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振興,重在培育和跟蹤服務。
2019年至2024年,水城區累計開展高素質農民基礎跟蹤指導服務2950人。培訓高素質農民3175人,按類型劃分,培訓技能服務型1833人、專業生產型970人、經營管理型372人。按專業劃分,覆蓋全區紅心獼猴桃、初好刺梨、水城春茶葉、水城黑山羊、肉牛、糧油等農業產業,其中培訓水果種植576人、刺梨管護169人、家禽家畜養殖211人、茶葉管護1191人、果樹園藝工368人、糧食油料(含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476人、中藥材67人、蔬菜52人、植保員65人。受訓學員滿意度穩步上升.學員來自水城區30個鄉(鎮、街道)189個村居的部分種養殖戶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負責人,以及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骨干。
近年來,水城區農廣校在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后,始終深耕高素質農民跟蹤服務,以高素質農民學員增產增收為宗旨,不斷創新服務內容、跟蹤服務模式,堅持農民學員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農業生產時令原則,適時邀請國家科技特派團成員,組織區鄉農技干部、“土專家”等教師,深入鄉鎮、村頭寨尾、田間地塊,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N”等跟蹤服務模式,與農民學員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開展跟蹤服務,幫助廣大農民學員厘清生產發展思路,解決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拓寬農民學員視野,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素養。
一、“一對一”指導服務,增強農民致富底氣
“通過水城區農廣校專家、老師‘一對一’跟蹤指導服務,我學會了如何拍攝短視頻、如何剪輯視頻,如何在抖音上、視頻號等新媒體上發布短視頻的技巧。適時把添加中草藥飼養生豬全過程以視頻的方式,定期在抖音、視頻號上對外發布,擴大對外宣傳力度?!彼菂^蟠龍鎮百車河社區沙坡九組農民學員黃勇說。2022年,黃勇自從在抖音上發布中草藥飼養生豬信息后,養殖生豬出欄數量逐年攀升,購買生豬的客商絡繹不絕,2023年他家人均純收入達3萬元,2024年人均純收入突破4萬元。
水城區農廣校根據農民學員需求,明確一名責任心強、業務精湛、政治素質高的教師,專門負責為高素質農民學員辦理市場經營主體營業執照,為其提供全方位、無縫隙的跟蹤指導服務。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累計為196名學員申請并辦理了市場經營主體營業執照、印章,為農民學員發展農業生產少跑腿、不跑腿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針對農民學員在生產生活中的個性問題,水城區農廣校采取微信視頻、電話等方式,“一對一、點對點”的逐一進行視頻指導、講解服務,讓農民在視頻中直觀、便捷地學會農業生產技術要領和知曉涉農惠農政策。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真正指導農民把手機變為現代農業生產的“新農具”、視頻直播變為“新農活”、數據流量變為“新的農資”。
二、“一對二”指導服務,增強農民致富信心
“把茶余飯后‘互對民歌謠’節目變為‘聞農經、嘮農事、學本領’黃金檔劇場,變茶余飯后‘唱民歌’時間為‘話農經’黃金時間。”高素質農民學員謝才方在使用云上智農手機App時欣然說道。
在跟蹤指導服務中,水城區農廣校重點對農民學員能否應用云上智農手機App進行指導服務,適時深入農民學員的生產生活中,以“一對二”指導服務的方式,指導農民夫婦(兄弟、姐妹)等如何下載、如何應用,讓他們快速掌握云上智農手機App步驟要領。學員結合自身需求,適時登錄云上智農手機App,通過音頻、視頻直播、文字的方式,認真學習國家出臺的惠農政策,第一時間了解對自己有利的政策及農業實用技術信息。開展“一對二”指導服務,讓農民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在學中樂,進一步拓寬農民學員線上學習農業技術的渠道,提升跟蹤指導服務質量,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素養,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通過“一對二”跟蹤指導服務,2019年以來,共有7000余名農民下載、應用云上智農手機App,輻射帶動周邊農民下載、使用云上智農手機App1.5萬人次以上,為農民增收致富增強信心和勇氣。
三、“一對N”指導服務,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水城區農廣校組織專家、教師在田間地頭和走村串戶開展指導服務時,針對農民學員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適時組織農民學員集中起來,采取“一對N”的服務方式,開展現場實操教學,讓農民學員身臨其境、樂學雙贏。專家、教師針對學員的共性問題,結合當前生產時令,找準問題頑疾,認真剖析問題根源后,通過面對面實操演練、答疑解惑,再讓學員反復回顧實操流程,在針對性解決重點問題且熟練操作下,生產中大部分問題都迎刃而解。
2024年在比德鎮小麥“一噴三防”試驗示范基地,全國人大代表、水城區農廣校兼職教師、水城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楊恩蘭針對當地農民學員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就地召集20余名種植小麥的農民學員,現場辦起了實操培訓班,以田間為課堂,將跟蹤指導服務送到至田間地頭,現場講解小麥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監測防控技術,把學員的疑問解答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楊恩蘭與學員互動交流,找準制約小麥豐產頑疾、痛點,進一步探討小麥單產提升路徑。對小麥如何精細化耕種、田間如何管理以及收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全面的解剖分析和建言獻策。學員吳啟軍通過參加現場實操培訓班后,立即按楊恩蘭開出的“治療處方”,對癥下藥,實現小麥精細化管理,2024年他種植的小麥喜獲大豐收,畝產達302公斤,比上一年畝產增收了100公斤。
在每年春耕、“三夏”“三秋”生產和春秋“兩防”中,水城區農廣校始終以跟蹤服務農民學員為宗旨,邀請農技干部、“土專家”等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采取“一對N”的方式,現場為農民學員開展跟蹤技術指導服務,逐一答疑解惑,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四、取得成效
據統計,2019—2024年水城區農廣校組織農技干部、“土專家”、專業教師1000余人次,深入村頭寨尾、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跟蹤指導服務學員1萬余人次,“一對二”跟蹤指導服務學員3萬余人次,以“一對N”服務方式舉辦現場實操培訓5300余場,跟蹤指導服務農民8萬人次以上,為農民學員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3100多個,厘清農民學員發展思路300余條,受到了廣大農民學員的一致好評。
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進一步壯大。省人大代表、市“勞動模范”、“十佳種植能手”、高素質農民學員晏庭銀酷愛獼猴桃產業,精耕獼猴桃,把獼猴桃管護做到精致,連續三年被市、區兩級評為獼猴桃“噸產園”種植示范戶,適時將種植管護經驗分享給鄉親們,成了村里“晏師傅”、十里八鄉的獼猴桃“專家”。省級百佳新型職業農民、涼都種養能手周訓軍,常把“不要錢和物,只求學到好技術”這句話掛嘴角,無論是自己種植的櫻桃還是指導農戶管護果園,其產量、品質、效益無不讓鄉親們豎起大拇指。
在水城區培訓的高素質農民學員中,毛進、張云、劉純舉等10余名優秀學員考調到鄉鎮事業單位或國家公務員隊伍中,學員朱和璧獲“貴州省技術能手”(家畜繁殖)稱號,205名學員成為農業領域“土專家”“田秀才”,95名優秀學員加入黨組織,200余名優秀學員被選為村“兩委”班子成員,100余名學員被省、市、區、鄉選為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婦代會代表、共青團代表等,948名優秀高素質農民學員被推薦到中高職院校進行學歷提升,其中貴州省農廣校中專144名、貴州農職院全日制大專804名,為農業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增添活力。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水城區農廣校將牢固樹立“培訓一天、跟蹤服務一人、受益一生”的培育理念,持續深化高素質農民跟蹤指導服務模式,創新服務內容,讓培訓更加生動活潑,讓學員更加滿意幸福,讓農業更加高質高效,讓“康養水城”的農村更加美好和諧!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