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7年HPV疫苗在中國上市以來,每一次HPV疫苗的新動向,都會成為熱點新聞。默沙東HPV疫苗背后,有一位中國科學家發揮了關鍵作用。在HPV疫苗的基礎研究階段,澳大利亞的伊恩·弗雷澤(Ian Frazer)博士和周健博士做出的卓越貢獻,改寫了HPV疫苗研發進程。
周健是江蘇如皋人,從小在浙江杭州長大。
周健的朋友、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程浩教授告訴《新民周刊》,周健是較早開始從事疫苗基礎研究的學者,早期研究腫瘤與病毒的關系,除了HPV之外,他還在肝癌與乙肝病毒的關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HPV是一個很小的病毒,科學家們對這個病毒研究了幾百年,但從未在實驗室中培養成功過,而且一旦寄存到宿主細胞后,它就會將自己的基因與宿主細胞的基因融合。因此,無法在體外看到完整的病毒顆粒,對它的研究進展受到了限制。

周健和同為科研工作者的夫人孫小依,一直在想方設法尋找獲得病毒的方法。1990年年底的一天,夫妻二人像往常一樣出門散步,周健忽然說:“我們現有的L1、L2(HPV晚期蛋白、病毒殼膜的主要構成成分)表達很好,純化得也不錯,何不把這兩個蛋白放到試管里加上一定條件,看看有沒有結果?”
經過反復的實驗,周健和孫小依聯手成功合成了第一個HPV病毒顆粒。“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一個體外合成的病毒顆粒了!這真是驚喜的一刻。” 孫小依回憶說。
這個病毒顆粒是個空殼,里面沒有病毒DNA內核,所以沒有感染性,但外殼上有很多抗原,進入身體后就會刺激免疫系統而產生抗體,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個疫苗。
周健博士在劍橋大學病理學系腫瘤病毒實驗室工作時,與伊恩·弗雷澤相遇。在弗雷澤的邀請下,周健于1990年開始在昆士蘭大學做科學研究,并在同年和弗雷澤及同事一起成功地實現了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構建含HPV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組載體來生產疫苗的試驗。
1991年7月,周健和弗雷澤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人乳頭瘤病毒國際會議上報告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被認為是人類醫學史上的重大突破。
讓人遺憾的是,1999年,周健博士沒能等到臨床研究結束,就意外逝世,年僅42歲。程浩教授說,周健博士是一位既擁有科研天賦,又無比勤奮的科學家,他在海外以極短的時間就獲得了備受同行關注的科學成果,進入了世界癌癥基礎研究領域最優秀科學家的行列。
2006年,默沙東四價HPV疫苗被美國FDA批準上市。弗雷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是如此的遺憾,周健不能在這里和我分享這份榮譽,他非常應該獲得這一份殊榮,因為在這個疫苗的發明中,他的貢獻和我一樣多。”
2015年,由周健博士和弗雷澤博士發明的HPV疫苗,獲歐洲專利局主辦的“歐洲發明獎”。(部分資料來源于《周健夫人孫小依訪談:一生偉業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