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青田,約1/3的人口遠赴海外工作,留下了大量僑留守兒童。作為寄宿制學校的校長,我深知宿舍不僅是學生們休憩的港灣,更是他們情感交流、性格塑造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場所,我們致力于為他們打造溫馨、有歸屬感的宿舍環境。
現象思考:缺失歸屬感的警醒
一個充滿歸屬感的宿舍環境,能夠賦予孩子們被接納、尊重和愛護的感受,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是構筑積極的宿舍文化、激發集體榮譽感、促進互助支持、營造和諧溫馨生活氛圍的基石。
在宿舍管理工作中,我們捕捉到部分僑留守兒童表現出的疏離感。他們難以融入集體,在集體生活中找不到“家”的歸屬感。這一現象警醒我們,要加強對僑留守兒童在宿舍生活中的心理需求關注。
實踐經驗:營造歸屬感的策略
啟動個性化宿舍裝飾計劃。我們啟動“我的宿舍,我的家”裝飾大賽,鼓勵每個宿舍團隊根據成員的興趣和文化背景,設計并裝飾自己的宿舍空間。學校設置“最具創意獎”“最溫馨宿舍”等獎項,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強化宿舍團隊建設活動。定期舉辦宿舍團隊挑戰賽,設計一系列團隊合作任務,如接力賽、宿舍才藝展示、宿舍衛生競賽等,讓學生在比賽中增進了解,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我們鼓勵宿舍成員定期記錄日常生活并進行分享,以增強宿舍成員間的凝聚力。
深化情感關懷機制。設立“宿舍情感小屋”,我們在宿舍樓內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空間,配備心理咨詢師或志愿者,為僑留守兒童提供一對一的情感咨詢和心理疏導。實施“生日驚喜計劃”,我們為每位僑留守兒童的生日制定特別計劃,讓他們感受來自集體的溫暖和關愛。
促進文化融合與傳承。舉辦“文化月”活動,每月設定一個主題,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分享各自家鄉的文化特色。設立“僑鄉文化角”,在宿舍樓公共區域設立展示僑鄉文化的角落,展示僑鄉的歷史、風俗、美食,讓僑留守兒童展示自己的家鄉文化。
加強家校合作與溝通。建立宿舍家長微信群,利用現代通信工具,定期向家長反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同時也鼓勵家長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和建議,增強家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組織家校聯誼活動,定期邀請家長來校參加宿舍開放日、親子運動會,讓家長親身體驗孩子在宿舍的生活環境。
持續優化宿舍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宿舍規章制度,明確宿舍生活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如作息時間、衛生標準、安全規范等,確保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建立宿舍管理反饋機制,鼓勵學生和家長對宿舍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通過以上舉措,我們為僑留守兒童打造了充滿歸屬感的宿舍環境,努力讓他們在宿舍這個“溫馨港灣”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作者單位:浙江省青田縣第二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