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特征,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況及其耐藥性。
方法 選取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28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尿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
結果 (1)從臨床表現來看,入組病例有尿路感染相關癥狀者僅占49.5%,約一半的病例無典型癥狀;(2)共培養出病原菌313株,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檢出率最高的是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蘭氏陽性菌以B群鏈球菌、糞腸球菌為主。大腸埃希菌對喹諾酮類和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偏高,分別為50.9%和39.6%,對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及頭孢西丁的耐藥率較低,均在5.0%以下;肺炎克雷伯菌的整體耐藥性不高。B群鏈球菌對四環素的耐藥率高達94.4%,對其他抗生素的耐藥性較低。糞腸球菌對奎奴普丁/達福普汀和四環素的耐藥率都超過80%,對青霉素類、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很敏感。
結論 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癥狀并不典型,臨床應積極關注識別;病原菌主要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B群鏈球菌、糞腸球菌為主,耐藥性與病原菌的不同存在差異,未發現多重耐藥菌株,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診療。
【關鍵詞】 糖尿病;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5.03.005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 analysis of 281 elderly female diabetic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HEN Likun1,2, LIN Faquan1▲, ZHU Hongzhen2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Diagnostics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of the Guangxi Universities, Nanning 530021, Gu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Liuzhou Worker's Hospital, Liuzhou 545005, Gu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elderly wom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and their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281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urine culture results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1) Fro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nly 49.5% of enrolled cases had symptoms related to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about half of the cases had no typical symptoms; (2) A total of 313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cultured, with Gram negative bacteria being the main ones.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had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s. Among Gram positive bacteria, Group B Streptococcus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were the main types.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Escherichia coli to quinolones and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were relatively high, at 50.9% and 39.6%,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he resistance rates to β-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and cefoxitin were relatively low, both below 5.0%; the overall resistanc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not high. Group B Streptococcus had a high resistance rate to tetracycline, reaching 94.4%, while its resistance to other antibiotics was relatively low. Enterococcus faecalis had a resistance rate of over 80% to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and tetracycline, but it was highly susceptible to penicillins,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elderly wom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re not typical, and clinicians should actively pay attention to and identify them; the main pathogens are Escherichia coli, Klebsiella pneumoniae, Group B Streptococcus,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The drug resistance varies with different pathogens, and no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are found. Ra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hould be provi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elderly wome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hogenic bacteria; drug resistance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組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其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現出顯著的增齡效應[1]。基于中國大陸31個省份的橫斷面研究數據表明,在性別分布上,老年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顯著高于男性[2]。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3]。特別是老年女性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可導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進而引起膀胱排空不全,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4]。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特征,并對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和預防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柳州市工人醫院(以下簡稱“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間收治的281例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的女性患者;②符合老年糖尿病的診斷標準[5];③尿液病原菌培養陽性,結合臨床診斷標準[6],確診為尿路感染者。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②尿培養陰性者;③未進行藥敏試驗;④僅保留患者第一次尿培養陽性的病例數據,剔除同一患者重復送檢的數據。
1.3 方法
1.3.1 資料收集
本研究通過檢索我院電子病歷數據庫,搜集了患者的相關資料,涵蓋以下方面:①基礎資料例如性別、年齡;②基礎疾病狀況,包括是否伴有高血壓、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③侵入性醫療操作歷史,例如手術、內窺鏡檢查、氣管插管等;④藥物使用情況,特別是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史;⑤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包括(a)全身癥狀:發熱、寒戰、惡心、頭痛、嘔吐等;(b)泌尿系統癥狀:尿路刺激征(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血尿、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等;(c)體格檢查結果:心動過速、全身肌肉壓痛、肋脊角或輸尿管點壓痛、腎區叩擊痛等。
1.3.2 病原菌培養及菌落計數
指導患者采集晨起中段尿液樣本5至10 mL,置于無菌尿杯內,并于2小時內在室溫條件下運送至微生物實驗室。在實驗室中,需充分搖勻樣本,隨后使用一次性10 μL定量接種環取樣,采用連續劃線法將樣本接種至血平板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將接種后的培養基置于35 ℃、5%至10% CO2的培養箱中進行孵育。孵育18至24小時后,觀察并記錄菌落的生長狀況。若血平板瓊脂上出現三種或以上細菌的生長,則視為潛在污染,建議患者重新采集樣本。
1.3.3 病原菌鑒定及藥敏試驗
本研究采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微生物質譜儀(MALDI-TOF MS)及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儀(Vitek2 Compact)對病原菌進行鑒定與藥敏試驗。在藥敏試驗中,針對革蘭氏陰性菌使用了N334、N335藥敏卡片,而針對革蘭氏陽性菌則應用了GP639、GP67和GP68藥敏卡片。此外,ATB藥敏板條包括鏈球菌板條和酵母菌板條等。藥敏試驗的培養基和藥敏紙片均購自英國OXOID公司,而E-Test條則購自溫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的藥敏試驗方法為最低抑菌濃度(MIC)法,同時采用KB法和E-Test法作為補充和復核手段。結果的判讀標準嚴格遵循2022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發布的相關文件[7]。實驗中所用的質控菌株包括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糞腸球菌ATCC29212、光滑假絲酵母菌ATCC22019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 5.6和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患者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納入了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且符合納入標準的281例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年齡60歲至92歲,平均(72.0±1.5)歲。患者來自14個不同的科室,其中內分泌科(188例,占66.9%)、泌尿外科(53例,占18.9%)、綜合內科(14例,占5.0%)、腎內科(8例,占2.8%)以及急診醫學科(7例,占2.7%)為患者來源的主要科室。在既往病史方面,141例患者糖尿病病程達到或超過5年,占總數的50.2%;183例患者合并高血壓,占65.1%;49例患者合并冠心病,占17.4%;52例患者有腦梗死病史,占18.5%;8例患者合并惡性腫瘤,2例患者合并肺結核。
2.2 患者的臨床表現
在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進行尿培養的281例陽性結果中,有139例表現出典型的尿路感染癥狀,占比為49.5%。在這些病例中,48例以發熱、頭痛、嘔吐、惡心等全身感染中毒癥狀為主要表現,而91例則以尿路刺激征、排尿不適或腰痛為主要癥狀。另外,142例患者未表現出典型的尿路感染癥狀,占50.5%。在這些病例中,65例僅表現出多飲、多尿等糖尿病相關癥狀,54例表現為食欲缺乏、乏力或精神狀態不佳,而23例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在預后方面,共有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的死亡原因主要為糖尿病高滲性昏迷及膿毒血癥,另1例則主要因重癥肺炎和呼吸衰竭導致。其余病例的尿路感染情況在經過治療后均得到痊愈。
2.3 病原菌分布
在281例尿培養呈陽性的病例中,發現單一菌株感染的病例為250例(占89.0%),其中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最高,達到153例(占54.4%),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檢出21例(占7.5%)。同時,有31例(占11.0%)病例檢出兩種菌株,以大腸埃希菌與糞腸球菌的合并感染為主,共6例(占2.1%)。在尿培養中,共分離出致病菌株313株,其中革蘭氏陰性菌株為225株,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最高,為171株(占54.6%),肺炎克雷伯菌次之,檢出28株(占9.0%)。在革蘭氏陽性菌中,共分離出47株,其中B群鏈球菌和糞腸球菌的檢出率較高,分別為19株(6.1%)和16株(5.1%)。此外,真菌分離出41株,檢出率為13.1%。見表1。
2.4 病原菌的耐藥情況
2.4.1 主要革蘭氏陰性菌的耐藥性
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例中,主要分離出的革蘭氏陰性菌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研究顯示,大腸埃希菌對喹諾酮類和復方新諾明的耐藥性較高,耐藥率分別達到50.9%和39.6%。相對而言,該菌種對含有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以及頭孢西丁類的耐藥率較低,均低于5.0%。而肺炎克雷伯菌的整體耐藥性并不顯著,未發現對碳青霉烯類藥物或替加環素具有耐藥性的菌株。見表2。
2.4.2 主要革蘭氏陽性菌的耐藥性
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例中,主要分離出的革蘭氏陽性菌為B群鏈球菌和糞腸球菌。研究顯示,B群鏈球菌對四環素的耐藥性高達94.4%,而對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藥率均低于15.0%。目前尚未發現對頭孢噻肟、青霉素類及其含酶復合制劑具有耐藥性的菌株。糞腸球菌對奎奴普丁/達福普汀和四環素的耐藥率均超過80%,但未檢測到對青霉素類、呋喃妥因、替加環素、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具有耐藥性的菌株。見表3。
3 討" 論
長期高血糖狀態在糖尿病患者體內可誘發自主神經病變,其對泌尿系統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膀胱敏感性降低,導致殘余尿量增多、尿失禁及尿潴留等癥狀。此外,高血糖環境下尿液在膀胱中的長期滯留易滋生病原菌,從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4]。鑒于女性尿道結構的特殊性,加之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因行動不便而存在衛生問題,尿路的上行感染風險較高;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內菌群失衡,尿道黏膜發生退行性變化,更易遭受病原菌侵襲,導致尿路感染。綜合來看,老年女
性糖尿病患者由于整體生理機能衰退,各器官功能逐漸下降,尿路感染的風險相應增加[8]。目前,針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特征,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以期為臨床制訂針對該人群尿路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本研究對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符合診斷標準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培養陽性病例進行了分析。研究對象共281例,年齡60歲至92歲,平均(72.0±1.5)歲。患者主要來自內分泌科(188例,占66.9%)和泌尿外科(53例,占18.9%)。臨床表現分析顯示,僅49.5%的病例表現出明顯的尿路感染癥狀,而約一半的病例無明顯癥狀,這一比例略低于胡曉權和朱丹等人的報道(約60%)[8-9]。這表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癥狀并不典型,往往呈現隱匿性。可能的原因包括:①老年人對疼痛的感知遲鈍,機體防御功能減退,導致主訴不強烈;②患者年齡較大,語言表達能力受限,導致主訴較少;③老年人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這些基礎疾病的癥狀可能掩蓋尿路感染的表現。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無癥狀菌尿路感染的發生率上升,女性患者相較于男性更為顯著[10]。此外,合并惡性腫瘤、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血清雌二醇水平過低、高血糖等因素是老年女性患者合并無癥狀菌尿的獨立危險因素[11]。無癥狀菌尿是尿路感染的潛在危險因素之一[12],超過20%的無癥狀菌尿糖尿病患者可能發展為有癥狀的尿路感染[9]。鑒于這些特點,臨床醫師應給予足夠重視。為此,本研究建議,對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應合理評估其尿路感染的風險,常規進行清潔中段尿培養,以明確診斷并進一步調整診治方案。
在本研究中,針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析顯示,革蘭氏陰性菌為主要病原體,其比例為71.9%,略低于劉宇翔等人的研究結果[13],這可能與本研究選取的患者群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關。在檢出的病原菌中,大腸埃希菌是最為常見的種類,這一發現與多數關于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研究文獻報道相一致。有研究指出,尿路感染中大腸埃希菌(UPEC)是導致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體。UPEC除了具備P型菌毛和Ⅰ型菌毛等黏附因子外,還擁有鐵離子獲取因子、毒素和保護因子等毒力因子,這些因子通過黏附、殺傷、吞噬宿主細胞等機制參與泌尿系統感染的致病過程[14]。在本研究中,檢出率最高的大腸埃希菌占54.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這兩種細菌對二代以上頭孢類抗生素的平均耐藥率分別為28.2%和15.4%,耐藥率相對較低,這表明本院在抗生素使用方面較為規范。對含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及青霉素類的耐藥率也較低,這提示在藥敏結果尚未得出時,上述藥物可作為首選的經驗性治療藥物。在本研究中,未分離出對碳青霉烯類藥物和替加環素耐藥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鑒于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癥患者才有使用這兩類藥物的指征,因此在藥敏結果未明確之前,不建議首選使用這些藥物。在應用抗生素之前,必須進行尿培養,以明確病原菌、藥敏結果,并及時進行病情評估[15]。
在本研究中,主要分離出的革蘭氏陽性球菌為B群鏈球菌和糞腸球菌,這與王靜等人[4]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后者報道以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為主。這種差異可能源于研究對象的不同,王靜等人的研究對象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研究范圍較廣,且可能與地域性因素相關。B群鏈球菌,亦稱為無乳鏈球菌,通常為泌尿系統的定植菌。在微生態平衡失調的情況下,該菌易成為機會性致病菌,導致泌尿系統感染。近年來,B群鏈球菌在尿路感染中的比例逐漸上升,特別是在糖尿病患者或伴有其他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中更為常見[16-17]。本研究分析顯示,B群鏈球菌感染占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40.4%,對四環素的耐藥率高達94.4%,而對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藥率較低,均在15.0%以下。因此,可選擇經腎臟排泄、在尿液中濃度較高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B群鏈球菌對頭孢噻肟、青霉素類及其復合制劑較為敏感,故可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作為治療B群鏈球菌感染的首選經驗性用藥。糞腸球菌對奎奴普丁/達福普汀和四環素的耐藥率均超過80%,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謹慎選擇用藥;青霉素類、呋喃妥因對糞腸球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未發現對替加環素、利奈唑胺、萬古霉素耐藥的菌株。值得注意的是,呋喃妥因、慶大霉素具有一定的腎毒性,臨床應用時需謹慎。本研究中,真菌檢出率為13.1%,高于李雯雯等[17]的報道,主要檢出的真菌為白假絲酵母菌和光滑假絲酵母菌。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內源性真菌繁殖,從而導致尿路感染[18]。
綜上所述,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革蘭氏陰性菌,主要是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蘭氏陽性菌以B群鏈球菌、糞腸球菌為主。臨床上,對于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常無典型臨床表現,影響因素復雜,對于血糖水平控制較差、病程較長的患者,應及早進行病原菌及其耐藥性檢測,當出現尿路感染的臨床癥狀時,應根據尿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結果合理選擇抗生素。
參 考 文 獻
[1] "WANG L, PENG W, ZHAO Z, et al.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China, 2013-2018[J]. JAMA,2021,326(24):2498-2506.
[2] "LI Y, TENG D,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2020,369:m997.
[3] "馮萍,季亮,祁偉.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0,26(2):242-244,253.
[4] "王靜,宋昕倢,周志風,等.老年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藥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13):3237-3239.
[5]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版)[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4,43(2):105-147.
[6] "徐虹,沈茜.尿路感染診治循證指南(2016)解讀[J].中華兒科雜志,2017,55(12):902-904.
[7]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32st Edition:M100[S]. Malvern,PA,USA:CLSI,2022.
[8] "胡曉權,余春艷,杜斯納,等.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8,26(9):686-688.
[9] "朱丹,陳接強,陳雄兵.2型糖尿病合并無癥狀尿路感染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8,35(11):789-790.
[10] "LUU T, ALBARILLO F S.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prevalenc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current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implementations[J]. Am J Med,2022,135(8):e236-e244.
[11] "謝朝云,李耀福,蒙桂鸞,等.老年女性患者合并無癥狀菌尿的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3):3201-3203.
[12] "孔小岑,蘇曉飛,馬建華,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無癥狀菌尿的臨床觀察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8):726-728.
[13] "劉宇翔,李代清,程康,等.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5):3468-3471.
[14] "賴開生,楊繼勇.泌尿系致病大腸埃希菌毒力特征研究進展[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7,40(1):67-71.
[15] "劉潔,趙建平.碳青霉烯耐藥革蘭陰性桿菌的耐藥機制及抗菌藥物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24,45(1):20-27.
[16] "蔡興龍,曹小利,劉靜靜,等.中段尿培養檢出B群鏈球菌的臨床意義[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4,23(3):277-283.
[17] "李雯雯,朱肖露,樸文花,等.478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20,42(4):415-418.
[18] "朱俊峰,周子陽,胡萬超,等.ICU院內真菌性尿路感染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真菌學雜志,2022,17(4):273-277.
(編輯:梁明佩)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Z-B20221481)
第一作者簡介:陳麗坤,女,主管技師,醫學學士,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臨床檢驗診斷學。E-mail:546977301@qq.com
▲通信作者:林發全。E-mail:fqlin1998@163.com
[本文引用格式]陳麗坤,林發全,朱虹貞.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281例的臨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J].右江醫學,2025,53(3):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