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夏邑分校(以下簡稱“夏邑縣農廣校”)扎根高素質農民培育領域,通過精準培育、持續跟蹤服務、創新驅動等舉措,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強大動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持續賦能。
一、精準培育,筑牢高素質農民成長根基
(一)深入調研,精準把握培育需求
在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前,夏邑縣農廣校組建專業調研團隊,深入各鄉鎮村落,與農戶面對面進行交流。通過細致了解農戶的生產現狀、技術需求和發展意愿,收集大量一手數據,并進行深度分析,精準掌握不同區域、不同產業農戶的差異化需求,為后續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育方案提供了扎實依據。
(二)精心設計,構建多元課程體系
基于前期調研結果,夏邑縣農廣校精心打造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涵蓋種養技術、農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業信息化等多個領域。在課程設置上,既注重傳統農業技術升級,又緊跟現代農業發展趨勢。比如,在講解農作物高效栽培技術時,還設置休閑農業、智慧農業、視頻營銷等新興領域課程,讓農民學員接觸并掌握最新的種植模式和經營管理方法。
(三)優化師資,保障教學質量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夏邑縣農廣校多管齊下。一是加強自身師資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參加培訓,開展教研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二是積極聘請農業職業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借助他們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傳授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和理論知識。三是選拔本地實踐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土專家”“田秀才”,比如王飛、高波、朱傳海等作為兼職教師,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鮮活的案例,分享農業生產一線的寶貴經驗和實用技巧。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配置,增強了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受農民學員喜愛。
(四)創新教學,提升培訓效果
為確保培訓達到最佳效果,夏邑縣農廣校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除傳統課堂講授外,還運用現場教學、實踐操作、線上學習等形式。在現場教學環節,組織學員前往農業產業園區、示范基地參觀學習,讓學員現場感受現代農業的魅力,直觀了解先進的生產設施和管理模式。在實踐操作課程中,學員在專業教師指導下,親自動手進行種植養殖操作,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線上學習平臺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學員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隨時隨地學習課程視頻、查閱資料,還能與教師和其他學員互動交流。
二、持續跟蹤,為農民發展全程保駕護航
(一)建立機制,強化跟蹤服務
加強跟蹤服務是鞏固高素質農民培育效果的關鍵。夏邑縣農廣校建立完善的跟蹤服務機制,為每位學員建立詳細學員檔案,記錄基本信息、培訓內容、學習成績、產業發展情況等。通過電話回訪、微信溝通、實地走訪等方式定期回訪學員,及時了解他們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保持與學員的密切聯系。
(二)技術幫扶,解決生產難題
學員在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時,夏邑縣農廣校迅速響應,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種植大棚。專家們仔細觀察農作物生長狀況,與學員共同分析問題原因,手把手傳授解決方法和技術,為學員的農業生產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三)搭建平臺,助力產品銷售
為幫助學員拓寬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夏邑縣農廣校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一方面,組織學員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洽談會,提供展示和銷售農產品的機會。另一方面,開展電商培訓,教授AI直播帶貨、網絡營銷等技能,助力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此外,聘請市場營銷專家為農民進行農產品品牌建設和營銷策劃培訓,引導農民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
(四)促進交流,推動合作發展
夏邑縣農廣校注重加強學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定期舉辦技術交流活動、經驗分享會、創業沙龍和產業發展研討會等,為學員搭建相互學習、交流合作的平臺。通過這些活動,學員之間合作日益緊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夏邑農業產業發展。
三、創新驅動,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一)科技引領,推動技術創新
在培育高素質農民過程中,夏邑縣農廣校將創新視為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積極與科研機構、企業合作,開展多項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如新型肥料和農藥的試驗示范、智能化農業生產設備的應用推廣等。通過建立試驗示范基地,讓農民學員親眼見證新技術的實際效果,激發學員學習和應用新技術的熱情。例如,在夏邑縣百萬畝高標準農田科技賦能增產行動中,組織高素質農民現場觀摩蛋白營養液噴施使用方法,通過對比試驗,讓學員切實感受到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優勢,推動新技術應用。
(二)模式創新,拓展產業路徑
夏邑縣農廣校積極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生產觀念,探索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農產品深加工等新興產業模式。鼓勵農民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發展農家樂、采摘園、鄉村旅游等休閑農業項目,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附加值。同時,支持農民開展農產品深加工,開發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如夏邑縣郭店鎮青松農場在農廣校指導下,對本地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延長保質期,提高產品售價,借助直播平臺實現增收致富。
(三)培育能力,激發創業活力
夏邑縣農廣校注重培養高素質農民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在培訓課程中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分享經驗心得,引導農民樹立創新意識,勇于嘗試新的經營模式和發展路徑。為有創業意愿的農民提供創業指導、項目策劃、資金扶持等一站式服務,幫助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創業成功率。一系列創新創業扶持措施促使一批高素質農民脫穎而出,成為推動夏邑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四、成果豐碩,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一)技能提升,促進增產提質
通過扎實的培育工作,農民的生產技能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他們能熟練運用新的種養技術,科學開展農業生產,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比如,高素質農民費大鋒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綠色防控技術和科學施肥方法,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率降低30%以上,產量提高約20%,農產品品質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市場價格大幅提升。高素質農民劉守華致力于中藥材種植,帶頭組建夏邑縣中藥材協會并擔任會長,“夏邑何首烏”被評為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他個人也被評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扶貧先鋒。
(二)多元增收,實現收入增長
隨著農業產業模式創新和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農民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發展休閑農業的農戶,通過經營農家樂、采摘園等項目,每年旅游收入可達數十萬元;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的農民,產品附加值提升,利潤空間擴大。高素質農民朱傳海深耕糧食生產,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現致力于小麥良種繁育推廣,助力穩量保供。據統計,參加農廣校培訓的農民平均年收入比培訓前增長30%以上,部分優秀學員年收入增長超過50%。
(三)鄉村振興,注入新生力量
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壯大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他們不僅在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還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事務管理,成為鄉村治理的重要力量。許多農民學員憑借所學知識和技能,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文化建設等出謀劃策,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高素質農民高波帶領120戶合作社成員,發展拱棚西瓜3000余畝,畝純收入達1萬元,他也被評為高級農藝師,當選為夏邑縣西瓜協會副會長,獲得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全國農技推廣獎,夏邑西瓜也被評為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北嶺鎮曹莊村高素質農民學員朱帥領,通過“四步培養法”成長為村支部書記,帶領全村群眾依靠種植葡萄實現“致富夢”。
五、展望未來,續寫農業發展新篇章
回顧過往,夏邑縣農廣校在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中成績顯著。未來,跟蹤服務仍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在跟蹤服務機制建設上,夏邑縣農廣校將加大投入,引入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完善跟蹤服務設施。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剖析學員發展軌跡,實現個性化跟蹤。增加回訪頻次,除電話、微信、實地走訪外,定期開展線上線下座談會,與學員深入交流,及時發現并解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在拓展跟蹤服務內容方面,農廣校將與前沿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搭建技術共享橋梁。及時獲取最新農業技術成果,組織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為學員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幫助學員將新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同時,借助電商平臺和新媒體的力量,打造全方位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培訓,幫助學員提升農產品線上銷售能力,拓寬農產品市場。此外,組織跨區域的學習交流活動,帶領學員學習先進地區的農業發展經驗,推動學員間形成更廣泛的合作網絡,促進農業產業協同發展。
通過持續優化跟蹤服務,夏邑縣農廣校將為高素質農民成長筑牢保障,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在農業發展新征程中續寫輝煌篇章。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夏邑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