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輝
2009 年 4 月上海金融法制研究會與香港有關合作機構聯(lián)合舉辦反洗錢法實施機制研討會
物會換(星又移稱,“白金駒法過會隙”。)從倏創(chuàng)忽辦間、,求上索海到金而融今法蜚制聲研究業(yè)界走過了三十年歷程,實至名歸成了響當當?shù)乃枷胫菐臁;叵胪拢袘巡灰?。早?2008 年,應工作之需,組織安排我到市立法研究所主持日常工作,要求發(fā)揮平臺作用,做好“三個服務”,以務實的研究成果為人大立法提供智力支持。因緣際會下,“金法會”這個金字招牌成為我日后對標的榜樣、研討的良師、合作的伙伴,十余年櫛風沐雨一路相伴,帶領著我逐浪前行、同頻共振。那些我職業(yè)生涯里難以割舍且回味悠長的片段,不由得凝注于筆端汩汩涌出……
破繭化蝶:順勢而為揚帆啟航
記得鄧小平同志 1991 年視察上海時振聾發(fā)聵地指出:“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后也要這樣搞。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秉h中央、國務院作出開發(fā)開放浦東重大決策后,旋即提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1995 年,正值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浦東開發(fā)開放的浪潮拍打著浦江兩岸,證券交易所的電子屏上跳動著市場經(jīng)濟的脈搏,而暗流涌動的金融犯罪挾卷著寒潮向這座經(jīng)濟重鎮(zhèn)襲來。正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上海金融法制研究會宛如一顆明珠,鑲嵌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藍圖之中,成為全國首家以金融法制為研究核心的學術團體。其宗旨是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金融法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預防和懲治金融犯罪,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這一創(chuàng)舉不僅填補了國內金融法制研究的空白,也為全國金融法治建設樹立了標桿,成為名副其實的法治先鋒。
彼時的上海,既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亦是金融風險的高發(fā)地。1988 年末的短短 40 天里,上海連爆七八起金融大案,從“紅馬甲空麻袋背米”的證券交易漏洞,到挪用公款的職務犯罪,金融領域的制度空白與法律滯后暴露無遺。時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的毛應樑曾放言:“‘金法會’志在制度建設,重在防范,絕非辦案。”這一切中肯綮又極具前瞻性的定位,成了研究會誕生的精神底色—不為“抓人辦案”,而是以制度為盾、以教育為劍,為金融安全筑起法治長城。研究會甫一成立,就凝聚著上海金融界與司法界的廣泛共識,匯聚了全市公檢法司、金融機構、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精英力量,形成了一個跨領域、跨學科的學術網(wǎng)絡,共同致力于金融法制的研究與實踐。各路人馬匯聚一堂,以“圓桌會議”的平等包容姿態(tài),探討金融法治的未來。這種跨界的交融互動,不僅開創(chuàng)了學術研究的先河,更讓“金法會”的血液中流淌著務實與創(chuàng)新的基因。
深耕厚植:金融法治同頻共振
三十年來,“金法會”如同一棵扎根于上海土壤的參天梧桐,枝葉伸展至國家金融法治的各個角落。它以全方位服務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己任,主動對接國家與上海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風險防范化解重大戰(zhàn)略需求,始終錨定著國際金融中心及其法治建設的各階段重點任務同頻共振,組織動員金融、司法、法學界的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注重務實研究和成果轉化,為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決策方案和操作實踐建言獻策,為國際金融中心立法、執(zhí)法、司法集成耦合添磚加瓦,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積極有力的法治保障。從人民銀行法、商業(yè)銀行法、證券法、票據(jù)法、保險法等的立法研討,到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制度設計;從打擊內幕交易的法律實踐,到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風險的防控因應,“金法會”的行動軌跡始終緊貼時代脈搏。
猶記 2005 年“金法會”十周年時,《國際金融報》評價其“既探討傳統(tǒng)法律問題,又直面金融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而2015 年成立二十周年座談會上,學者們更將“金法會”的貢獻概括為“金融犯罪的懲治者、制度創(chuàng)新的推動者、法治環(huán)境的塑造者”。這些贊譽背后,是無數(shù)個日夜的辛勞:近百場學術論壇、62 次立法草案研討、36 輯《金融法規(guī)選編》的編撰,以及《驕子·囚徒》警示教育片的攝制—這部以高學歷金融從業(yè)者犯罪為題材的教育片,曾讓多少家庭警醒,又讓多少青年在入行之初便系緊了“第一粒法治紐扣”。針對金融犯罪高發(fā)的問題,研究會提出了“抓教育、抓制度、抓預防”的理念。當然,“金法會”的視野從未止步于上海。自貿區(qū)金融改革的制度設計、“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的法律框架、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防控……這些國家層面的重大議題,都在研討會的圓桌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2020 年 12 月的“新形勢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法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研討會,2022 年 11 月的“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對標國際高標準金融規(guī)則體系”學術論壇,2023 年 11月的“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健全金融監(jiān)管法制”跨學會研討會,以及 2024 年 11 月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與影響力的法治促進”大型學術論壇等,吸引了全國四面八方的專家學者,“金法會”以海派學術的開放與包容,為國際金融法治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上海方案。
與時偕行:立法實踐并駕齊驅
“金法會”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舉辦研討會提供決策咨詢,成立青工委開展課題研究、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青年才俊等方式,積極推動金融法治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走深。作為曾長期主持上海立法研究所工作的親歷者,我深感“金法會”與立法機構間的合作,恰似江河匯流、驚濤拍岸。那些年,我們共同梳理金融立法的難點,從票據(jù)法的修訂到投資基金法專家建議稿的起草,從地方金融監(jiān)管條例的完善到金融科技立法的前瞻研判,每一次課題對接、每一場聯(lián)合研討,都產(chǎn)生出“ ”的溢出效應,將學術智慧轉化為制度成果。
尤需一提的是,2023 至 2024 年,《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進入全面修訂階段,“金法會”針對三次修訂征求意見稿,三次組織召開大型研討會,聽取金融實務部門與法學界專家學者意見,市人大和市委金融辦、市司法局的領導多次到會聽取意見建議?!敖鸱〞边€收集整理各會員單位的意見建議,書面呈報立法機關;同期根據(jù)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修法的需要,完成了《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研究報告。2024 年 8 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新修訂的條例,市委金融辦和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分別致信“金法會”,誠摯感謝“金法會”在條例修訂過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次關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深夜討論。“金法會”的秘書長吳弘教授抱著一摞案例資料匆匆趕來,鏡片后透出炯炯目光:“立法不能只談原則,得讓條文能落地、可執(zhí)行。”那一晚,我們從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談到上海 P2P 風險的防控,最終在草案中增設了“信息披露動態(tài)監(jiān)管”條款。后來,建議被國家層面立法采納的消息傳來,仿佛春風拂過圣潔的白玉蘭枝頭,“金法會”的同仁們歡欣雀躍了許久。這種默契,源于“金法會”的“立足理論與實踐兩個基點”的創(chuàng)會宗旨。實務部門占比 的理事會成員結構,讓每一次研討都充滿“戰(zhàn)場硝煙味”—法官以案說法、銀行家剖析風險、學者提煉核心觀點,律師則穿梭于法律條文與現(xiàn)實糾紛之間,力求織就一張百無一漏的法治之網(wǎng)。
繼往開來:三十而立踔厲篤行
三十年,于歷史長河只不過是短暫一瞬,于一座城市、一個團體來說,卻是從稚嫩走向成熟的蛻變。今天的上海,已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集聚的城市之一,而“金法會”的使命亦從“追趕”轉向“引領”。學者們熱議跨境金融監(jiān)管、數(shù)字人民幣法律框架、ESG 投資合規(guī)等前沿議題,昔日的“法治護航者”,正蝶變?yōu)椤皠?chuàng)新探索者”。研究會的老朋友們常說,這里有種“海派”的獨特氣質:既嚴謹如外灘的百年銀行大樓,每一磚、每片瓦皆依規(guī)而建;又靈動如陸家嘴的霓虹,敢于在制度空白處點亮創(chuàng)新的燈火。這種氣質,或許正是上海金融法治精神的縮影 追求卓越,敢為人先。
江海不息,法治長青。十多年的交往,讓我深刻感受到她的“大氣謙和、務實創(chuàng)新”的學術氛圍。長者之風,亦師亦友,游目騁懷,如沐春風。站在三十周年的門檻上回望,“金法會”的歷程恰似黃浦江的潮水:時而澎湃如改革開放元年的激情四溢,時而深沉如立法研討時的宏闊思辨,最終匯入中國金融法治的浩瀚海洋。那些伏案疾書的身影、那些爭鳴交鋒的瞬間、那些轉化為國家立法的建議書,早已鐫刻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豐碑上。
“志者融金,法澤天下?!边@是研究會二十周年時一部文集的題名,亦是對其精神的最佳詮釋。愿這艘承載著法治理想的巨輪,在而立之年揚帆再啟,以更開放的視野、更堅韌的擔當,駛向金融與法律交輝的星辰大海。有感于斯,以《滿江紅》為曲調填詞一闋以賀之。
《滿江紅·酬金法會創(chuàng)立三十華誕見贈》
卅載春秋,彈指過、輝煌鑄就。憶往昔、金融法治,氣沖斗牛。匯通天下樹標桿,高端論壇精研透。聚群賢、智慧獻良籌,功勛厚。
摯語道,天理究,同頻振,繞指柔。看今朝、碩果占盡風流。前輩耄耋薪火傳,后浪勠力同攜手。襄盛舉、踔厲奮楫行,華章奏。
吟罷舒眉,輕推窗牖,煦風拂面,滿眼彌望,人民公園草樹潤青,這大好的春光,莫不正是整裝再出發(fā)的最好諭示嗎?金法會,明天將逐浪向蔚藍海洋進發(fā)!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