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多元陣地,講述非遺故事,讓傳統文化在民眾心中深深扎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潛心堅守緙絲織造技藝近四十載的蔡霞明感慨地說,在傳承非遺的漫長歲月里,她對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體悟愈發深刻,認同也愈發篤定。如今,蔡霞明不僅專注于緙絲技藝的傳承,還通過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不遺余力地弘揚緙絲技藝背后深厚的文化精神。
傳承初心:源于感恩與熱愛
談及傳播“巾幗好聲音”的初衷,蔡霞明表示自己受益于“黨的創新理論”。“黨的創新理論以及政府的積極推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緙絲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讓這一傳統文化傳播得更遠、更廣。”
蔡霞明的宣講通常圍繞三方面內容展開,她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緙絲的定義。“很多人常常把緙絲和蘇繡弄混。緙絲和蘇繡最大的區別在于,緙絲的圖案是通過一經一緯編織而成,而蘇繡的圖案則是用絲線層層疊加繡制出來的。”她會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家親身體驗緙絲織造的獨特魅力。“在小小的架子上,竟然能織出如此精美的作品,這背后展現的是中國人非凡的智慧。”她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是緙絲織造技藝背后的精神,比如一絲不茍、不斷創新、精益求精等。
回溯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出口日本的緙絲腰帶異常熱銷,呈現出家家有機器、人人忙緙絲的盛況。然而,出口市場很快就出現了過剩的情況。蔡霞明果斷決策,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利用緙絲技術復制古代名人字畫。書畫藏品保存困難,而緙絲千年不朽的特性,能有效解決保存與傳承的問題。這次技藝創新突破,迅速打開了蔡霞明創業的局面。在隨后的創作和創業生涯中,技術創新對蔡霞明來說是家常便飯。“用創新傳承非遺,才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她新近完成的“一葉一世界”系列作品,就突破了傳統緙絲“紋色正反如一”的局限,成功實現了一件作品中展現不同圖案、顏色、織法的三項絕技。與此同時,該作品還巧妙融合了儒道釋三家的思想精髓。
近年來,蔡霞明先后培訓了六十多名女工徒弟,毫無保留地傳授緙絲技藝。“經我培訓的工人,在市場上非常搶手,這讓我感到無比自豪。”但她坦言,即便是有天賦的織工,也需要三個月才能學會基本功,要成為技藝精湛的緙絲織工,至少需要十年時間。“雖然緙絲技術無法讓所有人都來學習,但技術背后的精神是可以廣泛普及和推廣的。”
宣講之路:拓展多元陣地
如今,蔡霞明是蘇州市吳中區城南街道的特色巾幗宣講員。城南街道婦聯精心選拔了一批來自傳統文化、醫藥科技、創新實踐、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優秀巾幗宣講人才。她們深入企業、機關、校園、社區和家庭,立足自身行業或工作實際講好“她故事”,逐步構建起“觸手可及的婦女學習圈”這一家門口的學習平臺。
三八婦女節前夕,城南街道婦聯組織四十多名各界婦女代表走進蔡霞明緙絲藝術館。蔡霞明分享了自己在非遺傳承與保護道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在傳統文化傳承中擔當重要角色、履行責任。不久前,蔡霞明緙絲藝術館還接待了來自城南街道團工委和郭巷街道團工委的二十多名團員青年代表。蔡霞明向他們展示了最新的緙絲織造技藝,并帶領大家體驗了緙絲銀飾手工制作。
蔡霞明緙絲藝術館既是她的工作室,也是緙絲織造技藝的展示館和博物館,更是她開展巾幗宣講的重要陣地之一。蔡霞明不僅在巾幗宣講話題上不斷創新,還積極拓展宣講平臺,將巾幗宣講延伸至各個角落,如在吳中區東山鎮有著百年歷史的雕花樓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活動中,宣講傳統文化。
蔡霞明還與西交利物浦大學、石湖小學等學校合作,舉辦講座和課程,旨在讓年輕一代接觸緙絲、感受緙絲、深入了解緙絲文化。蔡霞明緙絲藝術館,已成為西交利物浦大學藝術中心實踐基地以及吳中區科普教育基地。“在面向學生的宣講中,我會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一些寓教于樂的互動環節和內容,例如問題搶答、頒發非遺小證書等。”蔡霞明說。
生動講述“她故事”,廣泛傳播“好聲音”,蔡霞明連續兩年在吳中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受到表彰。
榮譽加身:推動傳承創新
憑借精湛的緙絲織造技藝,蔡霞明收獲了諸多榮譽。“每一件作品都傾注了我的心血,對我來說都意義非凡。”蔡霞明認為,作品如同手藝人的名片,每一件都要力求為自己和行業增光添彩,“要是不滿意,我就會推倒重來。”“不過,有兩件作品讓我尤為自豪。”第一件是在2017年,她與國際著名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合作,將緙絲與刺繡帶上了巴黎時裝周的舞臺。第二件是“春華秋實”,這是她在2021年為獻禮建黨百年創作的緙絲長卷,用藝術的形式展現黨的輝煌歷程,彰顯文化自信。
在采訪過程中,一只繡有并蒂蓮的手提包和一幅繡有中國傳統“福”字的字畫吸引了筆者的注意。蔡霞明介紹,隨著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青睞傳統中式婚禮。作為三八紅旗手和巾幗宣講人,她深感有責任響應“婚俗新風”的號召。因此,她著手圍繞傳統中式婚禮,開發兼具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的緙絲產品。“目前,反響很不錯。每一件緙絲作品,都映射出當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承載著人們的審美意趣。”
在蔡霞明緙絲藝術館,除了能看到許多氣勢恢宏的長卷作品,還有不少精致的緙絲小文創,如緙絲胸針、緙絲零錢包等。“傳承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讓傳統文化在民眾心中深深扎根,才是真正的傳承。”"蔡霞明說。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編輯 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