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東省煙臺市農廣校創新開展鄉村職業經理人能力提升、農村電商和“千社帶萬戶”三個專題培訓班,在資金分配使用、培訓對象遴選、課程內容設計、教學組織管理等方面探索創新。
培訓資金統籌用。2023年,煙臺市農廣校在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績效考核評價中被評為優秀,獲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獎勵。如果將資金平均分配至15個縣市區,或投向現有班次,都難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培訓實際效果,煙臺市農廣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定由市級進行整體規劃、統籌使用,以抓“頭雁”、抓新質生產力和抓聯農帶農機制構建為培訓方向,開辦鄉村職業經理人能力提升、農村電商、“千社帶萬戶”三個專題培訓班,將資金用在刀刃上,集中破解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痛點難點問題。
培訓對象精心選。改變以往逐級組織選送的方式,打破學員一年一訓、兩年內不重復訓等限制,由市級根據培訓目標方向直接調訓,確保培訓針對性、精準性。首期鄉村職業經理人培訓學員為35名全市市級農業實訓基地負責人、16名各區市分校培訓科科長,重點培育農業領域的“探索者”;一至四期電商培訓學員為400名有意愿、有條件、有能力開展農村電商工作的高素質農民,重點培育電商技能的“佼佼者”;第一、二期“千社帶萬戶”培訓學員為200名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負責人,重點培育產業發展“帶頭人”。
課程內容精英式。不同于以往“大班制、套餐式”教學,采取“小班制、精英式”教學模式,創新優化培訓課程設計。鄉村職業經理人能力提升培訓班首次走出省外,赴河北省石家莊市、衡水市、邢臺市進行現場教學、研討、考察,實現“走在外面看、結合經驗學、整合資源建、打開思路干”的教學目標。電商專題培訓班首次與高校合作,邀請多名電商專業領域高校教師,在電商基礎知識、手機端短視頻剪輯方法和技巧、模擬直播實戰等方面授課。“千社帶萬戶”培訓班按照產業門類設計教學內容,第一期根據學員產業分布,分為糧食、蘋果、葡萄3個專題小班,專業課程在3個教室分別由專業教師進行授課;第二期采取“團隊式”教學方式,由煙臺市農科院4位專家組成教學團隊,現場為學員解答植保、土肥、品種等環節的疑難問題。
培訓方式實地學。“千社帶萬戶”培訓班采用“集中授課+實地觀摩”模式,利用兩天時間帶領學員赴區市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參觀學習,參觀結束后分組討論交流,分享經驗做法。電商培訓班采取集中授課、實操練習、經驗交流、座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帶領學員模擬直播實戰,在實訓基地進行“實景拍攝+剪輯”,讓每名學員都能“張嘴直播、動手剪輯”,避免“紙上談兵”。同時為每名學員配備電腦,在聆聽教師對開網店、編輯短視頻的知識講解后,學員進行實操練習,大大縮短了知識從書本學習到落地應用的時間,有效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利用夜間時間組織學員互動交流,實現資源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學員電商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持。
培訓重成效。在參觀河北晉州市豐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時,鄉村職業經理人能力提升班學員萊陽市綠野家庭農場負責人當即與合作社負責人達成合作意向,將梨果林下香菇種植技術專利引入煙臺市,建成試驗田18個,拓展試驗蘋果、櫻桃、葡萄等林下菌菇種植。試驗成功后,將實現果樹林下種植菌菇、果枝二次利用生產菌棒、菌棒廢棄就地還田培肥的“一地兩用三收益”種植模式,依托全市200萬畝蘋果、35萬畝大櫻桃、16萬畝葡萄產業基礎進行推廣。電商培訓結束后,學員自發組織全市100余名高素質農民組建成立“煙臺高素質農民電商聯盟”,聯合開辦“山歌響起·農民年貨節”,定期開展培訓、研討等交流合作活動,持續提升聯盟成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千社帶萬戶”培訓班實施五年工程,將于2024—2028年五年時間培養1000名專業知識過硬、經營模式理念先進的產業發展帶頭人,建立專業合作社與小農戶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至少1萬戶農戶增收致富,進一步推動全市農業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農廣校煙臺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