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中國銀行業經歷了由高度壟斷向充分競爭的結構性轉變。利率市場化改革直接沖擊商業銀行傳統利 差模式,倒逼業務轉型進程加速。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興起與應用引發了金融市場環境發生結構性變革。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革新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的同時催生差異化發展機遇。本文構建了數字化轉型影響銀行競爭力的理論分析框架,以2011—2021年146家商業銀行為樣本,實證檢驗數字化轉型對銀行市場勢力的作用機制及傳導路徑。基于此,本文從企業、行業和政府監管多個角度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市場勢力;數字化轉型
引言
面對金融科技革新帶來的跨界競爭壓力,商業銀行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市場競爭力概念源于產業組織理論,由布蘭多(Brandow,1969)提出,其定義為廠商直接對其他市場參與者或者諸如價格等其他市場變量的影響能力。現有文獻多聚焦企業層面的數字化轉型效應,對銀行業市場競爭力的系統性研究尚顯不足。基于此,本文使用2011—2021年146家商業銀行的財務數據進行系統分析,以探究數字化轉型對銀行市場勢力的影響。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商業銀行市場勢力是指其在市場競爭中對產品價格的影響因素,即其在長期內能否將價格提升至邊際成本以上的能力。一方面,從降低產出邊際成本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借助信息技術對其業務模式以及管理方式、戰略的革新。通過運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帶來其業務模式的重塑,存貸款、資產管理等業務的開展開始擺脫人工限制進而轉向業務處理自動化,帶來業務開展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在物理和時間意義上的界限正在逐漸被打破,改變了客戶使用金融服務的傾向,因此數字化轉型成為商業銀行應對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傳統商業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也有助于拓展更多業務,“數字銀行”可以依托大數據技術在監管范圍內開展多項金融等業務。基于上述分析,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提高了自身對金融產品價格的定價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品價格 [1]。綜上所述,提出本文第一個假說。
假說 1:商業銀行借助數字化轉型可以提高其市場 勢力。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利息收入是其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凈息差的不斷縮窄,傳統的利息收入業務收入逐漸減少,為保證其在銀行業的長期競爭優勢,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根據金融創新理論,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快了金融服務與產品的創新,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與覆蓋面。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加說明銀行收入來源更加多樣化,經營領域和收入來源趨向多元化。企業多元化經營和市場勢力的關系研究主要觀點是企業通過多元化經營獲取多個市場的市場勢力并進行相互補充,進而強化自身在各個市場的競爭力 [2]。商業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發展帶來非利息收入的業務有利于其提高經營績效,同時銀行收益渠道的增加有助于其有效應對收入單一化帶來的市場風險,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與市場 勢力。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二個假說。
假說 2:商業銀行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進而提高市場勢力。
傳統商業銀行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眾多挑戰,其中一個較大問題是由于經營模式落后 使得成本過高。商業銀行借助數字技術應用可以從營銷獲客、業務開展、內部管理方面降低運營成本。第一,營銷獲客。隨著手機銀行的出現,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借助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可對客戶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形成精準的客戶畫像,以便業務推介,降低營銷成本。第二,業務開展。大數據風控模型可以減輕貸款事前盡職調查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還可以低成本整合既往難以獲取的信息降低貸后的管理成本。第三,內部管理。數字技術引導業務部門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和收入結構調整,從而降低內部管理成本。基于以上結論,我們提出第三個假說。
假說 3: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通過降低經營成本進而提高市場 勢力。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的上市銀行財務報表,同時還使用了由北京大學謝絢麗老師團隊編制的北京大學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指數。數據包含了 146家商業銀行2011年—2021年的指標。為避免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本文還對變量數據中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了 1%的縮尾處理 [3]。
(二)變量設定
1.被解釋變量。市場勢力是產業組織理論的核心概念,現有研究中主流的做法是使用勒納指數進行衡量,具體計算公式見式(1)。其中式(1)左邊為Lerner 指數,介于0到1之間;Pit為銀行產出的邊際價格,用銀行總收入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表示。MCit為邊際成本,由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推導得出。其中兩種投入品用利息支出與總存款的比值以及非利息支出與總資產的比值進行衡量。再經過求導即可得到邊際成本。
2.核心解釋變量。對于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測度,采用謝絢麗等(2022)編制的北京大學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指數。
3.機制變量。根據理論機制部分分析,本文從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收入)和降低經營成本(成本)兩個渠道分析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對市場 勢力的影響。本文根據利潤表中收集到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匯兌收益及銀行經營的其他業務所確認的收入之和作為非利息收入。降低成本渠道采用經營成本率進行衡量, 表達為業務及管理費與營業收入的比值。
4.控制變量。商業銀行的產出價格和邊際成本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從銀行個體微觀層面和地區宏觀經濟層面兩個方面選取控制變量。銀行微觀層面的控制變量有銀行資產規模、股東權益比、存貸比、不良貸款率和資本充足率。地區宏觀層面選取了商業銀行總部所在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總量及金融發展程度。
(三)模型設定和實證策略
本文選擇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來識別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市場 勢力的影響。
機制檢驗部分我們進一步借鑒江艇(2022)提出兩步法構建機制檢驗方程驗證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對銀行經營多元化水平及經營成本率的影響。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市場 勢力的總體影響
表 1展示了基準回歸結果,數字化轉型對市場勢力的影響顯著為正。從經濟意義上來看,數字化轉型指數每提高一個標準差,銀行將會提升其市場勢力均值的 2.05%,這說明商業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確實可以提高其市場勢力,進而驗證了我們的假說1成立。
(二)機制檢驗
本文從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和降低經營成本兩個渠道來解釋數字化轉型對市場勢力的作用機制,具體回歸結果見表 2。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總收入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影響系數在 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數字化轉型提高了商業銀行多元化經營的程度。對經營成本率的影響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為負,說明數字化轉型可以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率。這與前文理論分析中的結果一致,驗證了假說 2、3的正確性。
(三)異質性分析
在商業銀行競爭與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前文已述及不同種類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數字化進程都各不相同,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數字化轉型對不同種類商業銀行可能存在的 異質性影響。結果表明數字化轉型對股份制銀行市場勢力增加效果明顯強于其他種類銀行,而數字化轉型對國有大型銀行和農商行市場勢力的提升效果與整體并無顯著差異。對于城市商業銀行而言,數字化轉型對于市場勢力反而存在負向影響。其中原因在于:國有行由于自身性質受到監管及政策的限制較為嚴格,其數字化轉型雖然可以為自身管理及業務開展帶來很好的改進,卻無法像股份制銀行一樣擁有高度定價權。而股份制銀行憑借本身具有的資金、人力及其他規模優勢,可以更好地引入新技術與技術型人才,利用新技術進行產品開發,享受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紅利”;而農村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囿于自身資源限制尚未完成系統性數字化轉型且數字化開始 得較晚,故還未嘗到數字化轉型的“紅利”[4]。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緩解遺漏變量、反向因果等問題帶來的內生性問題對本文結論的影響,本部分采用工具變量最小二乘回歸進行分析。將歷史郵電數據與現實互聯網數據結合構建工具變量。一方面,固定電話與互聯網使用人數反映了郵電和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滿足工具變量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城市層面郵電與互聯網發展的緩慢與金融行業商業銀行的競爭格局以及日常經營并不存在直接影響,也很好地滿足了工具變量的外生性要求。兩階段最小二乘回歸的結果表明工具變量確實與數字化轉型存在一定的聯系,數字化轉型的系數在 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文章結果顯著。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數字化轉型給銀行帶來的多維度影響以及影響市場勢力的多重因素,使用全國146家商業銀行的 2011—2021年面板數據,研究數字化轉型對銀行市場勢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結論如下:第一,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從整體上對提高市場勢力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對于不同類型的銀行所起作用不同;第二,機制分析表明,數字化轉型通過提高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以及降低經營成本發揮作用,提高銀行市場勢力。
根據研究結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首先,堅定不移地支持和保障銀行數字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鑒于數字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銀行市場競爭力,支持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構建高效的銀行業競爭環境。省級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及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完善對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持,加速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其次,確保銀行業的健康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可能催生不良甚至非法的競爭行為,因此銀行業協會應積極推動行業自律公約的簽署,提升銀行遵守法律法規的內在動力。同時,監管機構應加強對商業銀行日常運營和管理的監督,防止惡性競爭的出現。
參考文獻:
[1]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 [J].中國工業經濟,2022(05):100-120 .
[2]謝絢麗,王詩卉.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測度、進程及影響 [J].經濟學(季刊),2022,22(06):1937-1956 .
[3]王怡麗.數字化轉型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 [J].現代商業,2024(24):144-147 .
[4]賀婷.新經濟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轉型研究[J].鄉鎮企業導報,2024(16):243-245 .
(作者簡介:張曉祺,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李淵,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