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 A地區中小法人機構成本定價視角,深入研究了中小銀行貸款利 率定價的影響因素及定價空間。通過構建貸款部門、存款部門、計財部門三部門理論模型,結合實證數據分析,揭示了資金成本、運營成本、稅費成本、競爭因子等因素對貸款利率的顯著影響。研究發現,中小銀行貸款利率下降需外部政策支持,特別是資金成本下降空間可期。基于此,提出了降低資金成本、經營成本、風險成本及加大財稅政策傾斜的改進建議,以期優化中小銀行貸款利率定價機制,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中小銀行;利率定價;成本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中小銀行作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面向縣域經濟,服務小微企業面廣量大,與大型銀行相比,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同業競爭更為激烈,業務經營模式和產品利率定價面臨重大變革。在實際監測中發現,中小銀行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更可能受到存款成本“剛性”和經營成本等因素的制約。一方面,如果貸款定價過低,將導致其無法覆蓋放貸成本,影響收益;另一方面,如果貸款定價過高,又將導致其流失客戶,不利于鞏固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因此,貸款利率定價存在一個下限閾值,達到之后很難進一步下降,在政策利率傳導過程中的貸款定價存在難點、堵點,具體是 反應滯后、變動不同步。
本文從中小銀行機構定價理論模型出發,分析在客戶競爭充分、利率價格市場化程度提高等新形勢下,中小銀行機構定價決策內在機制,提出分析邏輯。選取A地區轄內具有代表性的城商行和農商行作為代表,對其貸款利率定價影響因素及定價空間進行研究,以期推動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二、中小銀行貸款利率定價過程分析
(一)貸款利率定價過程研究概述
研究中小銀行機構貸款利率空間,首先需要理解貸款利率定價過程。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對主要定價過程分為三類 :一是成本加成定價。銀行機構通過測算籌資成本、維持機構和業務運轉的運營成本、抵補預期違約風險的邊際成本、滿足內生股本增長需要的預期利潤率,綜合加成形成最終貸款利率。該種方法對外部環境分析考慮較少,特別在信貸市場競爭加劇、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下,解釋能力不強。二是基礎利率加點定價。銀行機構錨定貨幣當局公布的或者市場形成的基礎利率作為定價基礎,再根據貸款對象資產負債情況、風險情況、期望利潤等因素,確定加點幅度,并最終確定貸款利率。實踐中,中小銀行機構多數貸款采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加點的形式形成執行利率,未充分考慮固定成本,多數加點是以執行利率減 LPR倒算形成,解釋能力有限。三是客戶利潤定價法。這種方法是成本加成定價法的改進版。除了考慮目標利潤率、貸款業務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之外,它還納入了貸款客戶的存款、中間業務收入等非貸款業務的收入因素。在實際操作中,這種定價策略通常適用于大中型客戶,而對于中小微企業群體的適用性則相對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