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人們總會贊嘆他那天籟般婉轉動聽的嗓音。然而,這副“金嗓子”并非一朝練成的,而是梅蘭芳先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勤學苦練的成果。在自然界中,許多叫聲婉轉動聽的鳥兒被稱贊為天生的“歌者”,那么,它們是否不需要練習,而是生來唱歌就那么動聽呢?
事實上,鳥兒的歌聲并非天生,它們也需要通過練習來提高自己的唱歌技巧。如同人類說話需要精密的肌肉控制一樣,鳥兒的歌唱也需要復雜的肌肉協調。一項研究揭示了鳥類鳴叫肌肉的奧秘。研究人員以斑胸草雀為例,這種鳴禽的鳴叫肌肉不僅收縮速度快,力量也很大。更重要的是,鳴叫肌肉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即可以通過練習來提高性能。這就像運動員需要通過訓練來增強肌肉力量一樣,鳥兒也需要通過唱歌來鍛煉鳴叫肌肉,讓歌聲更加動聽。
那么,如果鳥兒不“練嗓”,又會發生什么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他們將成年斑胸草雀關在黑暗的環境中,阻止它們唱歌,但允許它們進行其他活動,如進食和飲水。七天后,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鳥兒的鳴叫肌肉收縮速度明顯減慢,力量也有所下降。此外,研究人員還對這些鳥兒的鳴叫肌肉進行了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肌肉中負責收縮的蛋白質含量減少,肌肉纖維的類型也發生了變化,變得像是慢速收縮的肌肉纖維。這就像一個不經常鍛煉的歌手,唱歌時不僅會跑調,而且聲音會變得微弱,缺乏穿透力。更重要的是,肌肉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鳥兒的歌聲,不僅音調會發生變化,音量也會減小,變得不再那么悅耳動聽。研究人員通過聲學分析發現,被阻止唱歌的鳥兒,它們的歌聲時長縮短了3.7%,音量也降低了1.6分貝,并且歌聲的頻率和熵值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看來,無論是人類還是鳥類,動聽的歌聲都源于勤奮的練習。或許,無論是人類還是鳥類,天賦都只是起點,而勤奮才是通往卓越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