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的舌系帶使舌頭被束縛在口腔底部,從而限制了母乳喂養、吞咽和發音等功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舌系帶過短,并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舌系帶,俗稱“舌筋”,是一條薄薄的黏膜組織,它連接著舌頭底部和口腔底部。舌系帶的主要功能是固定舌頭,使其能夠在口腔內自由移動,同時保持穩定。
舌系帶過短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是較常見、輕微的先天畸形之一,一般因吸奶無力,發音吐字不清或體檢時被發現。臨床表現為舌系帶短粗,與舌腹或口底黏膜的附著點前移,使得舌頭的運動受限。據統計,舌系帶過短的發病率為2.1%~10.7%。舌系帶過短的判斷標準為:(1)舌不能自由前伸,伸出后不能超過下唇唇紅,舌頭在口內不能頂到上顎;(2)舌頭伸出后呈“W”形。
舌系帶過短不同程度地影響舌的運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發音困難:由于舌頭活動受限,患者可能在發音時遇到困難,特別是卷舌音。
(2)進食障礙:舌系帶過短影響舌頭將食物推向咽喉的能力,導致進食困難。其中,舌系帶過短對嬰幼兒母乳喂養及語音功能的影響是診治過程中備受關注、爭議較多的熱點。
(3)可能影響口腔清潔,增加牙齒和牙齦疾病的風險。
(4)導致開牙合、下中切牙間縫隙等錯牙和畸形。
不管是發音困難還是母乳喂養困難,父母可能會嘗試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但目前,舌系帶過短和發音障礙、母乳喂養困難之間的相關性仍然存在爭議。2024年7月底,美國兒科學會發布的一個政策聲明中提到:舌系帶過短屬于正??谇唤Y構變動范疇,只有導致母乳喂養問題并且通過哺乳指導沒有改善的限制性舌系帶才稱為癥狀性舌系帶過短,舌系帶過短但喂養模式正常的嬰兒不需要干預。
為了解決其他問題或為預防說話發音問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而做舌系帶手術缺乏證據。后部的舌系帶過短是一個定義不清的術語,缺乏專家共識,不應作為手術干預的理由。一般來說,寶寶2歲之后舌尖開始逐漸遠離系帶,如果系帶過短影響舌前伸,甚至妨礙語言清晰,可以尋求相應的治療。
系帶過短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稱為舌系帶切開術、舌系帶成形術。這是一種操作簡單、并發癥少的門診小手術,局部麻醉后,通過使用手術剪、高頻電刀或者手術刀切斷部分舌系帶來增加舌頭的活動范圍。
術前:做好小朋友的心理建設,降低恐懼感。預定手術時間后,如有感冒、咳嗽身體不適等情況提前告知醫生,擇期手術。術前不宜過飽,以免嘔吐。
術后:(1)術后視身體情況給予少量冷飲,有利于止血、止痛;(2)術后2小時進食溫軟食物,不要過熱,以防出血;(3)術后當天勿刷牙漱口,24小時后方可使用軟毛牙刷,漱口水輕輕含漱;(4)術后2天,傷口會形成白色假膜,1周脫落,保持口腔清潔;(5)鼓勵患兒多說話,防粘連。術后2周內加強伸舌、翹舌等肌肉訓練;(6)術后嘴里有些血絲是正?,F象,如果發現血塊或疼痛、腫脹等在3~5天內仍未緩解的情況,需及時就診。術后若出現發熱,建議前往綜合醫院就診。
總之,不管是發音障礙還是基于其他需求,如果想解決系帶過短的困擾,應及時咨詢專業口腔科醫生,先評估再干預,以便得到專業的治療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