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日的武警寧夏總隊固原支隊家屬院里,姚亞婷正在教2歲的兒子松喬讀古詩。
“可能是平時看我和他爸愛讀書寫字吧,他也特別愛看書,還經常拿起紙筆模仿他爸爸寫字。”姚亞婷笑著說。
“讀書就是一種無聲的對話,與千萬種人生共鳴。”姚亞婷和愛人秦成龍是大學校友,因為兩人都愛讀書,不僅都成了圖書館的“借閱之星”,也因書結緣而彼此相識相知。
2018年7月,秦成龍作為國防生被分配到武警寧夏總隊固原支隊任排長,姚亞婷則回到河南老家工作。
“說起來,讀書還真幫我倆度過了一段低谷期呢。”姚亞婷回憶道。
2021年6月,姚亞婷在單位體檢時查出胰腺腫瘤,需立即接受手術。那時,她與秦成龍結婚還不到一年。
“剛做完手術,身上插著各種管子、不能進食、傷口又疼,我就忍不住老想哭……”雖然秦成龍及時請假回來照顧,但提起那段難熬的日子,姚亞婷依舊眼圈泛紅,“一天,他從家里拿來一本《蘇東坡傳》,對我說,反正待著也是待著,你不如就多看看書。你看蘇東坡遇到那么多坎坷,卻仍然堅強、樂觀,咱們生活在好時代,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在丈夫的照料和陪伴下,姚亞婷在病床上讀完了那本《蘇東坡傳》。
姚亞婷坦言,是蘇東坡的“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逆天改命精神,以及“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詼諧坦蕩,“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樂觀豪邁,幫助自己度過了那段低谷期。
2021年9月,姚亞婷辭去工作,隨軍來到固原。閑暇時,她與丈夫依舊保持著多年不變的習慣:一起共讀一本書,分享讀后心得。
2022年8月,姚亞婷懷孕了。整個孕期,夫妻倆都把讀書當作對孩子最好的胎教。“我每天都會定時給孩子讀書,他在家時也會給孩子講歷史故事。那時,只要一聽見他的聲音,孩子就在我肚子里動來動去,特別高興。”姚亞婷笑著說。
姚亞婷有寫書評的習慣,在丈夫的鼓勵下,她開設了一個自媒體百家號,堅持定期發書評和讀后感,如今已發表書評近百篇。
2023年4月,兒子出生后,夫妻倆第一次起了爭執。“我倆都想著要給兒子起一個好聽又有意義的名字。”姚亞婷說,“最后,我們決定從書里找靈感。”
后來,從《楚辭》里讀到的那句“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喬皆在龐”,讓姚亞婷眼前一亮:“松”代表堅韌和不屈,“喬”隱喻高大和挺拔。“兒子就叫秦松喬了,不僅孩子他爸說好,親友們也都說這個名字好聽又響亮。”姚亞婷“總結”道,“說來說去,還是得多讀書啊!”
因為愛讀書善學習,2024年7月,“全職媽媽”姚亞婷考取了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8月,又順利實現再就業,入職固原市新聞傳媒中心,后來又考下了新聞采編從業資格證。
剛入職時,姚亞婷就受領了固原市的好兒郎、武警寧夏總隊某部烈士苗鑒的典型宣傳任務。為真實、完整呈現烈士的英雄事跡,那段時間,她采訪了大量烈士生前部隊官兵,反復核實相關細節,在《固原日報》連續推出十余篇呈現烈士精神的新聞報道,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也是靠著平時多讀多寫的積累,我通過了進入新聞領域之后的‘第一考’。”姚亞婷說。
這些年在部隊,秦成龍不僅自己愛讀書,而且帶動周圍的官兵一起讀書學習。2023年8月轉任某中隊指導員后,他注重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講好身邊的強軍故事,多篇反映官兵學習成才、遵紀守法、助人為樂、愛崗敬業、模范帶兵的稿件刊發在相關媒體上。當年12月,秦成龍被武警寧夏總隊表彰為“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
2024年2月,秦成龍、姚亞婷家庭被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表彰為“書香家庭”。
在家里,姚亞婷和秦成龍有一個約定,無論誰在家,都要帶著兒子讀書,給他讀繪本、講故事。
“吞眠(春眠)不覺曉,嘟嘟(處處)聞啼鳥……”這不,看著小松喬跟著自己咿咿呀呀念念有詞,姚亞婷的心里泛起一陣陣幸福與甜蜜。
(作者單位:武警寧夏總隊)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