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全稱是人乳頭瘤病毒——這個古怪的名字來自其感染人體后所形成“病灶”的形狀。
經過多年的科普、教育,越來越多人了解到HPV是宮頸癌的致病元兇。
接種HPV疫苗和定期篩查是預防宮頸癌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各國政府正在努力推行的防癌舉措。
2020年11月7日,WHO發布《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這是全球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癥。中國與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共同承諾在2030年實現“90-70-90”階段性目標,即90%的女孩在15歲前接種HPV疫苗、70%的婦女在35歲和45歲時至少分別接受一次高效檢測方法篩查、90%患有宮頸疾病的婦女得到治療。

多年來,中國在宮頸癌防治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與探索。
2023年1月5日,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等十個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旨在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宮頸癌綜合防控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我國宮頸癌消除進程,保護和促進廣大婦女健康。
該行動計劃提出了階段性目標,明確了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進、HPV疫苗的接種;二級預防包括宮頸癌的篩查、癌前病變的治療;三級預防包括給予確診宮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健康管理等措施。到2025年,試點推廣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服務;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率達到50%;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治療率達到90%。到2030年,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率達到70%。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接種HPV疫苗不僅是對個人健康的保護,也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通過降低HPV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可以減輕個人和社會的醫療負擔,提高公共衛生水平”。
消除宮頸癌和HPV相關疾病是一項艱巨的工程,中國各地正在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更多的創新探索。
宮頸癌是中國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
2024年10月1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負責人介紹:2022年我國新發的宮頸癌病例15.1萬例,發病率為13.8/10萬,居女性癌癥發病的第五位,當年死亡病例5.6萬例,死亡率為4.5/10萬,居女性癌癥死亡的第六位。“從這兩個數字大家能夠看到,宮頸癌嚴重危害廣大女性的健康,防控宮頸癌特別的重要。”
發布會上的信息顯示,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加深,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女性感染HPV的風險在增加,宮頸癌的發病風險也在上升,并且呈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從狹義的角度來講,HPV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有效預防癌癥的疫苗,除了預防宮頸癌,HPV疫苗還可以預防HPV感染引起的口咽癌、肛門癌和生殖器疣等疾病,是防控HPV感染相關疾病的一級預防措施。繼女性接種后,HPV疫苗男性適應證也在中國獲批。豐富的疫苗產品,為中國宮頸癌和HPV相關疾病的預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孫曉冬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早在2017年上海就率先啟動HPV疫苗接種;2024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等10部門制定印發了《上海市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積極探索建立HPV疫苗接種、宮頸癌篩查、診治和救助相銜接的宮頸癌綜合防治模式。
上海市閔行區是全國宮頸癌綜合防治試點城區之一。2024年6月1日起,按照“知情、自愿、自費”原則,閔行區轄區內實施9—14歲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種工作。至2025年底,全區9—14歲在校女生HPV疫苗接種率將達到較高水平,閔行區也將同步開展適齡婦女的宮頸癌篩查。
據了解,閔行區將預防接種工作內容逐步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從校園開始構筑起女性健康的屏障,為女孩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閔行區作為上海市的唯一試點區,先行先試的行動對于其他區的推廣將起到借鑒作用。閔行區開展了一系列關于宮頸癌的健康教育,比如將《致家長的一封信》、接種知識小冊子、接種知識大講堂送進校園,給家長和在校老師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提升適齡女生對宮頸癌的防控意識和對HPV疫苗的認知度。

孫曉冬強調,要控制、要消除一種感染性疾病,接種疫苗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有這樣一個共識”。目前國內HPV疫苗的接種覆蓋還遠遠不夠,如果疫苗的接種率不夠高,就無法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2024年10月18日新聞發布會的消息,截至當時,HPV 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已經覆蓋了全國約 40% 的適齡女孩。在2025年4月7日舉行的2025年世界衛生日主題宣傳活動上,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致辭中表示,HPV疫苗接種數量在逐年上升,每年惠及約400萬適齡女孩。
國家衛健委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鼓勵地方先行先試,指導各地創新實踐,開展HPV疫苗免費接種。2021年以來,廣東、海南、福建、江蘇、江西、重慶、西藏、浙江、山東、湖北、廣西等11個省份,以及鄭州、鄂爾多斯、成都等城市已經將接種HPV疫苗納入了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通過財政購買服務、定額補助等方式,為本地區十三四歲的適齡女孩提供免費的接種HPV疫苗服務。

為推動HPV疫苗接種率的提升,政府在政策上開辟綠色通道,加速推動HPV疫苗的審批、上市及適應證的拓展,同時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手段來提升HPV疫苗的覆蓋率。當前,我國宮頸癌防治工作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專家支持、社會參與的模式,包括企業在內各個方面積極投入,但要形成良好的生態閉環還需我們做出更多的努力。
通過疫苗接種預防HPV相關疾病,特別是像宮頸癌這樣的嚴重疾病,已經有了明確的真實世界證據,但要推動HPV疫苗的普及,仍然任重而道遠。
相關指南倡導在青少年中普及HPV疫苗接種,在發生性行為之前完成HPV疫苗全程接種對預防HPV感染及子宮頸癌的保護效果最佳,接種年齡越小預防效果越顯著。因此,優先保障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種對實現消除子宮頸癌戰略目標至關重要。
記者注意到,由孫曉冬副主任及其團隊牽頭其他相關學者專家共同分析、研討制定的《青少年女性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免疫策略與實踐長三角地區專家共識》,對推動青少年的HPV疫苗接種提出了倡議。
“共識”中提出,基于長三角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預防接種服務能力較強、居民具有較高的健康意識和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同時長三角地區是HPV感染及相關疾病的高發地區等特點,建議將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種納入免疫規劃,其中將9—14歲在校女生作為HPV疫苗接種的首要目標人群,15—18歲可作為補種人群。

“共識”還建議,提供可及性更好的服務,如開設專門的咨詢、接種和隨訪評價的HPV接種門診;各地根據經濟狀況、衛生服務能力等因素選擇不同的免疫策略。
孫曉冬表示,推動消除宮頸癌,不僅需要跨區域的合作,也需要公共衛生、醫療、教育等各個部門的分工協作,各部門應該合力提高青少年及家長對HPV疫苗的認可度,進一步形成疾病預防的共識。比如,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相關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素養,讓青少年學生建立通過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科學觀念,最終實現全民的疾病預防目標。
在一些先行普及HPV疫苗的國家,宮頸癌發病率已經實現了下降。
瑞典在2006至2017年對170萬10至30歲的女性進行HPV疫苗接種,隨訪發現,17歲以下接種了疫苗的女孩,當她們長大成人時,與未接種疫苗的女孩比較,減少了88%宮頸癌的發生。在17至30歲的女性中間,減少了53%宮頸癌的發生。
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真實世界數據,來自英國一項跟蹤了13 年的真實世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是十二三歲時接種HPV疫苗,預防宮頸癌為87%,預防CIN3(重度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有效率為97%。
隨著這些年媒體與公眾的積極參與,大眾已經認識到HPV感染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威脅, HPV疫苗甚至在女性群體中成為了“網紅疫苗”。但事實上,全球范圍內男性生殖器HPV感染率高過女性,如果男性沒有做好預防,那么女性宮頸癌的消除仍然艱難。
根據WHO官網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有149個WHO成員國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其中76個國家將男性也納入接種范圍。此外,加拿大、巴西、瑞典等國的HPV疫苗接種率達85%以上。
不僅是WHO,歐洲癌癥組織等權威機構同樣推薦實施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策略,以加速宮頸癌消除進程。國外多項研究表明,相比僅限于女性接種,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策略能更顯著降低HPV感染率,并降低HPV感染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健康的影響,同時減少篩查和治療成本,并在更短時間內實現消除宮頸癌的目標。
孫曉冬表示,從“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角度,應該支持、鼓勵HPV相關疾病的“男女共防”。
推動消除宮頸癌,不僅需要跨區域的合作,也需要公共衛生、醫療、教育等各個部門的分工協作,各部門應該合力提高青少年及家長對HPV疫苗的認可度,進一步形成疾病預防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