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最早的吸管出現在蘆酒里,“所謂蘆酒,以蘆為筒,吸而飲之。今之咂酒也。”蘆酒的命名就是因為它獨特的飲用方式:用蘆管插在酒桶里喝的酒。
吸管在有了天然的植物模型后,開始了不斷的花樣翻新。出于環保的考慮,吸管慢慢依賴上了杯具,成為組合款的吸管杯。而吸管杯,并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古人早已優雅又不失個性地玩轉了各種吸管杯。
最具詩意的吸管杯
古代吸管杯最初的原型,竟是一片荷葉。
想象這樣的場景,盛夏時節,采摘一片玉盤樣的卷攏適宜的新鮮荷葉,用其盛上自釀的米酒,并以簪或其他尖銳小物刺破荷葉的蒂心,使其與葉柄相通,再從葉莖中吮吸美酒。此時,荷葉內部形成了流動貫通的結構,整片荷葉由于其邊緣呈波形的緣故成為舒卷自然的天然器皿,葉莖成為最具詩意的吸管。整個飲酒過程,均由一片碧荷完成,這種飲酒的方式被稱為“碧筒飲”,其“酒味雜蓮氣,香冷勝于水”的口感,異常獨特,仿佛用一根吸管吸吮整個夏天的味道。
帶柄的荷葉成為一次性的吸管杯,主要是由于荷葉易腐,且其取得頗受季節的限制。為了能讓這種天然浪漫的飲酒方式流傳下去,古人以此為模型,依據其形狀和原理開始燒制帶有吸管元素的杯具。
唐宋時期,制瓷業發達,人們開始把吸管和精美的陶瓷組合在一起,燒制自帶吸管的瓷器具,這是吸管杯真正意義上的源頭。
最有童趣的吸管杯
唐代誕生了一種非常可愛的鴨形吸管杯,整個杯子是一只憨態可掬的鴨子形象。鴨身的所有部位在彰顯靈動的同時,都被巧妙用以拓展杯子的功能。鴨子呈臥姿,豐腴的鴨身擴大了杯子的容積,潔白雙翅向后并攏的乖巧動作同時勾勒出了杯口的輪廓,而微微并攏的雙足又形成了穩定的杯座。整只鴨子都成為吸管杯實用性的見證,而最重要的吸管部分,則直接是短粗的鴨頸部位,飲品從鴨頸流向鴨嘴后入口,就完成了一次妙趣橫生的喝水過程。
古人非常注重吸管杯造型的渾然天成,并不喜歡突兀的露出吸管的接口或直接在杯子上生硬地安裝吸管,轉而更喜歡巧妙地將其隱藏或融合在杯子的主體形象上,使吸管或成為植物的根莖部分,或成為動物的身體部分。而遇到無法恰當融合的時候,也要盡力彌補可愛的細節。
最具歷史感的吸管杯
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吸管杯又跳脫出荷葉的設計,轉而攀附上了色澤粉嫩清新的荷花。至此,吸管杯的造型更趨向典雅艷麗,更有了一個漂亮的名字“粉彩荷花秋操杯”。
帶著修長花梗的一朵荷花,通體粉紅,花瓣邊緣卷起,層層疊疊,淡綠的空心花梗兼具著手柄和吸管的作用,星星點點的墨點遍布在花梗上,形成了寫實的小刺,更為可愛。而它,的確也是更具歷史意義的一款吸管杯,因為“秋操”是指光緒年間進行的幾次秋季軍事操練。因此,秋操杯就成為這些歷史活動的重要紀念品,被賦予了更強的時代意義。
(摘編自“正觀新聞”)
(供稿 王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