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富力廣場小區一名15 歲男孩在家中做實驗引發爆炸,雖經救治已脫離生命危險,但身體多處嚴重燒傷,這一事件也敲響了“網紅實驗”的安全警鐘。
在當今社會,為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不少家長熱衷于帶著孩子照著網絡短視頻教程進行各類小實驗。然而,眾多看似新奇有趣的“網紅實驗”,實則暗藏諸多風險隱患。
“法老之蛇”:實驗過程火星四濺
“法老之蛇”實驗是一種化學反應,其原版需用到劇毒物質硫氰化汞。硫氰化汞被點燃后,會受熱分解,釋放出煙霧和一條長長的灰燼,宛如一條憑空生成的巨蛇扭動著身體從地底下鉆出。
網上流傳的改良版雖然使用了白糖、小蘇打和酒精等看似無害的物品,實驗過程中依然火星四濺、灰燼迸射。更令人擔憂的是,市面上許多科學實驗小套裝質量堪憂,材質低劣,實驗用品破損現象屢見不鮮。測試人員在使用網購的“法老之蛇”實驗包時,實驗器皿中躥出的火苗竟將隔熱手套上的棉線點燃,而簡陋的包裝還導致化學內容物狀態不穩定,實驗前就已發生變質。
“大象牙膏”:藥水噴濺皮膚直接被腐蝕
“大象牙膏”實驗同樣危險重重。測試人員購買的材料包藥瓶密封不嚴,“大象藥水”在拆封前就泄漏一地。測試人員不慎沾上藥水后,手臂刺痛難忍,皮膚被腐蝕變白,用大量清水沖洗十幾分鐘,手臂上的“白點”才逐漸轉紅并凸起腫脹,數小時后才恢復正常。該實驗所用的“大象藥水”為高濃度雙氧水,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性灼傷。而“火山爆發”實驗雖反應本身和產物無毒,但操作過程中泡沫一旦接觸眼鼻口等部位,極易引起刺激和身體不適。
“隔空捏爆氣球”:氣球碎片崩出2 米遠
“隔空捏爆氣球”實驗看似簡單有趣,實則危險系數極高。實驗利用柑橘類水果表皮的芳香油類物質與橡膠的相似相溶特點,使氣球溶解爆炸。測試時,距離氣球約10 厘米處擠破橙子表皮,橙皮汁液濺到氣球上,氣球瞬間爆炸,碎片最遠崩出近2米遠,高速飛出的碎裂氣球皮極易傷及眼睛、臉部,若不慎飛入喉嚨,甚至可能導致窒息。
除了上述實驗,還有“人造雪”“ 水晶種植”“ 點水成冰”“碘鐘化學燈塔”等眾多“網紅實驗”,同樣存在安全隱患。商家售賣的實驗套裝不僅材質低劣,內容物成分標注模糊,還缺乏必要的安全風險警示,對實驗內容物也無具體解釋。這導致實驗者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極易產生誤解,從而引發安全事故。
(據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