擇搜索結果中的有用信息,以及如何避免網絡中的虛假和誤導性信息。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效率。最后,利用網絡平臺和在線資源,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協作、探究的學習環境。通過組織線上討論、小組合作等活動,鼓勵學生在交流中分享學習心得和成果,促進彼此之間的知識互補和思維碰撞。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實施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學生信息安全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頻繁接觸網絡,網絡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實施信息安全教育,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網絡安全風險,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有效避免個人隱私泄露、網絡詐騙等問題的發生[7];另一方面,信息安全素養是學生未來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保護企業機密、客戶數據等具有關鍵意義。因此,教師需要系統地向學生介紹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則和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信息安全的全面認知。
以“操縱老人手機獲利案”為例。在這個案例中,犯罪分子與老人手機方案商、生產商勾結,在老人手機中植入木馬程序,導致大量老年用戶的手機被非法控制,并訂購了大量增值業務,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通過詳細講解這個案例,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網絡犯罪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防范類似的安全威脅。有的學生認為,老人手機生產商和方案商應承擔更大的責任,加強產品的安全檢測,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有的學生提出,政府和社會應加強對老年群體的網絡安全教育,增強他們的防范意識;還有的學生建議,開發針對老年用戶的手機安全軟件,幫助他們有效識別和攔截惡意程序。通過實施信息安全教育,學生不僅更加了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還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信息安全素養,還能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五)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全面評估學生信息素養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是全面評估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環節。其中,不僅應涵蓋傳統的知識技能考核,還應注重對學生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評價[8]。
首先,評價體系應包含對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通過課堂測試、上機操作等方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以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信息意識也是評價的重要內容。信息意識包括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獲取信息的主動性以及利用信息的創造性等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分析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來評估學生的信息意識水平。再次,信息道德的評價同樣不可忽視。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道德是規范個人信息行為的重要準則。教師應關注學生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是否遵循法律法規、尊重他人隱私、維護信息安全等,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信息道德的依據。最后,創新實踐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體現。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創新實踐活動,如編程競賽、機器人制作等,并通過實踐成果來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需要教師在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上進行全面考慮和設計。通過評價體系的實施,教師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水平,為后續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課標對初中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學生應具備信息獲取、處理、交流與創新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信息化發展。基于此,教師應重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從結合實際生活案例、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引導網絡自主學習、實施信息安全教育以及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化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激發創新思維,從而提升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徐敏.聚焦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4(30):102-104.
張永平.基于信息素養培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4,26(15):46-48.
蔣盛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24(21):13-15.
余桂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策略研究[J].教師,2024(17):81-83.
路晶.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J].家長,2024(17):165-167.
張艷.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路徑探析[J].成才,2024(10):110-111.
何東梅.新課標視域下初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思路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4(11):57-59.
吳叢叢.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多元化教學策略[J].新智慧,2023(3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