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就是通過將胃鏡,經口腔、食道進入胃內,直接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它不僅能夠清晰地顯示胃部的形態結構,還能通過活檢鉗取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查,判斷病變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胃鏡檢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的電子胃鏡已經實現高清成像、窄帶成像、放大觀察等多種功能,極大地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選擇胃鏡檢查的理由有——
1.直觀準確:胃鏡檢查的獨特優勢在于其直觀性和準確性。與X光、CT等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胃鏡檢查能夠直接深入到胃部,通過高清攝像頭捕捉胃黏膜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這種近距離的觀察方式,使得醫生能夠更早地發現胃黏膜上的異常,尤其是那些微小的病灶。這些早期病變在X光或CT上往往難以察覺,容易漏診,而胃鏡檢查則能精準定位,為及時治療提供關鍵信息。
2.多病種篩查:胃鏡檢查的適用范圍廣泛,不僅能夠準確診斷胃炎、胃潰瘍等胃部常見病,還能深入探查更為復雜的胃部疾病。胃息肉,這一潛在的癌變風險源,以及胃癌前病變,如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在胃鏡下都無所遁形。更重要的是,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夠及早發現胃癌,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治療時間,大大提高治療效果,甚至可能實現早期治愈。
3.指導治療:胃鏡檢查不僅是一項診斷工具,更是治療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胃鏡檢查,醫生能夠清晰地看到病變部位、范圍和性質,這為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供了可能。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醫生可以選擇藥物治療,以控制炎癥、促進愈合;或者采用內鏡手術,如息肉切除、止血等,直接干預病變;在必要時,還能通過外科手術徹底切除病灶。
4.評估療效:對于已經接受治療的胃病患者,胃鏡檢查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復查胃鏡,醫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病灶的變化,判斷治療效果。無論是病灶的縮小、消失,還是復發,都能在胃鏡下得到準確的評估。這種動態的監測,不僅有助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優化治療效果,還能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胃鏡檢查的適應癥包括——
1.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胃鏡下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或萎縮等改變。
2.胃潰瘍:胃黏膜破損形成的深達肌層的潰瘍,胃鏡下可明確潰瘍的位置、大小和深度,并排除惡性病變。
3.胃癌:胃鏡下可見胃黏膜的異常增生、糜爛或潰瘍,通過活檢可確診胃癌,并判斷其分期和分化程度。
4.胃息肉:可以簡單理解為胃黏膜上突起的“小疙瘩”,大多數是良性的,但部分可能惡變,胃鏡下可觀察到其形態并進行活檢確認。
5.胃結石:某些食物或藥物在胃內形成的固體團塊,胃鏡下可明確其位置和大小,并嘗試內鏡下碎石或取石。
6.胃異物:誤吞入的異物如棗核、魚刺等,胃鏡下可觀察到其位置并嘗試內鏡下取出。
7.胃出血:胃鏡下可發現胃內出血點,明確出血原因,并進行內鏡下止血治療。
隨著無痛胃鏡技術的推廣,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幾乎不會感到痛苦,大大降低了對檢查的恐懼感。以下以無痛胃鏡檢查為例,為大家簡要說明胃鏡檢查的過程。
1.麻醉與體位:在進行無痛胃鏡檢查之前,患者將接受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從而迅速進入睡眠狀態。胃鏡檢查時,患者一般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頭部后仰,嘴巴張開,以便胃鏡順利進入。
2.檢查開始:醫生手持胃鏡,通過口腔、食道緩緩插入胃內。胃鏡前端裝有高亮度光源和攝像頭,能夠實時傳輸胃內圖像至顯示屏上。醫生會根據圖像調整胃鏡的角度和深度,全面觀察胃的各個部分。
3.活檢與取樣:如發現可疑病變,醫生會通過胃鏡前端的活檢鉗取一小塊組織樣本,送至病理科進行進一步分析。這一過程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疼痛。
4.檢查結束:整個檢查過程通常持續5~10分鐘。檢查結束后,患者會被喚醒,并逐漸恢復意識。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輕微的咽喉不適或惡心,但很快就會緩解。
5.觀察與報告:檢查后,患者需在休息區等待片刻,以便醫生觀察有無異常反應。醫生會出具詳細的胃鏡檢查報告(檢查當日拿到)和胃鏡病理報告(檢查后一周內出具),內容包括胃黏膜的形態描述、病變部位、性質判斷以及治療建議等。
胃腸鏡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對于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和患者的安全至關重要。
1.胃鏡檢查前的準備與注意事項
心理準備:雖然無痛胃鏡大大減輕了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對檢查感到緊張。此時,良好的心理準備和醫生的耐心解釋尤為重要。
飲食調整:檢查前一天晚上,患者應避免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如肉類、豆制品等,檢查當天早晨需空腹,即至少8小時內不進食、2小時內不飲水。
藥物管理: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檢查前應咨詢醫生,根據醫囑調整用藥方案。特別是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可能需要提前停藥,以避免檢查過程中出血。
穿著舒適:檢查時穿著寬松、易穿脫的衣物,便于更換體位和配合檢查。
陪同人員:雖然無痛胃鏡檢查后患者通常能很快恢復意識,但為了避免意外情況,建議有家屬或朋友陪同前往。
2.胃鏡檢查后的護理與注意事項
飲食恢復:檢查后2小時內,患者應避免進食和飲水,以免刺激咽喉部引起嗆咳或誤吸。之后,可從流質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觀察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腹痛、腹脹或咽喉部不適,這是正?,F象,無需特殊處理。但如出現劇烈腹痛、嘔血、黑便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
避免劇烈運動:檢查后當天,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以免加重身體負擔。
遵循醫囑:根據檢查結果,醫生會給出相應的治療建議或復查計劃。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沒有其他檢查設備和手段可以完全取代胃鏡檢查,但如果患者實在不能耐受,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以下檢查——
1.鋇餐造影:當患者需要評估胃部健康狀況,而由于某些原因不宜接受胃鏡檢查時,醫生可能會推薦采用鋇餐造影作為一種替代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患者會服用含有鋇劑的特殊溶液,隨后通過X光技術,清晰地捕捉并記錄下胃部輪廓以及鋇劑在胃內的動態分布圖像。醫生通過觀察這些影像資料,能夠間接地分析并判斷胃部可能存在的病變情況
2.膠囊內鏡:患者吞服一顆裝有攝像頭的膠囊,膠囊隨消化道運動而前行,拍攝并傳輸消化道內的圖像。這種方法無需插管,患者接受度高,但無法對病變進行活檢或治療。
3.磁控膠囊胃鏡:在膠囊內鏡的基礎上增加了磁控技術,醫生可以通過外部磁場控制膠囊的運動方向和角度,實現對胃部的全面、精準檢查。這種方法結合了膠囊內鏡的舒適性和傳統胃鏡的準確性,是未來胃部檢查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胃鏡檢查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發現胃部病變,還能為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當然,胃鏡檢查并非萬能,它也有其局限性和適用范圍。在面對胃部問題時,我們應保持理性態度,根據醫生的建議和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