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歲的云南小伙張俊杰,去納斯達克敲鐘了。
北京時間4月17日晚,穿越中美貿易戰風暴,霸王茶姬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CHA—“茶”的拼音。
根據納斯達克官網的消息,霸王茶姬的發行價為28美元/股,總共發行1468.3991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募資總額約4.112億美元。
新茶飲的資本故事許多時候并不美好,茶百道、古茗上市破發的例子就在眼前,但市場對好股票仍然有著共識。霸王茶姬上市前,就引發了一股打新熱,它的申購攻略流傳在各大社交媒體—根據外媒消息,在上周接受IPO訂單之前,霸王茶姬已從投資者處獲得高達2.05億美元的認購意向。
第一筆交易發生在晚間11點43分。開盤后,霸王茶姬表現出預期中的增長走勢,盤中一度漲幅近50%。截至北京時間4月18日收盤,霸王茶姬報收32.44美元/股,漲幅15.86%,總市值達59.54億美元。
市值60億美元,對霸王茶姬來說,究竟是低了還是高了?
股票投資家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中寫道:你日常生活的環境正是你尋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
用華爾街投資業的行話來說,“10倍股”指的是股價上漲10倍的股票。相比于那些業務深奧到無法理解的技術企業,10倍股更可能來自那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公司,比如沃爾瑪或者蘋果。
即便在優質投資標的愈發稀缺的當下,這個說法也不無道理。不久前,泡泡瑪特的股價實現了相比歷史低點1500%的漲幅;另一場新茶飲賽道中的資本狂歡也還未落幕—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正式掛牌,開盤30分鐘,股價就漲超32%,當天總市值突破千億,4月17日,蜜雪冰城股價再度創下新高,相比初始開盤價上漲約136%。
不過,比起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的上市沒有趕在“好時候”。有評論指出,霸王茶姬作為中概股,特朗普引發的關稅戰可能會影響外界對它的信心。招股書中,霸王茶姬也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關稅列為風險因素之一。
按照28美元的發行價,霸王茶姬的初始市值約為51.4億美元(約399億港元),而截至4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蜜雪冰城和古茗市值分別為1771億港元、420.94億港元,也就是說,霸王茶姬的發行市值不到蜜雪冰城的四分之一,略低于古茗。不過在上市首日,霸王茶姬市值就反超了古茗。
這個結果并不令人意外。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霸王茶姬在經營數據上已經超過了過去茶飲行業中的“老二”古茗。2024年,霸王茶姬營收同比增長167.4%,達到124.06億元。其他幾家茶飲上市公司蜜雪冰城、古茗、奈雪的茶與茶百道的營收分別為248.29億、87.91億、49.21億和49.18億。
盡管總營收位居第二,但霸王茶姬門店的數量少于古茗與茶百道。截至2024年年末,霸王茶姬共有門店6440家,古茗為9914家,茶百道為8395家,這意味著霸王茶姬以古茗大約三分之二的門店,就拿下了其1.4倍的收入。

在頭部的茶飲公司中,霸王茶姬還是最能賺錢的那個。2024年,霸王茶姬的毛利率為41.2%,凈利率為20.3%,而蜜雪冰城和古茗同期的凈利率分別為17.90%和19.94%。
霸王茶姬還有全行業最低的閉店率,在2023年到2024年分別為0.5%和1.5%。
按照28美元的發行價計算,霸王茶姬的市盈率(投資者為每單位盈利所支付的價格)約為15倍,而蜜雪冰城目前的市盈率約為36.97。公開數據顯示,美國上市餐飲連鎖企業的市盈率長期處于20—30倍區間,這意味著霸王茶姬的發行價偏低。
有媒體評價,霸王茶姬給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預留了一定的水位。
根據最新版本的招股書,此次IPO,霸王茶姬的流通股份僅占總股本的8%。四位基石投資者鼎暉投資、RWC、安聯與ORIX亞洲,購買了總價值約2.05億美元ADS,占到發行股份總數的51.7%。

霸王茶姬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三年前,大多數中國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然而,仿佛一夜之間,印著奢侈品般花樣的紙杯和包裝袋,以及一間間開進高端商場的“CHAGEE”門店,接連不斷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一個品牌致力于迅速擴張門店,那么走在城市的街頭,很難避免不看到它。作為2017年才成立的“后來者”,霸王茶姬是在疫情期間罕見選擇擴張的茶飲品牌。2021年,霸王茶姬的門店數量不到500家,往后三年,這個數字變為了1087、3511和644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2%。
把店開在哪里也很重要。霸王茶姬在擴張時期也沒有放棄對門店位置的要求,與蜜雪冰城截然不同,這家普遍定價15—20元之間(略低于喜茶與奈雪的茶)的奶茶店,在選址上一直緊貼著星巴克。
根據極海品牌監測數據,霸王茶姬有超一半門店開在新一線與二線城市,約53%的門店在購物場所,而古茗與茶百道在這方面的比例約為30%。
“像素級對標星巴克”,是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杰的原話。根據媒體的報道,公開招股前一場面向潛在投資人的演講里,張俊杰提到了40多次星巴克,其他現制茶飲品牌只被提起個位數次。

在霸王茶姬的招股書中,甚至能看到茶飲與咖啡在名字上的有趣對標,比如原葉鮮奶茶(Tea Latte)對應拿鐵,加了奶油頂的奶茶(Teapuccino)對應的是卡布奇諾,冷泡茶(Iced oriental tea)對標冷萃咖啡……
霸王茶姬一直試圖向外界講述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故事:星巴克將歐洲的咖啡館文化帶進美國,并極大提升了咖啡制作的效率,把它塑造成一種生活方式與社交概念。而咖啡能做到的,茶也可以,在茶飲行業中,存在著誕生一個“星巴克”的機會。
在國內現制茶飲市場中,霸王茶姬是第一家提出要對標星巴克的公司。根據媒體報道,對標星巴克是張俊杰創業第一天就有的想法,只是很多年后才有機會公開說出來。
張俊杰曾喊話,2024年霸王茶姬銷售額要超過星巴克中國。不過,銷售額上的超越并不意味著霸王茶姬就已經成為像星巴克那樣的品牌。

同店GMV增速的下降,就為霸王茶姬未來的增長性蒙上了一層陰影。根據招股書,2023年,霸王茶姬的單店月均GMV為57.4萬元,2024年第四季度則為45.6萬元,同比下滑18.4%。
和所有依靠加盟獲利的連鎖品牌一樣,霸王茶姬的高速擴店為加盟商們帶去了負效應。原葉鮮奶茶是否能成為都市人眼中的拿鐵,還需要更多時間的檢驗。
提起霸王茶姬的成功,許多人都會想到無孔不入的高調營銷,還有“5秒出杯”的極致效率,但往往忽略了它背后的錢與人。
縱觀霸王茶姬的發展歷史,會發現2021年的一場融資頗為關鍵。
2021年3月,上海復興、XVC參與了霸王茶姬的A輪融資,幾個月后另一家風投機構琮碧秋實也加入其中。
當時,霸王茶姬已誕生五年,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它看起來和所有奶茶店大同小異:既賣酷似喜茶“多肉葡萄”的水果芝士茶,也賣像極了茶顏悅色“幽蘭拿鐵”的鮮奶茶。
在2021年的一次霸王茶姬董事會上,XVC創始人胡博予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把所有水果茶都去掉,主推伯牙絕弦和花田烏龍,會怎么樣?

從這一年開始,霸王茶姬的菜單變了,原葉鮮奶茶開始在菜單中占據更大比重。也是在這一年,霸王茶姬將總部從昆明遷往成都,開啟全國性擴張。
融到錢之后的霸王茶姬還在門店外觀上進行了升級,搖身從“小鎮青年”變成“都市麗人”。2021年9月,霸王茶姬在成都春熙路開出一家全國旗艦店,它看起來已經與現在的霸王茶姬幾乎一致:標志變得更加簡潔、扁平,門店配色也更加時髦、洋氣。
在A輪融資前,霸王茶姬有四位合伙人,XVC收購了張俊杰之外其余人的股份,并且重新組建了管理團隊。
霸王茶目前的高管團隊中,有不少人就是在2021年加入的,比如董事兼副總裁陸冕,還有產品開發副總裁胡維仁、品牌與營銷副總裁徐馳。
創始人張俊杰有著“雙親去世、7年流浪”的傳奇經歷,而霸王茶姬的高管團隊同樣“陣容豪華”,大多有十余年的從業經歷。胡維仁此前在喜茶工作;首席財務官黃鴻飛在麥當勞擁有28年的財務管理經驗;首席運營官尹登峰曾經在波導股份任職—傳音控股的創始人也曾在這家公司工作。
在霸王茶姬的高管人員名單中,還出現了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名字,職位是董事。去年,張俊杰也被聘為海底撈獨立非執行董事,向外界透露了霸王茶姬與海底撈之間不尋常的關系。

表面上看,張俊杰與張勇二人都在餐飲界有著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此外,海底撈另一位創始人施永宏與張俊杰都是云南人。
根據招股書披露,IPO前,張俊杰持有公司19.9%的A類股及38.7%的B類股,XVC和琮碧秋實分別持有20.3%和10.6%的A類股。按照霸王茶姬首日的收盤價計算,張俊杰目前身家達到3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33億元。隨著霸王茶姬的上市,這些背后的人與資本都獲得了多年耕耘的階段性回報。
但故事遠沒有結束。在張俊杰的設想中,霸王茶姬未來還要對標雀巢和可口可樂。這更是一條漫長且艱難的路,需要時機、運氣還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