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常常呈現出一種“我說你聽似看戲”的狀態,學員收效有限。為提高培訓質量,讓學員真正成為培訓的主體,積極參與培訓,在本年度小學語文送教下鄉培訓活動中,我們采用了眾籌思維:集眾人智慧深度研討,聚學員思維交流生成。學員同時被賦予學習者、剖析者、總結者和分享者等多重角色。
一、同質分組,明確任務,拉動深度學習
本次培訓中,我們采用同質分組策略,把50名學員按照執教年級分成6個教研組,明確各組關注點。組員之間有共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存在相似的教學難題和教學困惑,所以同質分組讓交流無障礙,話語有重心,思維有深度。同質分組便于導師布置各有側重的真實研修任務,便于學員在導師指導下踐行深度學習。
二、前置輔導,三研賦能,牽引深度學習
為推動各組群成員進入深度研修學習狀態,專家導師進行前置輔導,指導各組長帶領學員研讀本年級上下冊教材中的古詩文教學部分,培訓期間,群內定時發送研修活動具體要求,學員每天學習打卡,組內交流,并將學習情況統計匯報在群里。
圍繞“古詩文教學教材梳理”,具體學習內容包括:研讀本年級上下冊教材中古詩文教學部分,研讀《教師教學用書》上下冊中古詩文教學內容,研讀課標對本學段古詩文教學的要求,最后每組制作PPT分享(每組推選2人分享,一人上冊,一人下冊)。學員通過以上“三研”,厘清三點——教材的編排特點、單元重點、課時重點。
要求越具體,學習越深刻。通過讀書、交流,學員對“古詩文教學”知識體系漸次明晰,有目標、有內容、有組織、有指導的深度學習開始真實發生。
三、當眾展示,雙線分享,倒逼深度學習
線上經驗共分享。我們借助釘釘,實施為期6天、以小組為單位的線上微分享。各組依據本年級上下冊內容,選出兩名代表分享,內容包括:課標要求、教材內容梳理、單元文本任務及重難點,教學經驗及現實困惑。小組線上分享更多的是基于自學,基于自己的教學經驗,內容可能比較散亂。針對每組的分享,其他組成員進行點評,交流看法,專家導師提出建議和指導。
線下展示促成長。通過扎實深入的前期運作,學員參訓理念得到更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汲取。在學員自主學習、小組研修和專家導師悉心指導的基礎上,學員與導師就同一專題展開同臺授課,圍繞主題內容進行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分享和碰撞,實現課程與思維的高階互動,實現互教互學和共同成長。
“眾籌”讓研修從讀書開始,學員邊學習邊研究,邊反思邊總結,邊分享邊練習,將理論傳授轉變為實踐體驗。當發展成為學員的真實需要,互動交流打破時空界限,思維走向縱深,學科知識體系得以構建。線上線下,處處看到真摯交流的動人場景:場域內外,時時聽到生命拔節的天籟之音!
(責編 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