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小說的標題也不例外。小說的標題往往有豐富的意蘊,要想深入解讀小說的標題,需要我們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小說題目與小說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環”泛指圓形物,也指相互關聯的許多事物中的一個。環環相扣,即意為一環扣一環,比喻若干事物之間聯系密切。梳理本篇小說的故事情節,小說主要圍繞刑警竇文貴為抓捕犯人老班設計的三個局展開,這三個局可謂是環環相扣。竇文貴與犯人老班之間的較量是一場人性的豪賭。在即將落網時,身背九條人命的老班聽到自己母親沙啞的聲音,滿臉淚痕地懇求竇文貴去和自己的母親告別,竇文貴最終于心不忍,而且老班的母親身患殘疾,這很可能是老班與母親的最后一面,出于惻隱之心,竇文貴同意了老班的請求,但是老班卻在母親的幫助下,從地洞里逃脫了。這次失誤讓竇文貴耿耿于懷,讓竇文貴不惜以身入局,也要抓捕老班歸案。第一個局是在自己的葬禮上,以按手印的方式篩選來客中是否有犯人,第一局不一定成功,所以第二局是第一局的后路后招。第二局是在自己的墓地上,他派自己的徒弟作為守墓人,日夜等待捉拿犯人的時機。第三局是為了磨煉自己的徒弟,讓他成為出色的警察而設計的一局。二、三局本是一體,可以有一石二鳥的效果。三個局互為補充,勢在必得!
為什么竇文貴堅信一個逃脫多年的犯人,最終會回來看自己一眼?縱觀這三個局,其實都建立在一個老警察對人性的觀察和體悟上,老班祈求竇文貴時那滿臉的淚痕,讓竇文貴篤定老班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一個肯為母親出頭、記掛母親的人一定人性未泯!破城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作為一個警察,竇文貴已經降服了老班的內心,贏得了老班對他的敬重。杜繼宏作為竇文貴的徒弟,是竇文貴親自挑選的,針對杜繼宏脾氣急毛躁的問題,安排他一年的蹲守,使他磨煉成一把好刀,這是試煉也是成就,他相信杜繼宏一定會完成任務。
“環”是為圓環,象征著圓滿。對老班不懈追擊,是竇文貴對以往的清算,對杜繼宏的培養,是一個老警察對祖國未來的交代。所有目標的圓滿達成,都透露著一個老警察對國家的忠心和忠誠。“環”這個題目體現了作者對十年追兇、忠于職守的老警察的贊美。
“環”這個題目,在情節上,關聯小說情節;在人物上,刻畫人物性格;在主旨上,升華小說主題。同時,題目的多義性,引發讀者的聯想,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