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海底有一座神奇的“彩色城堡”——珊瑚礁。它們五彩斑斕,是無數海洋生物的家園。但如今,這座“海底城堡”正在變成白色“珊瑚骷髏城”,大量珊瑚白化,死亡,很多海洋生物正在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
珊瑚看起來像石頭或植物,其實是成千上萬只珊瑚蟲組成的動物。它們用堅硬的骨骼搭建出巨大的礁盤,為小魚、海星、海龜等動物提供住所和食物,就像海底的“小公寓”。更厲害的是,珊瑚礁能保護海岸線免受海浪侵蝕,吸收二氧化碳,守護地球氣候!
珊瑚有個“超級搭檔”——蟲黃藻(一種藻類)。蟲黃藻住在珊瑚體內,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提供食物和氧氣,珊瑚則為它提供安全的住所,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然而,一旦海水變暖或污染嚴重,蟲黃藻就會“離家出走”,珊瑚失去營養就會變白、死亡,這就是“珊瑚白化”。


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讓海水溫度飆升,珊瑚的“耐熱極限”被打破。過去40年,全球海洋溫度持續上升,不斷超出珊瑚的適應范圍,導致珊瑚排出蟲黃藻,白化現象越來越頻繁。
塑料與防曬霜: 微塑料就像“海洋PM2.5”——海洋霧霾,會破壞珊瑚和蟲黃藻的共生關系。防曬霜中的化學物質則讓珊瑚免疫力下降,加速死亡。
“珊瑚殺手”長棘海星: 被稱為“珊瑚殺手”的長棘海星,平均一只一天能吃掉2平方米的珊瑚。這種長滿尖刺像仙人球的海底生物,通常會爬到珊瑚上,啃食珊瑚蟲,導致珊瑚死亡,留下一片“白骨”。


“海底植樹造林”: 中國科學家潛入深海,像種樹一樣種珊瑚!他們研發了一種浮床式珊瑚斷枝培育苗圃,這種苗圃可讓珊瑚斷枝在它上面生長,僅需8個月左右時間,珊瑚斷枝的體積便能增長到原來的3~5 倍。
基因技術:科學家篩選耐熱珊瑚品種,甚至嘗試基因改良,讓珊瑚適應變暖的海洋。
人工智能助手:水下攝像頭和AI 平臺能實時監測珊瑚健康,像給珊瑚做“體檢”。

不久前,在海南三亞天涯海角景區“世界海洋日”主題宣傳活動現場,一名潛水員背著沉重的水肺裝備,攜帶培育好的珊瑚寶寶,在孩子們的驚嘆聲中,以一個瀟灑的倒翻動作潛入水中,將珊瑚幼苗種植在海底。
十幾年前,這片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因海水升溫、漁業捕撈以及海岸建設等多重因素,珊瑚覆蓋率明顯下降。現在,這座“海洋牧場”已投放了大量人工魚礁和船礁,其中包括2586個水泥型人工魚礁和22艘船型礁,成功構建了一個包含珊瑚礁、魚蝦貝等多種海洋生物的完整生態系統。最初移植到“海洋牧場”中的珊瑚斷枝僅有七八厘米長,如今最大的珊瑚直徑已超過2米,珊瑚覆蓋率也從不足15% 大幅提升到29%。
你也可以成為珊瑚守護者
綠色防曬:選擇物理防曬霜(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避免使用氧苯和辛諾酸等化學成分的產品。
減塑行動:自帶環保袋,使用可重復利用水瓶,每年可減少大量塑料流入海洋。
環保旅游:潛水時保持距離不觸碰珊瑚,支持環保認證的潛水運營商。
創意傳播:參加“珊瑚種植體驗日”,用短視頻記錄海底世界,讓更多人聽到珊瑚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