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骨折后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骨頭能夠正確愈合。一般來說,醫生會根據骨折的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決定采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對于輕微的、無移位的骨折,通常可以通過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來促進愈合。而對于復雜的、有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通過手術進行內固定,如鋼板螺釘固定或髓內釘固定等。無論采取何種治療方法,固定期間都需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和康復訓練。
在固定期間,雖然手部的活動受到限制,但患者仍需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耐心。此時,可以進行一些非受傷部位的活動,如肩部、肘部和腕部的適度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關節僵硬。同時,也可以進行一些輕微的手指活動,如屈伸練習和握拳練習,以增強手部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這些活動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對受傷部位造成二次傷害。
當固定期結束后,手部的功能恢復就成為重點。此時,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關節活動度訓練是恢復手部功能的關鍵步驟之一。通過逐步增加手指的屈伸范圍和手腕的旋轉角度,可以有效地改善手部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屈曲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練習,也可進行手指的尺偏、橈偏、旋轉活動以及腕關節的全方位運動。每個手指的關節都要活動到,每個關節活動10~15次,每天5~10組。同時,也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精細動作的訓練,如寫字、畫畫等,以提高手部的精細控制能力。
通過有計劃地進行肌肉收縮和放松練習,可以增強手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手部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減少再次受傷的風險。可使用握力器、橡皮球等器械進行持續的力量練習,每組10~15次,每天5~10組,逐步增加重量和次數。
在肌肉力量逐漸恢復后,開始進行功能性訓練,如抓握小球、擰毛巾等動作,模擬日常生活手部活動,提高手掌的實用功能;再逐漸增加難度和強度,進行開門、提物等實際操作,提高手掌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在手部骨折基本愈合后,進行日常生活訓練,如穿衣、刷牙、洗臉等,以恢復手部的正常功能。
手掌骨折的恢復時間因人而異,主要取決于骨折的嚴重程度、患者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一般情況下,簡單的手掌骨折,如沒有明顯移位的單純性骨折,可能在3~6個月內康復。若患者是兒童,由于其骨骼處于發育階段,恢復時間通常較短,可能不超過3個月。而更復雜的骨折,如移位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則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有時可達1年或更長。
在手掌骨折的恢復過程中,建議患者適當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回流,并增加高蛋白質、高鈣食物的攝入,如雞蛋、牛奶等,以幫助骨折愈合。同時,應避免手部受到再次傷害,如避免重物撞擊或摔倒。
一般來說,患者需要在骨折后1個月、3個月左右各進行1次復查,以觀察骨折恢復的情況以及鄰近結構的恢復情況。 按照復查結果,及時調整康復訓練的內容,確保骨折恢復的進程正常,避免出現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