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現在AI(人工智能)已經變成了會聽豬咳嗽的“超級飼養員”:科學家們給小豬們建立了“聲紋庫”,就像給它們辦了健康檔案,AI 會識別出小豬發出的異常咳嗽聲,從而為養殖者提供“小豬生病”預警。更神奇的是,AI 還會通過觀察小豬的走路姿勢,來給小豬做“體檢”。
這套“AI保姆系統”已經讓豬寶寶的存活率從83% 提升到了87%。AI還客串起了“營養師”,根據小豬的成長階段搭配專屬食譜,就像媽媽給我們準備營養午餐,既要有漢堡也要有蔬菜。

最近,中國科學家創造了一個神奇的“時間魔法師”——“祖沖之三號”量子計算機。它擁有105 個神秘量子比特,運算速度比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千萬億倍!
量子計算可能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關鍵技術。量子計算優越性像個門檻,驗證了量子計算機超越傳統計算機的可行性。


你知道嗎?在浙江浦江縣的上山遺址里,科學家們發現了一萬年前的“神秘飲料配方”!科學家從破碎的陶罐里找到了古人用稻米釀酒的證據,甚至發現了讓米變甜的“魔法真菌”——紅曲霉。
這些陶罐碎片出土于上山遺址,科學家用顯微鏡發現了殘留的稻米“身份證”:植硅體(稻葉中的玻璃狀顆粒)和淀粉粒(稻米里的能量小球)。最酷的是,他們還找到了紅曲霉的痕跡。這種紅色真菌至今還在釀造黃酒、制作紅腐乳呢!看來,一萬年前的古人已經掌握了用紅曲霉把稻米中的淀粉轉化成糖,再發酵成酒的“黑科技”。


“你的手機用兩年就充不滿電?電動玩具跑不動了?”
這些煩惱的罪魁禍首,其實是藏在電池里的“能量小精靈”——鋰離子在悄悄逃跑。針對這個問題,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提出大膽設想:能不能像治病一樣,給電池“打一針”就能補充電池中損失的鋰離子?
通過AI和有機電化學的結合,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成本低廉、可進行大規模合成的鋰載體分子,將其和電解液一同注入到廢舊衰減的電池中,就能精準補充電池中損失的鋰離子。這樣,電池在充放電上萬次后,仍保持接近出廠時的健康狀態。
3月10日,我國第一艘“海上巨無霸”——“愛達·魔都號”郵輪,剛剛完成了它的第100次奇幻旅程!這艘漂浮在海面上的移動城堡,自2024年元旦首航以來,已服務超過35萬國內外賓客,推出多個諸如民歌、豫劇、茶文化、敦煌文化等糅合了非遺文化的特色主題航次,反響熱烈。

借助“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及科研體系,我國科學家成功繪制出全球首個海洋最深生態系統圖景。
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就像深海特快列車,帶著科學家潛入馬里亞納海溝,采集了1600多份微生物樣本和11 種奇特魚類。研究發現,這里的微生物和魚類組成了“超級戰隊”:它們用相似的抗氧化“防護盾”抵抗高壓,甚至能修復細胞損傷!就像超級英雄共享能量,這種“共適應”機制讓它們在極端環境里生生不息。


最近,我國科技界傳來一個酷炫消息——眾擎機器人成功完成了超高難度動作前空翻!這就像體操運動員在平衡木上完成空翻轉體,背后可是藏著超多“黑科技”。
前空翻對機器人的動態平衡、瞬間加速和精準落地提出了極高要求。相比后空翻,前空翻的重心控制更復雜,角速度需求更大,機器人需在騰空時調整姿態、克服慣性,并通過傳感器實時修正動作軌跡。


你想象過像川劇變臉一樣瞬間切換面孔嗎?浙江大學的科學家們真的把這種“魔法”變成了現實!他們研發的這張面具可以切換至少8 種不同的臉型,未來甚至可以做到不同年齡階段的面部切換。
這個神奇的變臉面具可不是簡單的化妝術,而是材料科學+ 機械設計+人工智能的超級組合。這個團隊早在2022 年就開發出會賣萌的機器人“ZJ-Face”,眨眼睛、皺眉頭、微笑這些表情信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