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罚ê喎Q《哪吒2》)無疑是焦點之作。各大影院場場爆滿,座無虛席,掀起了一股“全民看哪吒”的熱潮。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3月13日10時,《哪吒2》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已達149.5億元。
《哪吒2》的成功,既源于其精彩絕倫的故事、精良的制作和逼真的特效,也得益于全方位、多平臺的宣傳策略。那么,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哪吒2》究竟做對了什么呢?

議題設置與情感共鳴:電影里有每一個普通人的影子
《哪吒2》通過對經典IP的創新重構,巧妙地將傳統神話與現代價值觀相結合,突出了一系列熱點議題,如“反抗精神”“身份認同”“代際矛盾”“父子情”“母子情”“世俗偏見”等。這些議題不僅讓影片更具深度,也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不少觀眾被哪吒的反抗精神深深打動:“天生妖魔又怎樣,是魔是仙,今后就得我自己來選!”“神仙妖魔不過是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人的‘緊箍’,若天道不公,便與他斗到底!”這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引發了全民的情感共振。此外,影片中哪吒的成長歷程,既保留了傳統神話中的抗爭精神,又融入了現代青少年面臨的現實困境,這種古今交融的敘事策略讓觀眾在熟悉的角色身上看到了新的可能。
親情線更是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弦,不少場景讓觀眾直呼“虐麻了”:敖光為了兒子敖丙,不惜與全世界為敵;李靖夫婦在得知哪吒是“魔”后,依然選擇排除萬難守護兒子到底,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申公豹作為全村唯一的闡教仙人,背負著家人的期望,咽下所有委屈負重前行,他的“兩張面孔”更是讓觀眾感嘆:“原來滿身是刺的人,在愛的人面前,也會收起鋒芒?!痹陉愄陵P最危急的時刻,申公豹以一敵眾的壯舉更是令人淚目。
眾多鮮明的角色形象也引發了年輕人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表示“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申公豹被形象地類比為“小鎮做題家”,是“家鄉的小驕傲,仙境的邊角料”,也是“寒門子弟眼里的一束光,背負家族重托在外奮斗的打工人”;而石磯娘娘則被描述為“愛美”“自信又樂觀”“不內耗”的獨立女性;西海龍王敖閏則因其超高的顏值和強大的內心,成為觀眾心目中“只為自己而活的新時代女性”。
而“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更是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反省和深思:“在所有人都相信申公豹會屠城的那一刻,我們便成了大山的一隅。”
一系列巧妙的議題設置不僅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底蘊,還結合社會現實,貼合了年輕觀眾的審美和情感需求,引發廣泛的身份共鳴和文化共鳴,使得影片能夠吸引全年齡段觀眾。
口碑傳播與情懷營銷:留白與驚喜的雙重奏
《哪吒2》在前期宣傳策略上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方式,影片上映前發布的預
值得一提的是,片方還開放了二創授權,鼓勵粉絲參與表情包、同人漫畫、"Cosplay等同人內容生產與二次創作。例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用各種方式COS“石磯娘娘”:小石頭版石磯娘娘、砂糖橘版石磯娘娘、夏威夷果版石磯娘娘令人忍俊不禁,激發了網友的模仿熱潮。
告片和海報,都刻意避開了核心劇情,只展示了部分角色和場景,并設置了一系列懸念:陳塘關和龍族的命運將如何發展?背負家族仇恨的哪吒和敖丙還能否繼續做朋友?哪吒能否克服自己身體里的魔性實現涅.重生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宣傳方式,成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觀眾走進影院的動力。
此外,影片在前期宣傳中通過“留白”降低了觀眾的預期。最終,《哪吒2》的實際表現遠超預期,其高質量的影片本身,以及劇情和角色的深度,給觀眾帶來了雙重驚喜。這種“低預期、高滿足”的反差,進一步增強了觀眾的口碑傳播意愿。
影片上映后,觀眾的觀影評價迅速在核心圈層中傳播。尤其是“超出預期”的評價成為影片口碑的有力支撐,許多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稱贊影片“劇情緊湊”“情感真摯”“特效震撼”。專業影評人也對《哪吒2》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稱贊影片在劇情、角色塑造和視覺效果上的突破,認為它標志著國漫的又一次崛起。專業贊譽與觀眾口碑的雙重助力,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權威性和吸引力,讓很多原本對動畫電影持觀望態度的觀眾走進影院。
社交媒體平臺也成了《哪吒2》口碑傳播的重要陣地。觀眾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熱烈分享觀影心得,深入討論劇情細節,甚至自發創作同人作品,表達對影片的喜愛。例如,影片中哪吒與敖丙的友情,哪吒與父母、敖丙與父親、申公豹與家人的親情等多條觸動人心的情感線深深打動了觀眾,許多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被“虐哭”的經歷,自發制作了大量情感向的短視頻和圖文內容。
影片熱映期間,片方還注重情懷營銷,將該影片的成功與“國漫崛起”“文化自信”相結合。
影片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故事內核到建筑風格再到人物形象設計,無不展現出濃郁的中國特色?!赌倪?》導演餃子在路演活動中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電影這一載體,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給更多人?!?/p>
事實上,《哪吒2》制作團隊曾尋求國際制作團隊的幫助,以期完成一些重要鏡頭,但效果并不理想。遂轉而求助國內公司,最終由"138家中國動畫公司共同參與制作,不斷精細打磨,力求將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動作都雕琢到極致。最終,《哪吒2》用1900多個特效鏡頭、10000多個特效元素,為觀眾呈現了震撼且動人的封神宇宙,不僅彰顯了制作團隊的精湛技藝與滿滿誠意,還深深觸動了觀眾內心的民族情感,引發了強烈共鳴,讓眾人紛紛感慨:“影片不僅創造了票房奇跡,更體現出國漫未來的光明前景,必須支持!”
去中心化營銷與粉絲效應:從銀幕到亞文化的跨越
《哪吒2》借助社交媒體平臺,通過去中心化的營銷方式,推動了“全民二次創作”,形成了強大的聲量。
影片中一些充滿話題性的角色設計,諸如呆萌逗趣的“申小豹”、自信灑脫的“石磯娘娘”、英氣逼人的東海龍王“敖光”,以及美艷魅惑的西海龍王“敖閏”,均激起了廣泛的討論熱潮,收獲了一眾粉絲,成功喚醒了動畫電影的核心觀眾群體,擴大了影片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此外,“藕餅CP”(“藕”代表哪吒,“餅”代表敖丙)人偶在微博之夜、春晚、小紅書和抖音直播的亮相,積攢了大量路人緣。
值得一提的是,片方還開放了二創授權,鼓勵粉絲參與表情包、同人漫畫、Cosplay等同人內容生產與二次創作。例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少網友用各種方式COS“石磯娘娘”:小石頭版石磯娘娘、砂糖橘版石磯娘娘、夏威夷果版石磯娘娘令人忍俊不禁,激發了網友的模仿熱潮。
這種“去中心化”的營銷模式,不僅降低了宣發成本,讓“魔童哪吒”從銀幕形象躍升為一種青年亞文化符號,還通過用戶共創進一步加深了IP的情感紐帶,為后續衍生開發鋪平了道路。
《哪吒2》的成功不僅僅是一部電影的勝利,更是中華文化自信的生動彰顯。影片憑借精準的議題設置、巧妙的口碑傳播和強大的社交媒體效應,成功創造了票房奇跡,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結合的光明前景。正如網友所言:“一旦開始團結,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