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光輝
曾任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霞城鄉紅霞完小黨支部書記、校長,現任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昭山和平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湘潭市高層次人才,享受湘潭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獲湘潭市青年崗位能手、湘潭市優秀教師、湘潭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湘潭市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先后被聘為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兼職教師、湖南科技大學教育碩士實踐導師、湖南省孔子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級講師。主持省市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5項,獲省市教育科研成果獎勵7項,出版專著1部。
2018年春,湘潭市岳塘區最南端的紅霞學校迎來一位特殊的“考古學家”。新上任的校長羅光輝用毛刷輕輕拂去歲月的浮塵,傳承“霞城書院”的百年文脈,讓每一塊磚瓦說話,讓厚重的歷史在孩子心中復活。遠處,六個班級的讀書聲與田間蛙鳴交織,操場上裂開的柏油縫隙里,一株蒲公英在春風中搖晃。
“這所學校像被遺忘的活化石?!绷_光輝在日記本上寫道,“但我要讓老樹發新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星空下的追夢人?!北藭r的紅霞學校,正經歷著農村校的典型困境:生源流失、師資動蕩、設施陳舊,全校師生不足300人。誰也不會想到,數年后,這所瀕臨撤并的村小竟捧回“全國DI創新大賽”獎杯,成為湖南省教育科研的明星校。
破繭:從腳下之路建起“康莊大道”
“要改變命運,先從腳下這條路開始。”
學校地處郊區,學校建設也呈現村落特點,校門口就是散落的村民住房和菜地,通入校園的是一條狹窄的沙土路,學校生活用水處理尚未進入城市管網,地下污水常常滲出地面,在教學樓腳下流淌并散發出異味。這樣的校園外部環境極其不雅,也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2018年國慶假期,紅霞學校門前上演著魔幻場景:推土機的轟鳴驚飛麻雀,施工隊正在拆除凌亂的菜地。羅光輝戴著草帽在現場督工,褲腳沾滿泥漿——這是她爭取到的首項改造:將入校的沙土路升級為柏油路。2019年,校園排污處理工作被一并列入周邊棚戶改造項目,如今,入校路面已然升級拓寬,學校出入口變成了一片廣闊而平整的活動空間。
“鄉村孩子更需要文化錨點?!痹诟纳屏藢W校的整體環境,緊接著,羅光輝帶著教師團隊著手構思校園文化。僅10000平方米占地,一棟教學樓、一個運動場、一片草地——如何將這有限的空間建設為文化富饒之地?羅光輝明確了以“中華成語”為媒介展開的方向,主席臺旁放置孔子塑像,草地上擺放“羔羊跪乳”圖,在校園空地上增設了“紅霞閣”文化亭、“映日吧”多功能書屋,同時引進湘潭市圖書館資源,打造湘潭市圖書館少兒館分館。景觀的不斷增加,使得原本單調的校園變得靈動與豐富。
校長室的墻上掛著匾額“成人之美”,呈現的是學校辦學理念;教學樓樓道設計為成語故事長廊,“聞雞起舞”“入木三分”等經典故事拾級而上;每一層樓的洗手臺前的墻壁上都鑲嵌著一條成語接龍,三層樓三個不同主題,傳遞著“節水、愛衛、平安”的叮囑;一樓10根水泥立柱更是搖身一變,被裝扮成“中華五?!敝黝}展示教育平臺……在羅光輝的精心布置下,每一處墻壁都變成了傳情的“密語”。有學生數過,校園里一共有379個成語長在墻上。這些四字成語是學校教育行為的物化,它們既是風光,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如今,走到校園里,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霞城書院文化基因的絲絲氣息在彌漫。
傳燈:成語課堂里的文明基因
晨光中的紅霞學校,正進行著獨特的“成語早課”。六百余名學生踏著“聞雞起舞”的節拍列隊,齊誦自創的《文明禮儀四字經》:“路遇同學,微笑相稱;進入校園,禮敬孔圣……”聲浪驚起屋檐下的燕子,與教學樓外墻的99條成語彩繪交相輝映。這套看似簡單的教育密碼,藏著羅光輝的匠心。
在中華成語文化的熏陶之下,羅光輝巧辟教育途徑。在大課間中植入“隊列訓練”主題成語龍,成語龍包含35個成語,從“昂首挺胸”開篇,以“馬到成功”收尾,在課間操開始之前,伴隨著列隊集合、踏步行走、站姿訓練,全校師生誦讀成語龍,提升精氣神?!叭绱艘粊恚冋f教為誦讀積累加自我體會,久而久之,自然習得集會紀律,悄然提升自律意識,也為校園生活打開一扇對外展示的窗口?!绷_光輝講道。
此外,學校創編兩套紅霞學校四字經,分別為“文明禮儀四字經”和“課堂常規四字經”。“文明禮儀四字經”針對學生在校活動內容,分成“服飾、入校、晨讀、課間、集合、進餐、活動、勞動、放學”9個禮儀,每個禮儀都用6個四字詞語來規范。如“入校禮”化為“見到師長,主動問好;路遇同學,微笑相稱;進入校園,禮敬孔圣”。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羅光輝將其單獨設置,根據“候課、問候、聽講、朗讀、舉手、對答、作業、下課”8個場景,分別針對老師和學生作出規范?!八淖衷~語,朗朗上口,指向明白,好記易行,全校師生達成共識。師生雖然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到了學校就有了一致的校規校紀的要求,在日常行為中,彼此用統一的指令相互引導提醒,我們的言行舉止在制度中規范,在規范中養成習慣,在習慣中懂得規矩之要,生發敬畏之心?!?/p>
在“成語化人”的思想指導下,羅光輝將每周一次的周會課確定為“成語課堂”,國旗下講話持續講述成語故事,用成語故事來傳遞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經典的成語故事被老師智慧開發成與新時代合拍的思政教材,古為今用,讓師生們記憶深刻,學有所用。例如一位老師講述“狐假虎威”時,打破常規的批判思維,告訴孩子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像狐貍一樣,借用身邊強大的力量來解決困難,甚至保護自己。
面對疫情下的假期,全體老師用“中華成語”來講述抗疫英雄故事,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述湘潭精神,先后錄制30個教學視頻,豐富線上課程資源,收到了家長、孩子們的共鳴,30個視頻均在人民網上展播,課程資源被湘潭市推薦選送參加湖南省線上課程優秀案例評選。
2020年12月23日和2021年12月15日,中國教師報先后兩次報道紅霞的辦學成效和課程改革,分別題為“‘成人之美’,辦一所精致村小”和“學成語,悟做人”,中國教育新聞網、全文轉載予以同步宣傳報道。這些成績不僅是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對羅光輝在鄉村教育道路上不斷創造更優質教育行為的認可。
“鄉村小學的發展是一件美麗的事業,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想在教育發展中突圍,必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有立足當下之心,要有敢于夢想之力,要有勇于實踐之為。”羅光輝談道。成人之美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策略;是一種廣闊的胸懷,也是一種儒雅的氣質。小學作為百年樹人的基礎場所,“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教育責任重大,尤其是農村小學,振興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平平常常的每一個日常中實實在在做著教育的事,羅光輝行進在自己的道路上,逐夢“成人之美”的教育使命。
致青年教師們:
“教師,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職業”,懷著浪漫的憧憬,一撥撥的我們奔赴教育,探究美好。此刻,作為一名32年教育人的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成長,是教師終身的修行。
成長是農業而非工業,需要遵循生命成長的節氣。年輕的教育伙伴們,不必急于證明自己,而要在日復一日地耕耘中修煉“靜待花開”的智慧。首先,我們要熱情走向閱讀,在閱讀中對話經典,汲取教育的精神力量,讓閱讀為成長奠基;然后我們要勇于教育科研,在研究中拓寬視野,保持教育生命新鮮的切口,讓研究為成長賦能;同時我們堅持主動記錄,規劃專業發展能力圖譜,記錄成敗與思考,建立成長檔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師成長不是機械的職稱晉升,而是生命狀態的持續更新?!皩W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與實踐總是相得益彰,當我們將教育視為與生命對話的藝術時,那些教案里的文字、講臺上的時光,周而往復的日子,終將會釀成滋養生命的甘露。教育的真諦,或許就在這種從容不迫的堅持里悄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