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吉利汽車11合1智能電驅品鑒會上,吉利首創(chuàng)的11合1智能電驅,給“中國心”專家評委團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款集高效率、多功能、小體積特征于一身的多合一智能電驅,不僅刷新了業(yè)內高價值電驅的新高度,更以其全新的軟件域控架構,硬件、芯片、功能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讓專家們看到了吉利汽車在動力智能化領域的進階空間。
在技術嚴重同質化的今天,如何實現對產品的精準定位?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如何實現動力域智能化的進化升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殷承良,汽車與運動雜志社總編輯楊建軍,走進位于杭州灣的吉利汽車研究院,與吉利汽車研究院新能源開發(fā)中心主任張德旺,吉利汽車研究院電驅系統部部長孔慶波,探討吉利1 1合1智能電驅的開發(fā)邏輯。
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內卷已經成了常態(tài)。在需求端卷價格、卷服務,供給端則卷技術、卷生態(tài)。雖然內卷加劇了市場競爭的烈度,但大多數的車企選擇了積極應對,畢竟對大多數企業(yè)而言,只有通過快速迭代保持產品力的持續(xù)領先,才有望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
“吉利如何看待當前的市場現狀,又是如何應對的?”殷承良問道。
“只有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才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多高價值產品。”在張德旺看來,作為企業(yè),通過多元化的技術解決方案滿足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應對未來的持續(xù)競爭,是商業(yè)競爭的本質。激烈的競爭有利于行業(yè)優(yōu)勝劣汰,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企業(yè)能通過快速的技術迭代構建核心競爭力,同樣競爭也有利于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
不過,在今天技術嚴重同質化的市場,如何讓用戶從眼花繚亂的車型中感知、選擇產品,也是所有企業(yè)研發(fā)人員必須面對的課題和挑戰(zhàn)。張德旺坦承,面向當前多樣化的用戶市場,定義、開發(fā)出一款用戶喜歡、放心、愿意購買的產品,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要結合我們持續(xù)的市場用戶跟蹤和調研,才能逐漸找到這種機會窗口。我們現在推出的吉利銀河E5、星愿、星艦7 EM-i,都是基于滿足主流大眾市場需求打造的精品。”
“吉利的產品開發(fā)中也一直堅守對安全、質量的品質追求。這兩點在短期往往不易被感知,但這始終是吉利產品開發(fā)最基本的要求。我認為這是構建吉利未來持久競爭力的生存根本。”他說。
“目前分布式電驅市場熱度很高,我們注意到,在分布式電驅領域,吉利也做了大量工作。吉利未來會考慮推出分布式電驅產品嗎?”楊建軍問道。
“當前分布式電驅動的用戶群體主要聚焦在高端的性能車賽道,吉利在這些全新的電驅技術領域有很多技術儲備,包括雙輪邊電驅,早就有儲備,會基于它的市場定位,和市場需求適時推向市場。”張德旺表示,目前吉利銀河系列的產品,是以滿足主流大眾的消費需求為主。基于主流大眾群體對普惠性智能產品的訴求,將其做得更好、更安全、更可靠,是吉利銀河當前主要的技術攻關方向。
專注于產品研發(fā)的孔慶波,更重視當前用戶對汽車屬性的關注和偏好。“當前客戶對汽車產品競爭力定義的轉變,影響了產品屬性的開發(fā)變革。”孔慶波認為,當前汽車消費群體,對汽車智能配置的關注度更高。
“從今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看,爆款車型往往具有一個共性特點:高價值屬性。同樣,這樣的車型也需要一款高價值的智能電驅。吉利11合1智能電驅不僅是一個電驅動力總成,還是車的動力大腦,可以讓車能耗更低,跑得更遠、更安全,用戶也更省心。”孔慶波表示,產品開發(fā)就是要以用戶思維來衡量產品開發(fā)的邏輯,基于用戶的需求對產品進行開發(fā)和設計,真正造一款用戶所需要的產品。要從用戶的角度解決他們使用新能源汽車中的痛點、癢點、爽點。
高價值產品需要技術和體系加持下的科技平權。在這么內卷的汽車市場,有競爭力的車企不僅要能抓得住市場和用戶,還必須做好成本的管控。平臺化的發(fā)展模式,不僅為企業(yè)制造、設計方面的產品可靠性提供了保障,也成為吉利成本管控的重要途徑。
“從最早燃油車時代的CMA、BMA,到新能源時代的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構,吉利很早就開始了平臺化的發(fā)展模式,這也是我們規(guī)模化發(fā)展的一種非常關鍵的解決方案。”張德旺透露,如今吉利的平臺化架構技術不僅賦能吉利體系,同時也在賦能與吉利合作的其他品牌。
“吉利驅動系統的開發(fā)很早就采用平臺化、系列化的發(fā)展模式,滿足整車從AOO到C級甚至D級車型的車型布局需求。吉利汽車在電驅總成的平臺化進程中,既大幅度降低了產品的制造成本,也實現了售后維修的便捷。”孔慶波介紹。
“除了通過管理、制造環(huán)節(jié)提質增效,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上,功能軟件的降本效應也非常明顯。但這對企業(yè)的軟件技術實力要求很高。”殷承良說。
而軟件控制領域恰好是吉利汽車的強項。“吉利在三電領域的技術是完全自主可控的,我們的團隊完全掌握所有動力及三電控制領域的軟件開發(fā)能力。所以我們才有能力實現軟件域控架構的重構。”張德旺表示,吉利一直在大力推進動力系統智能化技術的穩(wěn)步發(fā)展,因為動力底盤領域事關用戶駕駛車輛的安全可靠性,技術必須穩(wěn)步迭代。
通過智慧動力、智慧能量管理系統,結合車、路、云多路協同,實現最優(yōu)的動力體驗和行駛能耗平衡,是很多車企智能化發(fā)展的目標。而借助吉利集團強大的智算能力,吉利11合1智能電驅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多實質性進展。孔慶波介紹,在智能電驅產品的算力方面,吉利在業(yè)內率先使用了英特爾TC397的6核芯片,并通過大量的仿真計算和參數優(yōu)化,對軟件架構進行重構。“目前在產品端,通過電驅系統硬件平臺和車端、云端數據管理平臺,吉利打造了超級電驅‘云動力’運行平臺;在運行端,通過電驅運行狀態(tài)可以實現實時監(jiān)測、故障在線診斷、云端數據協同、電驅總成持續(xù)升級。”他說。
“在吉利汽車11合1智能電驅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吉利汽車研發(fā)團隊對市場的精準把握,更看到了吉利強大的智能電控實力。相信未來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吉利也將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自主發(fā)展道路。”殷承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