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21時許,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北邊發生一起火災。起火點位于被眾多煤廠、水泥廠、汽配廠包圍的國恩養老公寓。
河北省承德市有關部門在4月9日上午通報稱,隆化縣一養老院發生火災,當晚23時,現場明火已被撲滅。據初步統計,截至4月9日凌晨3時,火災共造成20人死亡。國務院安委會于4月9日宣布,對該起重大事故的查處實行掛牌督辦。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這是我國時隔9年出現的最重大的養老院火災事故之一。事發地在偏遠的、老齡化嚴重的河北鄉村。公開資料顯示,該民營養老院有共計300個床位,在院老人約260人,注冊資金21萬。相關負責人曾在網絡發布信息稱,該院的老人許多是五保戶和困難戶,沒有子女,生活困難。
在位于邊緣地帶的鄉村,養老的困局也是一個邊緣問題,一場令人悲傷的火災,把它推到了眼前。
幾棟紅墻尖頂的平房,四周種著向日葵,頭發花白的老人們在涼亭里下棋。逢年過節時,養老院還會在院內舉辦歌舞表演,場下老人無不歡聲笑語……沒出事之前,從國恩養老公寓負責人張淑蘭的社交賬號里看,一切看上去其樂融融。
企查查信息顯示,國恩養老公寓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其業務范圍為“養老、敬老、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住宿、飲食、生活護理等”;法定代表人為楊國恩。
從養老院的外部,能一窺其中的環境。國恩養老公寓外部設置了高墻,外墻上方爬滿了交纏的電線。院外,馬路東邊是縣水泥廠,養老院對面是兩個建筑裝飾公司,西邊和南邊由五個煤廠圍起,都是重工業和工廠的所在地。
兩位隆化縣居民告訴南風窗,事發地較為偏僻,離縣城中心較遠。國恩養老公寓附近的一位商戶對南風窗表示,因為事發在夜晚,周圍商戶已經下班,因此沒有目睹到火災。
等到4月9日上午她才發現,因為火災,國恩養老院樓下的“火車站街”已經全部封鎖。她介紹,除了幾座平房,國恩養老公寓內有一棟三層高的樓,許多老人在里面居住。
一名入住老人的親屬楠楠告訴南風窗,國恩養老院是當地較大的民營養老機構,而她們之所以選擇將奶奶送入國恩養老公寓,也是看中了養老院占地面積較大,“氛圍還可以,老人可以在院內活動,遛遛彎”。
她介紹,國恩養老院是當地少有的設有平房和院子的養老機構。她觀察到,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會被安排住在平房,沒有自理能力、需要護理的老人則住在三樓的樓房。這次起火,著火點正是在那棟三層高的樓房。
事發時,她的奶奶正在平房樓里熟睡,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養老資訊網站于今年3月16日更新的信息顯示,總計300張床位的國恩老年公寓,入住260人,其中失能老人98人,半失能老人84人,能自理老人78人。
該院收費標準,根據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分為不同檔次:自理老人每月收費650元,半自理老人每月收費800元,全護老人每月收費1200元。
相關資料還稱,國恩老年公寓“最健全最安全的消防設置都以(已)完善”。
此外,根據《河北省民政廳關于2022年度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結果的通報》,國恩老年公寓被河北省民政廳評為一級養老機構(注:養老機構的評定分為五個等級,一級是最低的)。
網絡信息顯示,國恩養老公寓負責人張淑蘭曾在2015年求助,稱養老院需要舊衣服捐助。她介紹,公寓的老人有很多是困難戶和五保戶,沒有子女,也沒有生活來源。
“許多老人家里都特別困難,春夏還好說,但是過冬的衣物很難置備齊全,有的老人一件棉褲都穿了好多年了,爛得不像樣兒。大家如果看到了這條消息,希望幫忙呼吁一下,如果你家里有不穿的冬天舊衣服,可以捐贈給國恩老年公寓。”
從某種程度而言,國恩老年公寓的管理者認識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其官方社交賬號顯示,2024年2月19日,該養老院曾展開“國恩老年公寓消防疏散與員工教育培訓”。身著藍白色短袖制服的護理員們與幾位保安人員站成兩排,共同參與了消防疏散培訓。
該負責人也曾在個人視頻號里展示養老院內部環境。其中一個視頻顯示,老人們正歡樂地慶祝金秋十月,她們身后的墻上貼了至少5張消防安全宣傳海報。海報上寫著中國消防的宣傳文案:“抵御火災風險,守護生命之美”“留意疏散通道,學會自救逃生”……
老人們的樂觀笑顏讓人很容易忘記:這是一群在社會中最脆弱的人群。尤其是遇到突發火災時,老年人腿腳不便,有的處于無法自理狀態,逃生難度顯著地高。
4月9日,在全國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培訓上,國家消防救援局有關人員披露,養老機構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在各類場所中排名第一。亡人和傷人分別是全國平均數的30倍和40倍。
被中國消防多次提起的案例,是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康樂園老年公寓。2015年5月25日,康樂園老年公寓發生重大火災,造成39人死亡、6人受傷。
此后的調查顯示,該事故由電器線路接觸不良發熱引發,正好發生在養老公寓的“生活不能自理區”。而火勢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建造時,違規大量使用聚苯乙烯夾芯彩鋼板,且吊頂空間整體貫通,火勢猛烈燃燒,造成房頂垮塌。
由于大火燃燒迅猛,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煙霧,老人不能自主行動,無法快速自救。悲劇由此發生。
事實上,針對老年人和養老機構的特點,我國早已出臺專門的政策法規。兩位有10年以上經驗的相關從業者對南風窗介紹,針對養老院的消防措施,我國主要參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2018年 版)和《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民發〔2023〕37號)。
上述法規和規范,針對養老機構的特點,發布了許多細節性的規定。
例如,“民發〔2023〕37號”強調,養老院裝修應當按照國家標準要求,使用不燃、難燃材料,不得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等燃燒性能低于A級的材料作為隔熱保溫材料或夾芯彩鋼板的芯材搭建。
與此同時,養老機構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老年人照料設施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
此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年版規范寫道:“供失智老人使用且層數大于2層的老年人照料設施,應按核定使用人數配備簡易防毒面具。”
一位有13年建筑從業經驗的工程師張武對南風窗表示:“總體思路是,針對養老院,(對比一般建筑)消防要求要更嚴格,要更容易逃生,有更多的自動化滅火要求。”
當然,他表示,這也意味著,符合消防規范的養老機構,要比一般建筑耗費更高的成本。
不過,有十余年消防安全從業經驗的白木在實踐中發現,雖然有了上述文件,但許多養老機構對于消防安全管理應該做什么、怎么做,仍不夠明確。
多數情況下,養老機構“都是遇到檢查時才會有所行動,平時都是得過且過的”。
落實到現實中,政策的出臺還有很多細化的問題待解決,例如,“利用村民自建房開辦養老機構,住建部門明確不在消防驗收范圍內,那么,如何解決養老院的消防審驗問題?”
現實的復雜性也遠超全國性政策文件的預設。白木對南風窗表示,以養老院外窗防盜網為例,站在消防的角度,理應禁止養老院設置密封的防盜網,但是,“養老機構卻有安全防護的需要,比如有精神問題的老人,就怕他們開窗跳樓等”。
“這就是一個很現實的、比較難實施的兩難問題。”白木說。
現實中的兩難遇到一個小概率事件時,很多人都會選擇直接忽略長期存在的隱患。
白木記得,他在實踐中碰到的多數態度是,“如果房間的照明燈壞了和一個消防應急燈壞了,首先被更換的肯定是平時要用的照明燈。消防的事項一般被認為是不著急的,會被(人們)放一邊”。
不平等也在不同等級、不同地區的養老院之間存在。白木發現,在現實中,消防舉措做得好的,一般都是財力充足的大型養老機構。更重要的是,除了更完備的消防措施有助于老人在火災中逃生,護工等工作人員的數量也對老人的生存率很重要。
“現實中,老人人均護工的數量是很低的,而且護工的疏散逃生救援的能力不足。”白木說。
實際上,不少消防主管單位也清楚,在越是貧窮、偏遠的地區,養老院抗火災的能力就越弱。2021年,內蒙古阿拉善盟消防救援支隊曾在期刊中撰文指出,在二三線城市、縣城和農村,很多私人養老機構采用自家房屋或者單元樓、平房作為老人居住場所,這類養老機構火災抗風險能力尤其弱。
“它們大多達不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建筑耐火等級低,有些甚至是使用彩鋼板房搭建的臨時建筑;二是安全出口數量不足,一些平房大多只有一個安全出口,出現緊急情況老年人很難得到快速有效的疏散;三是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
“麻繩專挑細處斷”,偏遠養老院的脆弱還體現在地理、人員素質等各個方面。
吉林省長春市凈月區消防支援大隊成員王惠在期刊《消防論壇》中指出,建設在較為偏遠地區的養老院一旦發生了火災,消防站將難以及時抵達現場滅火。
而且,有些老人有吸煙的習慣,且亂扔煙蒂、火柴梗,消防意識不足。部分老人習慣使用明火近距離烘烤衣物,長時間使用老、舊、劣質的電器產品,都導致了他們成為火災中最脆弱的人群。
如何守護處在偏遠農村最脆弱的一群人?上述專業人士都相信,這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的聯動,絕非靠消防應急部門來進行事后解決。白木告訴南風窗,鑒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仍未深入很多人的腦海,要想養老機構加大重視有關防火問題,“主要是看消防和主管部門來查了,要求做了,養老單位才會做”。
改變需要時間,更需要資金。
王惠認為,在加強養老院內消防安全問題的整改、監督的同時,還要通過眾籌的方式籌措整改資金,“比如政府部門、社會企業以及養老院共同出資等”。這是因為,“大多數養老院基本都是民辦,而且該行業屬于微利行業,在經費方面非常有限,僅能維持日常開支。一旦在成本方面稍微有所增加,就非常可能造成養老院入不敷出”。
如果嚴格依照現行的規范實施相應整改工作,她認為,“不僅使得養老院難以承受,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老人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
總之,對于像養老院這樣有一定公益屬性的機構,有效防范火災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考驗的絕非簡單的消防設施和防火裝備的改善。要想有效提高養老院在火災中的抵抗能力,首先需要檢視偏僻鄉村里被遺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