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深刻變革,財務共享模式應運而生,逐漸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轉型方向。通過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國有企業能夠將分散的財務職能集中化管理,打破地域和部門的限制,實現財務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可以說,在推動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財務共享模式的實施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通過整合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企業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經營狀況和市場趨勢,促進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
一、財務共享模式下業財融合的意義和作用
業財融合是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重要管理概念,強調企業的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緊密合作,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的溝通或流程,而是一種深入的融合,它涉及包括企業管理思路和企業管理模式中各個環節在內的多個方面。如業財融合的背景下業務部門不能只關注運營發展和市場開拓,還要關注所進行的運行發展和市場開拓的成本與收益;在業財融合的具體做法上,需要從業績和財務管理兩方面同步進行,包括業務計劃周期、必要和不必要項目的實施,甚至包括人員任用、材料器具使用等。原本的財務部門,也不能只考慮成本的節約,要通盤考慮企業的項目發展、經營決策,從長遠和收益的眼光來決定財務項目的審批。
業財融合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預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減少管理上的制約,實現資金的優化利用和最大價值的發揮。由于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緊密合作,原本的制約關系變為了共同思考解決,使得管理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相互之間的業務促進關系,如報表決策數據等不再只是垂直于業務系統,而是橫向的與財務相聯系,在綜合考慮之后形成的最終方案,這必然使業務發展和財務支出等決策變得更加準確和適當。
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業財融合的突出問題
(一)財務管理理念陳舊
當前,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未能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價值,而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提升經濟收益和擴大生產規模上。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財務管理工作大多僅停留在基礎的核對與計算層面,忽視了對企業經營經濟價值的挖掘。同時,國有企業對業財融合在財務轉型中的意義認識不足,導致內部業財融合難以深化,不僅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還加劇了業務與財務的割裂。
(二)財務管理評價未發揮效能
財務管理評價體系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企業財務管理效能的穩定性存在明顯不足,缺乏一套科學、系統、完善的財務管理評價機制。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在明確財務管理評價目標方面也存在較大問題,很少有國有企業能夠合理制定出清晰、明確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財務管理評價目標,無法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引和方向。
三、財務共享模式下業財融合的策略思路
(一)構建業財融合的組織架構
設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是實現業財融合、建立業務共享模式的首要步驟。機制的設立需要打破傳統部門壁壘,從組織機構上實現緊密聯系。一方面成立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精細化組織,如經營分析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的正副職可以由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正副職兼任,或者由上級領導兼任,從而將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緊緊綁定在一起。另一方面要實現跨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由于業務、財務各自原本的專業性,在日常業務方面并不需要相互干擾,而是在需要涉及項目決策方面時,由工作小組來辦公處理。通過工作小組來確保決策的正確性,并對日常非決策性工作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實現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部門間的溝通是業財融合模式的中心,溝通的效率和思維的一致性是業財融合的最終目的。要建立部門間的溝通機制,在日常工作中,跨部門工作小組負責處理與業務和財務有關聯的工作,實現跨部門跨專業間的無縫對接,并在定期的例行會議中匯報和總結;重要的決策工作,則必須召開工作小組辦公會,在會議上就業務策略、成本控制、效果收益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形成最終方案。
(二)優化財務業財流程的整合
由于業財的融合,現有的管理流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此實現標準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作用,實現規范管理。如以銷售業務為主的國有企業,在制定銷售業務的處理流程時,要考慮業務融合機制。原本的業務單據是先由業務員到領導的傳遞,再到業務完成后報銷;在業財融合下業務的單據在業務員辦理后要由財務人員會審然后再實施,實施完畢后,由經辦人辦理報銷業務。這一過程中看似多出了財務初期的審核,但實際上由于財務先行審核,使得業務成本的決策更加準確,也減少了后期報銷時的阻礙。為了實現流程的標準化,在流程再造后,需要進行流程的監督和評估,并定期進行修訂,既要實現流程的科學性,還要減少冗余和繁雜,使工作流程真正有利于業務決策。
此外,要推行流程處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自動化流程處理軟件,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人工干預造成數據或決策的錯誤。如采購業務流程,原本采購和報銷流程是分開進行的,采購流程屬于業務部門負責,而報銷流程則是財務部門建立的。為此,在聯合工作小組下,將原本分開進行的采購和報銷流程合并統一,采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來實現銷售和財務的自動化處理。ERP系統自動記錄訂單、發貨、發票等關鍵信息,然后與財務核算相連,自動實現財務核算、報銷審批、報表生成等。這使得整套流程更加高效和簡潔,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錯誤率。
四、國有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財務共享管理制度和數據平臺
國有企業在開展財務管控工作時,必須通過財務反饋信息精準識別問題,并據此制訂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因此,企業應建立健全財務共享管理制度。例如,在財務核算環節,企業可推行按類型、分批次的核算制度,明確財務核算人員的職責,使其專注于核算工作。通過完善財務共享管理制度,細化員工工作任務,實現任務共享,營造專人專責的工作氛圍。
同時,要建立統一數據平臺。為了使企業重要項目的決策更加準確和高效,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是必要的選擇。這種統一的數據平臺,區別于普通的業務系統,它可以通過與普通業務的對接,實現對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綜合性提取,使決策者更加便捷和科學地觀測數據,從而引導決策者做出最準確的選擇。例如:通過統一的數據平臺,可以對銷售、生產、財務等數據進行整合優化,形成以圖形、比例、數據、文字等形式的分析頁面,進而便捷地作出分析和決策。
(二)完善財務管理評價體系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科學的財務管理評價體系不僅是財務工作的“指揮棒”,更是企業戰略落地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一個高效、精準的評價體系能夠為管理層提供清晰的視角,幫助其洞察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的全方位推動作用,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與戰略目標的精準落地。要堅持多元協同、精準評估,打造全面的財務管理評價報告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是財務管理的關鍵,可幫助管理層清晰地了解財務工作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為此,國有企業應結合戰略方向,制定總目標與分解目標,涵蓋對各部門的服務與管理內容,確保評價體系與企業戰略緊密對接。同時,實施多元化的效能評價報告制度,由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共同編制,打破部門壁壘,形成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精準評估財務管理效能。
作者單位:陜西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