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服務是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環節,是培訓服務“最后一公里”。各地農廣校秉承“扶上馬送一程”的理念,通過系統化、常態化的跟蹤指導,幫助農民突破“學用脫節”的瓶頸,促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提質增效。
精準服務,強化需求導向。各地農廣校都建立了動態跟蹤機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及時捕捉學員需求。陜西通過農民教育培訓App實現線上答疑;山東臨沂市開發“找專家”小程序,一鍵解決技術難題;河南夏邑縣定期電話回訪、實地走訪,形成學員檔案庫,貴州水城區通過“1+N”結對幫扶等形式,對學員逐一指導;甘肅靜寧縣依據“聽課記錄”掌握學員學習短板,保證學員的需求“有人聽、有人管”,實現跟蹤服務“零距離”。
搭建平臺,激發內生動力。搭建多方協作平臺,整合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資源,凝聚服務合力,促進合作,助力農產品銷售。陜西省農廣校組織農民協會,山東省臨沂市農廣校成立高素質農民產業發展服務聯盟,推動學員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發展”,形成“培育一個、帶動一片”的良性循環;搭建學歷和職稱雙提升平臺,助力學員技能提升。甘肅靜寧縣農廣校將中專學歷教育與果園實操結合,學員既學理論又練技能,培育出300余名初、中級技術骨干。
樹立典型,深化示范作用。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各地農廣校通過表彰學員,打造鄉村振興帶頭人;組織技能比武,讓學員“比中學、賽中練”,用榜樣的力量讓學員看到學有所成的希望,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山東臨沂評選“十佳”“百優”學員,打造鄉村振興帶頭人。夏邑縣參加農廣校培訓的農民平均年收入比訓前增長30%以上。甘肅靜寧評選“金牌果農”41人,學員王恩科帶動千畝果園畝產突破萬元。
跟蹤服務不僅加強了農廣校與學員之間的聯系,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學習成果和產業發展成果的平臺,更是對農廣校培訓質量的一次全面檢驗。農廣校體系是培育高素質農民的主陣地、為高素質農民服務的重要渠道,唯有堅持需求導向、多方聯動、科技賦能,讓服務真正“活”起來,結合地方特色創新模式,讓服務“實”下去,確保培訓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