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讀什么專業能“養”一只大熊貓?那么我告訴你,第一步,報考四川農業大學!誰讓她就開在大熊貓的故鄉呢。
四川農業大學(簡稱川農)歷來與國寶們交情匪淺——
2022年7月,兩岸青年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營,營員為來自川農的10名兩岸大學生;
2023年6月,川農“大熊貓,大可愛”小分隊來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開展暑假實踐活動;
2024年11月,大熊貓國家公園九寨溝園區自然解說徑amp;入口社區文創設計大賽決賽在川農圓滿舉行;
被稱為大熊貓寶寶“專職奶爸”的優秀學長吳凱畢業于川農動物科學專業。2012年畢業后,吳凱就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他經手人工育幼帶大的大熊貓已不少于100只;
……
如果說擼熊貓的快樂主要屬于動物科學系的同學,那搬牛牛的快樂就屬于全體川農人了。
2006年百年校慶時,學校選中了著名雕塑家陳蕭汀的作品拓荒牛,做了一組共5個放在雅安校區。最初這組雕塑被放置在草坪上,排列成一條直線狀。后來,有好事者突發奇想,把牛擺成了各種新奇好玩的造型。再后來,晚上去“搬牛牛”逐漸成了傳統。搬牛牛和猜測牛牛第二天會出現在哪里成為川農人獨有的快樂。
“川農牛”也因此躍居校寵第一位。在110周年校慶眾籌活動中,79%的網絡票選贊成將這組牛作為川農的吉祥物。學校順應民意,將這組拓荒牛進行復制,設置于三個校區。新生入學,常常會被學長學姐告知,“川農牛”是用來搬著玩,而不是用來看的。想搬的話,還可以參加搬牛協會。
當然,川農人的快樂遠不止于這些。都江堰的滋養,造就了成都平原發達的農耕文明;天府之國的沃土之上,孕育了川農這一百年學府。以生物科技為基石,以農業科技為優勢,川農在雜交水稻、小麥高產抗病育種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2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生物與生物化學等10個學科ESI排名世界前1%,作物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與農學相關的各綜合學科均取得長足發展。
學在川農,在燦爛濃厚的耕讀文化中,在無邊詩意的慢生活里,品茗編竹,插花種瓜,養魚釀酒……讓我們快樂地奏一曲田夢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