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電對于時間和課程的安排頗有些精細到分秒的味道。記得有一次,老師在臺上講得如癡如醉渾然忘我,對門外傳來的下課鈴聲充耳不聞,臺下的我們也盯著黑板全神貫注。就在這時,講臺上的電腦自動關機了,旁邊放映的投屏也自己乖乖卷起。老師一拍頭:“講著忘記時間了!學校會準時關機的。”
這樣的學校是不是很帥氣?這所叫“成電”的學校是哪所地方大學?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呢!
成電,我們的來處和初心
成電即是電子科技大學的簡稱,來源于學校的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1956年9月,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新中國的第一所無線電大學——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正式成立。從此“成電”成為所有成電人共同的符號標識和精神家園。1988年,學校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但“成電”之名始終被成電人牢記于心,一直沿用至今。
2024年9月2日,在電子科技大學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校長胡俊在向新生們講開學第一課時,就提到了自己是以大學長的身份與大家分享“成電是一所怎樣的大學”。簡稱“成電”還是“電科大”,可以說分出了“外人”和“內人”。
硬核實力,聲名遠揚
用技術硬控教師拖堂,于成電而言,連略顯身手都還算不上。
匯聚了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領域的頂尖人才和豐富資源而成立的成電,成立5年即被確定為7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如今的電子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首批入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后,兩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電子科技大學被稱為電子信息類院校的“排頭兵”。在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上,學校牽頭的兩項電子信息領域的新技術獲得了二等獎(如圖所示),可謂是校如其名,實至名歸。
“蜀”于你,“蜀”與我
2023年達到1.3萬億元;2024年前8個月達到7926億元,同比增長5.6%……電子信息已成為成都名副其實的第一大主導產業。而這背后,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成電起到的重要作用。
據統計,成電每年有40%以上的畢業生留在成都及周邊就業,近5年留下來的畢業生有4.3萬名左右。一批批畢業生像一粒粒種子,帶著知識、技術乃至具體項目,不斷推動一個個創意落地,孵化一個個新興企業。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初決定在成都投資,正是看中了成電。
在成都電子信息行業不乏這樣的案例:無論創始人、高管還是技術骨干,一半以上是成電的教師或畢業生,有的企業創業團隊全部來自成電;一些企業十幾年前還是三五名成電的師生或同學創辦的小微企業,如今已成為本領域的骨干。畢業于成電的鐘波及其創立的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極米均以6.5%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家用投影市場出貨量第一名。另一家骨干企業納能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創辦時,年營業收入僅40萬元,去年已過億元。
成都與成電,在相互成就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在成電——一寸光陰不可輕
成電不僅用技術硬控教師拖堂,而且本科的課程基本上不會設置在第七和第八節課,只因為學校希望學生能夠把握這整塊時間堅持鍛煉身體,健康學習兩手抓。如果你以為在這里學習會很輕松,那就大錯特錯了。
還記得初入成電時,頗具學校特色的大一早晚自習讓新生們都驚呼夢回高中,對于大學的美好幻想似乎崩塌了一角。我們中的大多數,就在這早晚的奔波中一次性順利地通過了四六級。“高校學生爬窗聽高數課”——成電人對學習的熱情,甚至上過熱搜,那場面比演唱會火爆得多。這么火爆的課其實是數學學院組織的微積分疑難點分析的講座現場。
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當然是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科技創新活動平臺豐富、內容充實、經費充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然非常高。據統計,學校每一年有上萬人次參與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在成電,求知是一種渴望,在梔子花香彌漫的實驗室中,尋覓光譜的斑斕;或者在圖書館中,找到泛黃的銀杏葉做成的書簽。在成電,創新是一種靈魂,鍵盤的一次敲擊、脈沖的一次抖動,都可能化作新三板上市時的美妙鐘聲。
生活在成電——人間有味是清歡
雖說是“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但是成電絕不會虧待你的味蕾。沙河校區毗鄰成都網紅美食一條街——建設路,清水河校區配套整個龍湖天街,可以說天南海北酸甜苦辣的小吃應有盡有。
成電一直有著“沙河人民公園”“清水河人民公園”的美譽,在這里不僅我們可以自由成長,許多小動物也瀟灑恣意得很。
最為聲名遠播的是成電的銀杏。一入了秋,推窗見葉,遍地飄金。那個時節,源源不斷有人慕名而來,周末的高德地圖上我校周邊是一路飄紅。走在銀杏大道上,如同人在畫中游。這些自然之美與知識之美終將交織為每一個成電人難以忘卻的求學記憶。
銀杏年年落,歲歲新人拾。愿每一個來到成電的學子都能夠在這似錦年華中譜寫出自己濃墨重彩的樂章,今朝未來,五洋九天,從此去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