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以長征為主題的釉彩瓶上,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栩栩如生;一件《長津湖》瓷雕作品中,志愿軍戰士舍生忘死的景象躍然呈現……2025年2月,江西省景德鎮市中國陶瓷博物館內,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在紅色主題陶瓷作品前駐足觀賞、贊不絕口。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卷峰巒在景德。”景德鎮軍地借助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蘊和旅游熱度,積極推進陶瓷文化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通過抓好市場引導擴大紅色主題陶瓷產品規模、聚合實體展館優質資源構建宣教矩陣、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延伸拓展教育廣度深度,以瓷為媒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活”起來、“火”起來,讓這座千年瓷都不熄窯火“燃”起家國情懷。
“航母圖案很精美,瓷釉潔白瑩潤,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人心潮澎湃。”近日,來自遼寧沈陽的劉女士在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參觀時,購買了多套以“遼寧號”航母為主題的茶杯,準備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
店主一邊熟練地打包,一邊熱情地介紹:“這款茶杯投入市場以來廣受歡迎,迅速成為游客爭相搶購的爆款產品。”
這些年,隨著景德鎮陶瓷產業的迅速發展,陶瓷制品生產經營在產量和規模逐年遞增擴大的同時,也為這座瓷都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提供了契機。
景德鎮軍分區領導介紹,他們堅持把陶瓷文化與紅色文化捆在一起推進,聯合地方有關部門多次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商討以瓷為媒、以文育人開展國防教育的方法路徑,及時向市委提出“發揚文化優勢、擦亮瓷都名片,創新抓好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組織試點先行,激發市場活力,推出紅色產品”等思路舉措,并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研究后,把推出更多“紅色”瓷器作為生產重點項目加以推進,最終形成了以“政府部門優先采購保底、逐步推入市場”的生產營銷模式,走出了用“陶瓷語言”傳承紅色文化的全新路子。
紅色主題瓷器生產之初,景德鎮軍地有關部門反復與生產企業研究適銷對路的產品設計方向,點面結合開展國防元素規范使用等相關培訓,協同宣傳部門加大對紅色主題陶瓷文化的宣傳報道力度,逐步推出一系列以載人航天、海軍航母、英模人物等為主題的爆款產品。軍分區還與駐軍部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及政府采購部門加強對接聯系,在政府采購等方面優先考慮紅色題材陶瓷制品,讓陶瓷生產企業在產品銷路和效益上有所保障;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審查監督機制,定期開展軍地聯合清查行動,有效杜絕“粗、爛、黑、丑”等偽劣產品進入市場。

“融入愛國詩詞、革命歷史事件、英模人物、軍事裝備等元素的陶瓷制品很受歡迎!”第一批參與到生產“紅色”陶瓷制品的某企業負責人說,他們在相關政策的扶持兜底下,大膽“出擊”、搶占先機,獲得了較大市場份額。
瓷杯、瓷壺、瓷瓶、瓷板畫……如今,漫步在景德鎮街頭,琳瑯滿目的紅色主題陶瓷制品,正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陶瓷文化與紅色文化交織在一起,呈現出別樣的色彩。
景德鎮有著豐富完整的陶瓷文化遺存資源,瓷業遺址和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等隨處可見。
2024年,景德鎮以“一座城、千座館”為目標,大力推動現有900多家博物館、美術館、名家展廳等優化升級,全方位打造“千館之城”。
“串珠成鏈,把各類展館整合在一起,實現‘1+1gt;2’的效果。”景德鎮軍地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注重運用多種形式把國防教育元素融入陶瓷文化場館建設之中,使“千座館”突出一個主題連成一片,并將其打造成為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富礦”。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2025年初,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演奏者們熟練地用瓷質樂器演奏《十送紅軍》等紅色經典曲目,優美的旋律和婉轉的曲調,讓現場觀眾沉浸在那段紅色歲月里。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負責人介紹,2024年該博覽區在現有規劃建設基礎上,邀請知名創意機構設計“紅色瓷路”單元,將長征組歌、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等元素巧妙融合在瓷器上,在景區道路上打造出一條紅色景觀帶,為整個博覽區“引流”無數。近期,博覽區又成功舉辦了紅色主題瓷樂表演,助力紅色文化在這座城市不斷蔓延開來。
經過軍地雙方共同努力,景德鎮在推進老窯址、老街區等保護修繕中建成一大批國家級、省級、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陶瓷文化展示場館,并依據地形和水系等自然條件及各場館分布特點,將散布在全市的眾多場館進行再規劃、再整合,結合實施逛“三大集”、游“五條線”、品“千座館”等旅游項目,將眾多場館串珠成鏈、連點成片。
放眼千年瓷都,古窯民俗博覽區、中國陶瓷博物館……一座座突出展示紅色陶瓷產品的博物館、創意園、博覽區等,構成了景德鎮龐大而豐富的國防教育矩陣,讓人們踏上這片土地就如同邁進紅色文化課堂、融進國防教育講堂,在寓教于樂中受到教育、熏陶和感染。
“每一個作品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讓我從中深切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2024年8月,景德鎮陶瓷大學組織在校學生開展線上紅色藝術創作活動,大學生劉兆琦在活動中如此感慨。
在景德鎮軍地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大學生們歷經數晝夜努力,用三維技術成功復原出方志敏、劉和珍等革命英雄形象,并將虛擬現實技術和紅色陶瓷藝術相結合創作出獨特作品進行線上展陳,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喜愛。
除線上傳播外,景德鎮陶瓷大學還組織學生將作品帶到全市各中小學校,持續開展“精神譜系進校園、紅色基因代代傳”活動并現場指導中小學生進行創作——這一社會實踐,也獲評共青團中央優秀品牌項目。
近年來,景德鎮軍地按照“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的總體思路,黨委負總責、軍地抓協同、各級分工干,積極鼓勵、扶持陶瓷藝人和企業打造紅色品牌、開展特色活動,提高競爭優勢、增強輻射效應。2024年,在景德鎮軍分區的協調下,轄區陶瓷企業分批次安排陶瓷藝人參加“紅色走讀”活動,通過線上“云游”紅色數字展館、線下走進井岡山等革命圣地,有效強化了陶瓷藝人創作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的積極性和專業性。
“劉洋阿姨真颯!長大后我也要登上太空……”前不久,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內展出的《飛天》瓷板畫前,前來參加軍地組織中小學生集體研學活動的學生劉偉,在認真聆聽宣講員講述女航天員劉洋的故事后激動地說。
隨著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搭乘各類陶瓷文化研學活動的東風開展國防教育已成趨勢。活動中,景德鎮軍分區積極組織所屬人員加入地方志愿者隊伍,他們犧牲節假日主動擔任義務宣講員,講紅色故事、憶紅色歷史、傳紅色基因。此外,軍分區還利用每年民兵整組、兵員征集、專武干部集訓等時機,積極組織基干民兵、專武干部和職工前往陶瓷文化展示場館開展教育活動,引導他們爭做新時代的支援保障尖兵、自覺為國防動員事業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軍分區)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