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推廣。微課以其短小精悍、內容具體、針對性強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和便捷的學習途徑。以江蘇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本研究將展示如何將結構化思維應用于微課設計實踐中,探索如何通過微課設計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當前初中英語微課設計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微課設計的碎片化現象,即過于注重單個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系統性知識的構建,這種現象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影響了其學習效果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結構化思維的初中英語微課設計原則與策略。
基于結構化思維的初中英語微課設計原則
層次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強調在微課設計時,應按照學生的認知層次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進行有序的組織和排列。對于初中英語而言,這意味著微課內容應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進階,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4 Growing Up”為例,微課可以先從基本的詞匯和句型入手,如“grow up”(成長)、“change”(變化)等,然后逐漸過渡到更復雜的語法結構和篇章理解,如描述個人成長經歷的敘事文,這樣的層次性設計有助于學生逐步構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邏輯性原則。邏輯性原則要求在微課設計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清晰、連貫的知識結構。在初中英語微課中,這意味著微課內容應遵循語法、詞匯、篇章等語言要素的內在邏輯以及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依舊以“Unit4 Growing Up”為例,微課可以按照“引入—呈現—練習—鞏固”的邏輯順序進行設計,這樣的邏輯性設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基于結構化思維的初中英語微課設計策略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Unit5 Good Manners”為例,詳細探討如何基于結構化思維進行微課設計。從微課內容的結構化設計、微課間的關聯結構設計,到微課的邏輯結構設計,每一步都將緊密結合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內容:
一、微課內容結構化設計
首先,知識點整合與分類。在微課設計之初,需要對“Unit5 Good Manners”中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整合與分類,這包括識別出該單元的核心詞匯、關鍵句型以及重要的語法點。通過整合與分類,可以確保微課內容覆蓋所有關鍵知識點,并為后續的微課開發提供清晰的知識框架,這一步驟的實現可以通過制作一個知識點清單來完成,清單中詳細列出每個知識點的內容、難度級別以及它們在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專題式微課開發。基于知識點的整合與分類,可以進一步開發專題式微課。以“Unit5 Good Manners”為例,可以設計一系列圍繞“禮貌行為”主題的微課,每個微課聚焦于一個具體的子話題,如“餐桌禮儀”(Table Manners)、“公共場合的禮貌行為”(Public Behavior)等。在開發每個專題微課時,需要確保內容的完整性和深度,包括相關詞匯、句型的講解,以及實際語境中的應用示例。通過這樣的專題式微課開發,可以確保學生對每個子話題都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對該單元主題的全面認識。
二、微課關聯結構設計
首先,微課間的關聯構建。在設計“Unit5 Good Manners”的微課時,需要考慮微課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例如,可以先設計一堂介紹基本禮貌用語和行為的微課,作為該單元的基礎;然后,逐漸深入到具體場景下的禮貌行為,如學校、家庭、公共場所等;最后,可以設計一堂綜合應用微課,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通過這樣的關聯構建,微課之間形成了遞進和互補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Unit5 Good Manners”的內容。
其次,微課資源平臺的集中管理。為了更好地實現微課間的關聯和共享,需要建立一個微課資源平臺,對開發的微課進行集中管理和分類存儲。對于“Unit5 Good Manners”的微課資源,可以按照知識點、微課類型、難度等級等多個維度進行分類和標簽化整合,方便學生和教師按需檢索和導航。同時,微課資源平臺還可以提供一些互動功能,如評論、點贊、分享等,鼓勵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微課的學習和交流。
三、微課邏輯結構設計
首先,利用知識地圖構建微課邏輯。知識地圖作為一種可視化工具,在微課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夠幫助教師清晰地展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層次結構,從而確保微課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在設計“Unit5 Good Manners”的微課時,教師可以先繪制一個知識地圖,這個知識地圖應該以“Good Manners”作為中心主題,然后圍繞它展開相關的子主題。例如,“Greetings and Farewells”可以作為一個子主題,涵蓋問候和告別的常用表達和禮儀;“Table Manners”作為另一個子主題,講解餐桌上的禮貌行為和注意事項;而“Public Behavior”則可以包括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守的禮貌規范和行為準則。通過知識地圖的構建,教師可以清晰地看到微課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層次結構,這有助于教師在設計微課時,按照知識點的重要性和邏輯關系進行有序的組織和排列,確保微課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根據知識地圖的指引,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每個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其次,思維導圖在微課設計中的應用。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它可以幫助教師組織和表達復雜的信息和想法,使微課內容更加條理清晰、易于理解。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展示微課內容的邏輯結構和關系。對于“Unit5 Good Manners”中的某個微課,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呈現該微課的主要知識點、教學步驟和學生活動。例如,在思維導圖的中心位置寫上微課的主題“Good Manners”,然后從中心向外延伸出幾個分支,分別表示不同的教學步驟或知識點。每個分支上可以再細分出更小的知識點或教學活動,形成完整的微課內容結構。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微課內容的邏輯關系和結構。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將結構化思維應用于初中英語微課設計中,不僅能夠解決微課設計碎片化的問題,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系統化學習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單元主題,還能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
本文為2021年度泰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結構化思維的初中英語微課設計研究”的研究成果(tjkzd2021-098)。
專家點評
將結構化思維應用于初中英語微課設計,有助于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單元主題,形成知識脈絡,促進學生系統化學習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一思路對其他學科微課的設計開發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值得一線教師持續探索,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豐富個人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