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盼到更新,一周一集太不過癮了。”最近在咪咕視頻,一部紀錄片成了觀眾們雷打不動的“蹲守對象”。
這部“寶藏紀錄片”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民族宗教專家全程參與,咪咕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布達拉宮》第二季。節目在咪咕視頻、移動高清、咪視界等國內平臺首播,并同步上線咪咕海外YouTube官方頻道及客戶端MiguC。從首播至今節目熱度不僅持續攀高,影響力更蔓延到了海外。
在節目開播一個月之際,紀錄片《布達拉宮》第二季座談會在北京舉辦,結合這場座談會上專家的發言與目前觀眾的反饋,我們或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
在座談會上,出品方天成嘉華董事長張爽透露,《布達拉宮》第二季首播拿下咪咕站內熱度榜總榜、紀實榜、紀錄片精彩熱播、熱搜榜四項第一,全網斬獲熱搜87個,咪咕站內熱度破萬,并助力為該片配音的演員趙麗穎成為首位在四大長視頻平臺(騰訊、愛奇藝、優酷、咪咕)熱度均破萬的演員。
從輿論側來看,自節目開播以來,相關話題多次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共有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在內的百余家黨央媒及核心媒體報道,“這種關注度和熱度在紀錄片中幾乎是近些年前所未有的。”在咪咕視頻站內,觀眾不僅準時蹲守更新,還樂于在評論區與官方及其他網友互動,去討論片中的點滴。
如今,紀錄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大幅提高,觀眾的觀看需求也變得更高,或者說更個性化。《布達拉宮》第二季是如何做到滿足期待超越期待的?它又能給當下的紀錄片行業帶來什么新的啟發?讓我們從這部紀錄片本身聊起。
從天上到人間
布達拉宮,位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紅山之上,享有“世界屋脊上最璀璨的明珠”的美譽。千百年間,有著大量以西藏或布拉達宮為原型的文學作品或影視內容不斷涌現,人們對于這處雪域宮殿并不陌生。
加之當下觀眾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他們對紀錄片的需求也從過去單一“獲取知識長學問”變得更復合,既要有信息增量,又要獨特洞察,最好內容能夠“與我有關”引起情緒共鳴。《布達拉宮》第二季自開播后,熱度便不斷攀升,在于它找到了經典題材的當下表達。
與以往從更宏觀更俯看的角度去敘述不同,這部紀錄片采用了“宏大敘事+個體視角”兩種角度相結合的,以“人”作為故事的切入點,去展開對建筑美學、歷史文物(如文成公主塑像)的解讀,以及對藏族節日、粉刷傳統等日常生活的記錄。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干事、紀錄片《布達拉宮》總編審李德成認為,《布達拉宮》第二季是用一種見微知著的方式講故事,“通過對平凡的事物、平凡人物的敘述,突出了自己的主題”。
這種“見微知著”的方法不只體現在對普通人的刻畫上,也運用在歷史人物刻畫方面。紀錄片總導演總撰稿王沖霄透露了他們的創作觀,“我們希望在這個片子里盡量追求人物故事的情感濃度,哪怕是歷史人物,比如說文成公主、五世達賴喇嘛,我們都盡量從一個人的角度,把他們處于人生選擇兩難處境的時候,他們身上人性釋放的東西進行呈現。紀錄片是講關于人的,講人性的,所以在這次創作當中,我們特別著重從這方面表現。”
在表達手法上,它也更潤物細無聲——“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現宏大的建筑藝術,還有其他的宏大歷史場面,也是通過向世人展示布達拉宮一些平凡但又不平凡的故事,使人看了不僅僅能夠回味,也能夠引人思考。”

比如首集節目《新顏》,觀眾跟隨著布達拉宮管理處維修科的工作人員,以及自發到布拉達宮做義工的普通群眾的腳步,了解到這座宏偉宮殿的外墻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再粉刷修護,這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文化傳統,粉刷的材料收集和制作需要什么樣的工序,這樣的修護工程對于當下的普通人來說又有什么樣的意義。
當工作人員和普通民眾將寄托著美好祝福的牛奶、砂糖、蜂蜜混入到刷墻的涂料中時,當完成“潑甜墻”后,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幸福笑容時,即使身在屏幕前的觀眾,也能感受到那份喜悅,以及這座雪域宮殿的獨特魅力。
又比如第二集《節日》,那位20多歲就離開家鄉山東參加援藏工程,并在這片雪域高原成家生子的老園丁夏乾文。當年因意外被燒傷的他在羅布林卡宮找到了新的人生意義。他去學習花卉培育技術,并將技術帶回西藏。羅布林卡宮的園丁們幾乎都是他的徒弟,而這座宮殿中的各種奇花異草,也離不開他的悉心培育。因為他,羅布林卡宮有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珍奇花卉;而因為羅布林卡宮,他也走出了燒傷的陰霾。夏師傅與這片雪域之間,是互相成就的關系。
從人出發、以人為本去講故事,讓《布達拉宮》第二季多了幾分暖意與味道,更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當然,除了敘事角度更獨特更有溫度以外,《布達拉宮》第二季在內容的廣度深度上也有所拓展。
片中的法王洞、圣觀音殿等區域都是首次展現,除布達拉宮以外,還拍攝了羅布林卡、桑珠孜宗堡、薩迦寺、桑耶寺等10余處古代建筑和寺廟,對建筑美學有著詳盡的講解。通過七大篇章梳理了包括五世達賴重建宮殿、文成公主入藏等多個歷史人物故事,對緙絲唐卡、貝葉經、圣觀音像等文物也有細致的介紹,觀眾可以更全方位地理解建筑及文物背后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
當歷史遇上科技
AIGC技術的發展使得紀錄片的制作可以突破想象力天花板。不少觀眾表示,《布達拉宮》第二季的成片質感高,這實際也與技術賦能文化有關。
中國唱片集團原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布達拉宮》紀錄片策劃趙大新在座談會上透露,第二季采用了最新的4K、8K高清攝影,數字增強技術,讓山脈的紋理更有肌理感,充滿視覺沖擊力。
過去看布達拉宮,只是一個平面,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激光掃描、無人機高空拍攝結合AR,360°再現了群山環抱的布達拉宮,“這次我們攝像機連無人機拍也不行,把它建模以后再加上無人機拍,第一次能夠這樣子看到群山環抱下的布達拉宮,和在山頂上看到拉薩的河谷。”
節目采用8K攝影技術呈現建筑細節,在更高清的攝像技術加持布拉達宮的建筑美學,包括細節都一覽無余。紅墻與白墻交相輝映的震撼、金色的屋頂在日光照射下呈現的流動光影,這些過去只能用語言去形容的美,如今以一種更直接、更震撼的方式,被帶到了觀眾面前。
“每一幀都美得能直接當壁紙”“太震撼了,我都忘記發彈幕了”,觀眾的真實反饋是對技術升級的最佳認可。
當然,作為紀錄片難免會涉及歷史上的人物與事件,在過去,這類事件或以文字+插畫的形式呈現、或由真人演員演繹。這次在《布達拉宮》第二季,AI技術代替傳統特效制作,復現歷史場景,提升效率與視覺表現力。
像文成公主進藏和倉央嘉措的故事,就是在AI技術的協助下誕生的。通過AI技術的加持,文成公主一路入藏的不容易、這一路上各種不確定的環境因素,以及入藏隊伍的龐大,得到了更具張力的展現。
此外,《布達拉宮》第二季也在利用科技對歷史題材進行更多維、更豐富的解析與呈現。
去年12月,在北京798藝術區·751園區“VR大空間沉浸影像展”正式開幕,目前福州場也已開啟,提供“漫游布達拉宮”等互動場景。
紀錄片中的故事與場景,在線下化為現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宇認為《布達拉宮》紀錄片與VR展,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轉變。通過借助VR、三圍掃描等手段,將布達拉宮未開放區域呈現在觀眾面前,實現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的創新融合。
該展使用咪咕公司領先的元宇宙空間技術,觀眾與數智導游少女一起穿越雪山,漫步布達拉宮,探秘迷宮回廊等等。這種新玩法無疑打破了紀錄片只能單向傳播的傳播模式,觀眾不僅可以看紀錄片中的布達拉宮,更可以到線下去沉浸式地感受影像與技術加持下的布達拉宮。
講好中國故事
紀錄片的核心,就是通過影像的傳播力去講故事,將其傳播給更多的人。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時間節點,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布達拉宮》第二季是西藏文化的傳播載體,通過文旅結合及海外平臺上線兩條路,實現了線下賦能文旅、線上文化出海的目的。
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范潔副司長在座談會上也肯定了《布達拉宮》第二季以跨界協同激活文化傳承的產業動能。她指出,紀錄片《布達拉宮》第二季呈現出“文化鑄魂、科技賦能、融合創新”三大特點,為講好新時代西藏故事發揮了獨特作用。
觀眾看了紀錄片,勢必會產生“親自感知片中一切”的想法。《布達拉宮》第二季在文旅結合方面的動作也很值得關注,除了線下沉浸影像展之外,還通過跨平臺的聯動,呈現了文旅消費場景更多可能。
到了旅行目的地,給自己寄一份明信片,是不少人的專屬儀式感。《布達拉宮》第二季聯合位于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腳下的天上郵局上線專屬活動——為節目定制“咪咕視頻天上郵局”專屬郵戳以及專屬明信片,用戶參與線上打卡活動并分享,就可獲得專屬印章明信片,這無疑讓觀眾的打卡之旅增添了更多專屬感與樂趣。
此外,很多人有get同款線路的需求,《布達拉宮》第二季也考慮并將這種需求融入到線下玩法中。
咪咕公司與美圖秀秀、同程旅行、百度網盤、百家號定制專屬活動,分別推出“布達拉宮主題配方”“布達拉宮八大寶藏機位地圖”“布達拉宮合作壁紙”“布達拉宮征集活動”等深度主題合作,增加出行玩法的同時,也符合觀眾對于內容產品線下衍生的實際需求。
而這些豐富的線下衍生玩法,又會促使觀眾去主動進行分享,繼而形成裂變式傳播。無論是節目本身,還是線下文旅項目,都會吸引更多人去體驗。
在海外市場傳播及文化出海方面,《布達拉宮》第二季也蘊含著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出品方中國移動咪咕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剛透露,《布達拉宮》第二季同步上線海外產品端的主流平臺,海外市場表現與文化影響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后續還將在西班牙、印尼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傳播。
西藏一直對海外觀眾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因文化背景及語言的不同,海外觀眾或許并不能全然理解這片雪域高原那恢宏的歷史。可就像前文所說,《布達拉宮》第二季采取了見微知著的切入點,普通人的經歷與故事,是具備跨越國別鴻溝的穿透力的。科技的創新以及AI技術的加入,又讓節目具備了更強的表現力與視覺吸引力,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結語
《2025-2030年中國紀錄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未來趨勢研判報告》指出,我國網絡紀錄片播放量年均增長超30%,口碑拔尖的系列紀錄片,網絡播放量可達億級。觀眾對紀錄片有前所未有的強烈需求,同時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布拉達宮》第二季之所以能夠獲得海內外觀眾的喜愛與認可,某種程度上弭平文化鴻溝的桎梏,與其獨特的視角、精良的制作、新穎的呈現方式,以及豐富的衍生合作有關。
做有溫度的紀錄片,講人的故事,讓歷史與文化變得更可觸及,《布達拉宮》第二季不僅抬升了紀錄片的想象空間,也為海外傳播提供了更多可能。相信有這樣的行業排頭兵,未來國產紀錄片行業將會進一步擴寬受眾群體,將中國故事帶到全世界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