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故事·芋作甜品”作為杭州本土原創的手作甜品品牌,憑借獨特的市場定位和產品特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漸漸脫穎而出。針對激烈市場競爭,本文給出五大創新營銷策略:深化情感營銷、創新產品種類、完善會員體系、加強社交媒體推廣、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為同類本土甜品品牌發展提供借鑒。
近年來,國民經濟飛速發展,消費結構持續升級,休閑甜品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甜品作為餐飲市場的重要板塊,已從單純的味覺體驗,演變成融合社交、情感與文化體驗的復合消費模式。杭州作為長三角的重要經濟樞紐與互聯網名城,其甜品市場展現出多元化、高品質的發展態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時間與故事·芋作甜品”作為杭州本土原創的手作甜品品牌,憑借獨特的市場定位和產品特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漸漸脫穎而出。
針對激烈市場競爭,本文給出五大創新營銷策略:深化情感營銷、創新產品種類、完善會員體系、加強社交媒體推廣、促進線上線下融合。這些策略既能增強品牌差異化競爭優勢,也為同類本土甜品品牌發展提供借鑒。
“時間與故事·芋作甜品”的市場定位
“時間與故事”的目標消費群體為20-35歲的都市年輕人,可細分為三類:追求生活品質的城市白領、熱衷社交分享的年輕人、關注健康飲食的新中產人群。針對都市白領,品牌滿足其“生活儀式感”需求。考慮到其工作壓力大、渴望放松,門店設舒適休閑區,提供免費Wi-Fi和充電服務,打造“都市第三空間”。對于熱衷社交分享的年輕人,品牌突出“社交貨幣”屬性。設計話題性限定產品,如“畢業季懷舊套餐”“七夕告白芋圓”等,激發其在社交平臺分享。對于關注健康飲食的新中產人群,品牌強調產品天然健康屬性。研發低糖、無添加等健康產品;采用透明廚房設計,讓消費者直觀了解制作過程;詳細標注產品熱量和營養成分。
深化情感營銷:構建品牌情感價值體系
“時間與故事·芋作甜品”的情感營銷應圍繞“懷舊與溫情”核心主題,開展全方位品牌價值構建。空間設計上,門店打造沉浸式懷舊場景,陳列老物件、張貼復古墻畫、懸掛年代標語,營造時光穿梭般的用餐氛圍。
設“故事留言墻”,用可更換木質便簽,鼓勵顧客留下甜品記憶,將這些故事定期整理成冊,形成品牌獨有的情感資產。
產品開發注重情感共鳴,推出有年代記憶的特色系列,如復刻90年代零食風味的“小學門口”芋圓杯,融入杭州元素的“西湖落日”創意甜品。包括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讓顧客把故事元素融入甜品,使每份甜品都承載獨特記憶。
互動體驗方面,定期舉辦“甜品故事會”,邀請不同年代顧客分享成長故事;開展“老照片換甜品”活動,連接個人記憶與品牌價值;與本地文藝團體合作,舉辦小型懷舊音樂會、詩歌朗誦會等文化活動,豐富品牌內涵,深化與社區情感聯結。
創新產品線:構建多層次產品矩陣
“時間與故事”在創新產品線時,需構建立體化、多元化的產品矩陣,以契合不同消費場景與人群的需求。
品牌應以經典手作芋圓為核心,向外拓展出多個特色產品系列,打造層次清晰、定位明確的產品組合,推出季節限定產品是保持品牌新鮮感的關鍵。每年依據時令變化,推出應季系列:春季主打櫻花芋圓與抹茶系列,融入日式庭院美學;夏季開發椰香冰沙、薄荷仙草等消暑甜品;秋季推出栗子芋圓、桂花酒釀等溫暖系美食;冬季創新芋圓小火鍋、姜汁撞奶等暖食。這些季節性產品要注重口味創新,在視覺與食用體驗上營造濃厚的季節氛圍。
拓展健康化產品線是順應消費趨勢之舉。品牌要開發“輕享”系列,采用零卡糖、植物奶等健康原料,并標注營養成分。針對特定人群,推出添加膠原蛋白的美容芋圓、含益生菌的消化芋圓等功能型產品,設計小分量“一人食”規格,滿足控糖與健身人群需求。
跨界創新是實現產品差異化的有效方式。與杭州龍井茶品牌合作的“茶韻”系列,融合龍井茶清香與芋圓軟糯;與本地酒廠聯名的“微醺”系列,如黃酒芋圓、桂花米釀圓子,拓展成人消費場景;與西泠印社等文化IP合作,將傳統藝術元素融入甜品,提升文化附加值。
優化會員體系:構建數字化忠誠計劃
“時間與故事”需構建一套完整的會員忠誠計劃,通過精細運營增強客戶黏性。品牌搭建三級會員成長體系,從初始注冊的“初識”會員,到消費達300元的“相知”會員,再到年消費滿1000元的“摯愛”會員,各層級設置不同專屬權益。高級會員除享常規折扣,還能參與新品內測、獲定制周邊等獨特體驗,這種階梯式權益可激發消費者升級意愿。
開發多功能品牌小程序是實現會員數字化的關鍵。該小程序要整合預約、點單、積分管理、社交互動等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基于會員消費數據分析,實現“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精準推送產品和活動。同時,設每月16日為“會員日”,推出雙倍積分等優惠,培養消費者定期消費習慣。
精心設計線下體驗活動能增強會員歸屬感。積分體系設計突破傳統單一兌換模式。積分除兌換商品,還可參與獨家活動、兌換限量周邊或公益項目,凸顯積分多元價值。所有會員權益設計要契合品牌“懷舊與品質”定位,如定制周邊采用復古設計,選有年代感的場地,強化會員對品牌文化的認知。
社交媒體傳播:構建全域營銷網絡
在社交媒體傳播上,“時間與故事”需構建全域立體營銷網絡,借助差異化內容策略實現品牌影響力的指數級提升。
依據各平臺特性,品牌應實施精準運營。如抖音著重打造具有視覺沖擊的“15秒甜品藝術”短視頻,用特寫鏡頭呈現芋圓制作的匠心工藝,搭配舒緩懷舊音樂,營造沉浸式觀看氛圍;小紅書運營聚焦“城市甜品打卡指南”“隱藏菜單揭秘”等實用內容,邀請本地生活達人探店特色產品,制作詳盡圖文攻略,滿足消費者探索欲;微博適宜發起“#芋圓故事征集#”等話題互動,鼓勵用戶分享品牌相關生活片段,積累品牌社交資產。
為擴大傳播聲量,品牌要搭建多層次KOL合作體系。頭部美食KOL的深度測評可背書品牌,其專業內容制作能力與龐大粉絲基礎能快速贏得消費者信任;和本地生活腰部博主常態化合作可維持曝光,借定期探店內容保持品牌熱度。關鍵是培養素人用戶成為“品牌體驗官”,以真實口碑傳播增強品牌親和力。
在熱點營銷方面,既需抓住傳統節日流量紅利,如中秋推出融合月餅元素的限定芋圓甜品,也要打造品牌專屬營銷節點,如將品牌創立日設為年度“芋圓節”,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強化品牌記憶。
線上線下聯動:構建全渠道消費場景
“時間與故事”需打破線上線下壁壘,營造無縫銜接的全渠道消費體驗。線上平臺不應僅作為銷售途徑,更應成為品牌體驗的拓展與用戶互動的窗口。品牌應構建以小程序為核心的數字化平臺,集成預約、點單、會員、社交等功能,讓消費者隨時享受品牌服務。
該平臺除支持常規外賣,還推出“甜品訂閱”模式,使忠實顧客定期品嘗當季新品,同時開設線上商城銷售預包裝原料與DIY套裝,滿足家庭制作需求。線下門店要轉型為沉浸式體驗中心,突破傳統甜品店的功能局限。各門店設置特色體驗區,如自助甜品臺供顧客自由搭配,AR菜單掃描展示產品文化故事,專業設計的“最佳拍攝點”配備補光設備,讓社交分享自然融入消費體驗。
門店空間規劃要兼顧多功能需求,白天作為休閑甜品站,晚間變文藝沙龍場所,定期舉辦手作課堂、文化講座等活動,將消費場所升級為社區文化空間。實現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關鍵在于搭建流暢的交互通道。線上預約系統與線下體驗課程對接,掃碼點單積分線上線下通用,外賣附贈門店優惠券刺激到店消費。尤其要打造“線上發現、線下體驗、社交分享”的完整消費閉環,通過線上內容吸引顧客到店打卡,到店體驗后激勵其在社交平臺分享,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探索社區化運營模式,在高端社區設智能甜品站,開展“甜品車”巡回活動,與便利店合作設專柜,讓品牌融入消費者日常生活。
對“時間與故事·芋作甜品”開展市場分析與策略研究后發現,于競爭白熱化的杭州甜品市場里,品牌若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進行差異化定位,深挖情感價值,革新產品與服務。
未來,伴隨消費升級持續推進、健康飲食理念廣泛傳播,品牌應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主動求變,緊跟消費新趨勢,借助系統化的營銷創新,讓“時間與故事”成為長盛不衰的甜品品牌,為杭州本土餐飲品牌發展樹立成功標桿。
(作者單位系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