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產業與應用及數字創新要素環境三個一級指標構建評價體系,系統測度中國新疆及周邊國家數字化發展水平。本文結合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和新疆2011—2020年的農產品出口面板數據,圍繞中國新疆周邊貿易伙伴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的影響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貿易伙伴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提高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本研究不僅為研究貿易國數字經濟影響農貿出口效率提供了思路,還進一步立足數字經濟建設提升新疆出口質量和優化新疆出口環境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啟示。
關鍵詞:數字經濟;中國新疆周邊國家;隨機前沿引力模型;農貿出口效率;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7;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4(b)--04
1 引言
數字經濟的發展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對國際貿易的市場格局和生產組織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指出數字技術使物理、數字和生物領域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并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與交流方式。《“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指出“數字貿易”與“數字強貿”均是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理論和實證研究分析均證實了本國數字經濟發展對降低出口成本和阻礙的積極作用,但鮮有關注貿易伙伴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我國的出口貿易效率的影響。新疆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同八個國家接壤, 擁有15個陸路口岸和3個航空口岸, 同新疆周邊國家貿易交流頻繁,在中國對外貿易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為加強中國新疆同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探索中國新疆周邊國家數字經濟水平同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文獻綜述
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測度,國家電信聯盟編制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和世界經濟論壇的網絡就緒度是目前比較權威且能全面反映數字經濟的綜合指標,但考慮到其時間覆蓋局限性,范鑫(2020)、沈開艷(2018)等以IDI和NRI指數為基礎,根據指標可得性,從基礎設施、應用水平和使用水平三方面構建評價體系。
關于貿易效率的測度,包括傳統引力模型和隨機前沿模型。Armstrong (2007)傳統的引力模型分析各種因素對貿易增長的影響主要是平均影響,無法量化“人為因素”的貿易阻礙,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可以克服這一缺陷。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引入非效率項,將“人為影響”引入非效率項模型中,更加符合實際。為研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貿易效率的影響,本文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引入非效率模型中,若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減少貿易阻礙,則對貿易效率具有促進作用。Freund and Weinhold(2004)、Chaney(2011)證實了互聯網或ICT能夠有效減少貿易中相關搜尋和匹配成本。國內學者施炳展(2016)、孫浦陽,張靖佳,姜小雨(2017)、盛丹,包群,王永進(2011)等均證實互聯網或ICT對貿易效率的正效應。此外,張洪勝,潘鋼健(2021)提出跨境電商平臺可以通過整合物流提供優質低廉的服務,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施炳展,游安南(2021)數字化政府將會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貿易便利化推動雙邊貿易;金祥義,張文菲(2022)從微觀角度指出數字金融通過降低企業融資約束,增加出口傾向。因此,綜合現有理論研究發現,數字經濟對貿易效率的影響渠道主要包括信息搜尋成本、制度成本、貿易企業的融資約束、物流成本等。
3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測度
本文結合現有關于數字經濟指標體系的研究,遵循指標體系系統性、國際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動態化等原則,參考張伯超和沈開艷(2018)、姜峰(2021)等的研究成果,設置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發展與應用和數字創新要素環境三個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為數字經濟基礎(百人移動手機用戶、百人固定電話用戶、家庭網絡接入率、互聯網使用率)、數字產業發展與應用(信息和通信技術出口占比、高科技出口)和數字創新要素環境(高等院校入學率、中學入學率),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價體系(DT)。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和國際電信聯盟。各指標權重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賦權重,對二級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區間為1~7。
4 計量研究模型
4.1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目前,學者所采用的引力模型主要分為傳統引力模型和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傳統的引力模型由于沒有考慮“人為阻礙”,對貿易效率的測算存在缺陷。隨機前沿引力模型通過引入非效率項來解決傳統引力模型的缺陷。因此,本文采用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將貿易額當作經濟規模、人口和地理距離等影響因素的產出,因此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可表示如下:
Tijt=f(Xijt, β)exp(νijt)exp(-μijt),μijt≥0(1)
lnTijt=lnf(Xijt, β)+νijt-μijt, μijt≥0(2)
式(1)中:Tijt代表兩國在t時刻的實際農產品貿易額,Xijt包括GDP、人口等,表示影響貿易額的經濟因素變量。vijt為隨機擾動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μijt指關稅、海關效率等人為阻礙因素,一般服從截尾正態分布。
T*ijt=f(Xijt, β)exp(νijt)(3)
式(3)中:T*ijt表示貿易潛力,表示在無貿易摩擦的理想狀態下,兩國所能達到的最優貿易量,即前沿水平的貿易量,此時貿易非效率不產生作用,即沒有人為因素的貿易阻礙。
式(4)中:TEijt表示貿易效率,在理想狀態下,不存在人為阻礙,即μijt=0時,貿易效率則1, 兩國貿易量達到前沿水平;現實情況中,人為阻礙大于0,當非效率項μijt趨于無限大,則TEijt趨于0,即實際貿易量越加小于前沿水平的貿易量。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分為時變和時不變兩種模型,主要取決于貿易非效率項μijt是否會隨時間而變化。具體如下:
μijt={exp[-η(t-T)]}μij(5)
式(5)中,待回歸估計參數η的數值決定了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是否具有時變性。在時不變模型中,η=0,則μijt;在時變模型中,當ηgt;0時,說明貿易阻礙隨著時間變小,貿易環境逐漸改善,即非效率項μijt遞減,貿易效率TEijt遞增;當ηlt;0時,說明貿易阻礙隨時間變大,貿易環境惡化,即μijt隨時間遞增,貿易效率遞減。
4.2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具體設定
本文借鑒Armstrong(2007)對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變量設定思路,并將地理距離、經濟規模、語言及是否接壤等選擇短時間內保持不變的客觀因素作為核心變量;將關稅水平、貿易協定和制度環境等人為因素作為估計貿易效率影響因素時。具體表達式如下:
lnEXPijt=c0+β1lnGDPit+β2lnGDPjt+β3lnPOPit+β4lnPOPjt+β5lndij+β6landjt+vijt-μijt(6)
μijt=α0+δ1Digitaljt+δ2sufjt+δ3tarijt+δ4transjt+δ5tfjt+δ6 ftajt(7)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Digitaljt)為核心解釋變量,由上文測算所得。本文中中國新疆與西部周邊貿易伙伴國的農產品出口量(EXPijt)數據均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貿易方式選擇一般貿易方式;西部周邊貿易伙伴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口(POP)、清關效率(sufjt)、加權平均關稅(tarijt)和貿易運輸基礎設施水平(transjt)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國新疆(烏魯木齊)與周邊貿易伙伴國(首都)雙邊地理距離(dij)數據來自CEPII的Cravity數據庫;虛擬變量貿易協定(ftajt)、是否為內陸國(landjt)分別表示中國與周邊貿易伙伴國是否擁有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新疆周邊貿易伙伴國是否為內陸國,數據均由筆者自行整理獲得,最終來源分別為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和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國別報告。
5 實證結果分析與檢驗
通過廣義似然比法來確定是否存在貿易非效率項,從而檢驗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適用性。模型檢驗中均拒絕原假設。因此,本文隨機前沿引力模型適用且非效率項隨時間而改變,引入內陸國虛擬變量。
隨機前沿函數中,中國新疆GDP顯著為正、說明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中國新疆向周邊國家的出口,中國新疆周邊國家GDP不顯著,對出口效率沒有明顯影響。中國新疆人口顯著為負,說明中國新疆人口的提高會造成需求的提高,為滿足自我供給從而降低出口。中國新疆周邊國家人口系數不顯著,對中國新疆出口貿易沒有較大影響。地理距離系數顯著為正,說明在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弱化了地理阻礙的影響,同時促使地理距離較遠的國家發展信息化和數字化物流,反而促進了貿易效率提升。是否內陸國變量系數顯著為正,這是由于中國新疆地處亞洲中心,沒有海運條件,會更頻繁地與內陸國家進行貿易。伽瑪值為0.99且顯著接近1,說明模型具有合理性。η值顯著,模型具有時變性。
非效率項模型中,DT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各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能夠通過降低貿易成本,從而提高貿易效率。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和數字要素參與了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信息化和數字化物流解決方案和服務能夠有效監控和預測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將物流成本降至最低;《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指出,電子政務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政府效率提高上,提高海關等政府部門的效率,降低貿易相關成本;張洪勝,潘鋼健(2021)提出,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使各國市場組成一個整體,弱化了地理阻礙,使各國產品需求者與供給者相聯結,降低了搜尋成本或信息成本,促進貿易交流。tarijt系數顯著為正,說明關稅水平越高,增加貿易阻礙,降低貿易效率。ftajt系數顯著為負,說明自由貿易協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國新疆同各國進行貿易所受到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sufjt不符合預期。從影響程度來看,是否簽訂自由貿易的系數大于數字經濟,最大程度地減少貿易阻礙的產生,或可能彌補周邊各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不協調產生的負面影響。目前,在中國新疆周邊國家中僅巴基斯坦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2009年協定生效起,中巴雙方協議包括部分減讓關稅甚至降低至零關稅、原產地證書、銀行業服務協定書及優惠關稅安排協議等,極大地提高了雙方貿易意愿,即使在巴基斯坦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低下背景下,也是中國新疆在周邊國家中農貿出口量較為靠前的國家。從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維度來看,主要是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與應用和數字創新要素環境。盛丹,包群,王永進(2011)認為,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影響出口貿易的關鍵,所有產業的生產和發展都需要與之適配的基礎條件,而數字產業的發展與應用僅僅依靠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不可行的,同樣需要與之適配的人力資本,這就需要重視數字創新要素環境的改善。
6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構建數字經濟評價體系衡量新疆周邊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利用新疆與周邊國家(俄羅斯聯邦、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印度)2011—2020年的面板數據構建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得到結論和建議如下:
通過貿易效率模型的回歸結果發現,貿易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確實能夠降低貿易障礙,提高新疆與周邊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從數字經濟評價體系來看,提高農貿出口效率可以通過改善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產業發展與應用和營造良好的數字創新要素環境。
現今,數字技術的發展正日益模糊物理、生物和數字領域的界限,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了經濟發展方式和方向。為實現我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應以“數字工程”為著力點,加強國內數字化建設,廣泛應用數字技術,生產數字產品,利用數字要素,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首先,發展數字經濟應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為發展數字經濟奠定堅實基礎;其次,政策推動數字產業的發展,實現數字行業的創收,為數字創新要素環境的改良提供物質基礎;最后,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數字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在國際經貿合作中,各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增加了國際協調難度,且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會顯著提高貿易成本,降低貿易效率。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開展優惠關稅談判等國際合作方式,來抵消低數字經濟水平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后,在現有的經貿合作關系和水平背景下,一方面,要維持和鞏固同各國現有的良好經貿關系;另一方面,也要繼續加強同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積極參與并推動經濟區域化、一體化甚至全球化進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共享機遇,共擔風險,走向共贏。
此外,新疆地處中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地區,也是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區域,新疆“五口通八國”,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樞紐,目前已經設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疆應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加強與周邊各國的經貿交流,為我國向西開放,實現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打造強力引擎。
參考文獻
范鑫.數字經濟發展、國際貿易效率與貿易不確定性[J].財貿經濟,2020,41(8): 145-160.
張伯超,沈開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就緒度定量評估與特征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8(1): 66.
Armstrong. .Measuring Trade and Trade Potential:. Survey[J].Asia Pacific Economic Papers, 2007.
Kabir., Salim.Analysing Potential Effects of Preferential Liberalisation in Some Asian Emerging Economie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2011, 25(2):191-213.
施炳展,李坤望.中國出口貿易增長的可持續性研究: 基于貿易隨機前沿模型的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6(6): 64-74.
Freund. L. Weinhol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62(1):171-189.
Chaney.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4(11):3600-3634(35).
施炳展.互聯網與國際貿易: 基于雙邊雙向網址鏈接數據的經驗分析[J].經濟研究,2016,51(5): 172-187.
孫浦陽,張靖佳,姜小雨.電子商務、搜尋成本與消費價格變化[J].經濟研究,2017,52(7): 139-154.
盛丹,包群,王永進.基礎設施對中國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集約邊際”還是“擴展邊際”[J].世界經濟,2011,34(1): 17-36.
李坤望,邵文波,王永進.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礎設施與企業出口績效: 基于企業異質性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15(4): 52-65.
孫浦陽,張靖佳,姜小雨.電子商務、搜尋成本與消費價格變化[J].經濟研究,2017,52(7): 139-154.
施炳展,游安南.數字化政府與國際貿易[J].財貿經濟,2021,42 (7): 145-160.
張新宇,羅賢春.電子政務與國際貿易便利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3): 32-35+42.
何圣東,楊大鵬.數字政府建設的內涵及路徑: 基于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經驗分析[J].浙江學刊,2018(5): 45-53.
張洪勝,潘鋼健.跨境電子商務與雙邊貿易成本:基于跨境電商政策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2021,56(9): 141-157.
金祥義,張文菲.數字金融發展促進了中國企業出口嗎: 理論機制和中國證據[J].南開經濟研究,2022(4): 81-99.
張伯超,沈開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就緒度定量評估與特征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8(1).
姜峰,段云鵬.數字“一帶一路”能否推動中國貿易地位提升: 基于進口依存度、技術附加值、全球價值鏈位置的視角[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1(2): 77-93.
熊鵬翀,紀洋,朱孟楠.征信制度建設與企業融資約束[J].國際金融研究,2022(4): 23-33.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 731-745.
江軒宇,陳玥,于上堯.股價暴跌風險與企業創新[J].南開管理評論,2020,23(3):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