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不穩定,總愛發脾氣;有時擰勁兒一上來,還哄不好。面對這樣的“火藥罐”,家長們想不出好辦法。家長擔心:如果一鬧就哄,擔心孩子更加自以為是;如果講道理,又怕孩子根本聽不進去,繼續我行我素。真是讓人左右為難。
天津市河西區教師發展中心心理教研員白麗娜老師說,遇到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而發泄情緒,是每個人正常的情感表達,不應該被強制壓制,家長更不能以“孩子處在性格養成階段”為理由,強行讓孩子學會隱忍。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特別和順,對周圍的人處處忍讓并且喜怒不形于色,才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這說明這個孩子從小被大人嚴格管教,不被允許哭鬧,情緒沒有得到正常的表達,內心壓抑,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白麗娜老師建議,首先,家長要告訴孩子只有用清楚明了的語言說出自己的不滿,同時表達出自己的訴求,才有利于解決問題;而推搡、哭鬧只會惡化事態發展。其次,告訴孩子一些合適的宣泄情緒的方法,如聽音樂、鍛煉身體等,可以讓不穩定的情緒得以平復。最后,等到孩子情緒完全平復后,家長可以和孩子一道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約定下次繼續遵守安全宣泄原則,逐漸消除亂發脾氣的心理障礙。
(摘自《今晚報》賈林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