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我馬上33歲了,在小縣城體制內上班。男友高中文化,開了一家餐飲店,以前生意好的時候,收入比我多近一倍,但今年生意不太景氣,估計年收入5萬元。他手上也沒什么存款,父母70多歲了,無法給予幫襯。我們戀愛談了3個月時,他就向我求婚,被我委婉拒絕了。現在談到半年,他在家人的催促下第二次向我求婚,我還是找借口拒絕了。
結婚的話,就要接受裸婚,接受他收入的不穩定,接受婚后生活水平可能下降,接受兩個人共同話題可能會變少……我害怕我們這點能力無法撐起未來的生活壓力,比如贍養老人、養育孩子、生老病死……
我看重男友性格開朗、處事大氣、很好相處。他的缺點是不太自律,喜歡熬夜,不是愛學習、有闖勁的人,還有點胖。我之所以不同意結婚,除了他條件不好,還有一部分顧慮是他不夠愛惜自己的身體,要是哪天他垮了,我就啥都沒有了。現在雙方家里都在催,我自己也想早點結婚生娃,很怕一拖再拖,蹉跎歲月……但是,我感覺自己好像并沒有真心地百分百接納他。希望得到一些指點。
網友支招
@紫蘇:可能我年紀大一些,真是很不喜歡有些年輕人的調調:什么都要父母能幫襯,還不能成為養老負擔。甚至有的人因為父母給不了他們什么,就在那里怪罪“原生家庭”。當父母當得這么卑微了嗎?現在網絡上居然流行這樣的言論:生養不是恩,托舉才是。生養就是恩啊,還要父母在成年后也保駕護航,這是“巨嬰”了吧。
@菀寧:你倆一個體制內保證基本生活,一個體制外有機會賺到錢,多好的家庭搭配。有些事兒還是要想開點兒,過日子,人好比條件好要舒心得多。你就是想得太多了,瞻前顧后,或者是心氣高吧,其實也就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性格合不合適結婚。
@樂之姐:婚姻本就是合作關系,誰厲害就誰多承擔一點,時代在進步,思維也得轉變。
@越果:說句扎心話,縣城體制內的姑娘很吃香的,你33歲了還沒成家,可見家境、樣貌或者其他方面,分數不高。你在挑別人,別人也在挑你。姑娘,摸著良心問問自己,你現在還沒有提分手,有幾分是愛,有幾分是需求,又有幾分是別無選擇?如果不能正視這一切,果斷地拒絕對方,對彼此都好。
專家解答
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這是真理。但不少人把婚姻的物質基礎推到極端:讓我嫁你?你收入要高、房子要大、車子要好,還要又高又帥,畢業于名牌大學;父母養老要自理,還要能資助小家庭。這種人世上有多少?他對配偶是什么要求?輪得到自己嗎?
一個人,有份正當工作,自食其力,就有進入婚姻的物質基礎。你談了3個月拒絕別人一次求婚,又談到6個月,說明對他還是有好感的,可是第二次又拒絕了,是什么意思?是想談到他收入暴漲再答應?還是談到他的店倒閉后分手?要不然就是騎驢找馬?我常回縣城,對縣城的生態不陌生。你在體制內工作,在縣城有很大的擇偶優勢,但縣城對年齡也更嚴苛,姑娘過了30歲,媒人都不太理了。在擇偶上,你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的主動權。
漫長的一生,送往迎來,人情世故,生兒育女,養老送終,會碰到不少困難,也得花不少錢。可這世上絕大多數人,走進婚姻生活,都是兩份普通工資,也過好了一生,上孝下慈,兒女繞膝,人生所得不比什么大富翁少。人總得有點志氣,有手有腳,有工作,一生所需物質,自己總得擔一些吧。再說了,你不結婚,生老病死、人生意外就沒了?照樣存在,甚至更多。你不也得靠自己的一份普通薪水應對嗎?
“自力更生,獨立自主”,這不僅是立國之本,還是立人之本、立家之本。婚姻是合作,兩人都有付出,共同承擔人生任務,這婚姻才是健康的、務實的、可持續的,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