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更在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綜合實踐活動在塑造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地位愈發凸顯,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何有效運用身邊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校內資源的充分挖掘與利用
1.組織架構的完善。由學校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調動德育處、教導處等職能部門共同負責綜合實踐活動的規劃、組織、協調與管理。同時,成立專門的課程中心或教研組,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整合與利用,確保其有效開展。
2.教師角色的重塑。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僅是指導者,更是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學校可借助培訓活動拓寬教師的知識領域,增強教師的資源利用意識與能力,使教師掌握或了解與活動相關的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在活動中給予學生有效指導。
3.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想法、興趣和特長應得到充分尊重。學校要鼓勵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開發、環節設計和開展過程,充分聽取他們的建議,使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二、校外資源的積極拓展與利用
1.家庭與社區資源的引入。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背景,能夠為活動的開展提供寶貴的資源支持。學校應加強與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溝通,鼓勵他們參與活動。同時,學校也要積極尋求社區的支持,利用社區資源開展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以社區資源為依托的綜合實踐方案,帶領學生參與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綜合實踐活動。
2.地方特色資源的利用。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歷史和自然資源,這些資源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寶貴素材。學校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結合活動主題,設計富有地方特色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家鄉的魅力。以洛陽為例,這里水果特產豐富,主要包括欒川軟棗、洛寧金珠沙梨、嵩縣野生紅心獼猴桃、新安櫻桃等,這些種植園區就是學生的校外課堂。學校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在校園之外的真實情境中感受、提出問題,并習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總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資源有效性利用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課題,它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外資源,我們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實踐環境,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發展和完善,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受益,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問題診斷與解決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4YB0875)
(責編 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