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派出所治安員到交警隊輔警,王宇奉獻了19年青春;從押運車駕駛員到副中隊長,他揮灑了10年熱情,不同的肩章,同樣的擔當,不同的制服,同樣的責任。他始終不忘共產黨人的本色,恪守信念、不忘初心,淡泊名利、腳踏實地,無論身居何處,都在用炙熱情懷書寫青春無悔的精彩篇章。
講述者檔案:
王宇,男,中共黨員,出生于1974年,山西省長治市人,現任首都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所屬北京振遠護衛有限公司(簡稱“振遠護衛”)南十基地運營部一中隊副中隊長。從派出所治安員到交警隊輔警,他奉獻了19年青春;從押運車駕駛員到副中隊長,他揮灑了10年熱情,不同的肩章,同樣的擔當,不同的制服,同樣的責任。他始終不忘共產黨人的本色,恪守信念、不忘初心,淡泊名利、腳踏實地,無論身居何處,都在用炙熱情懷書寫青春無悔的精彩篇章。
人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道路雖然遙遠,只要出發就一定能到達,事情雖然復雜難做,只要開始著手做就一定能完成。
王宇深諳這個道理。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能壓下自己的急躁,要經得起時光的煎熬,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總能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他是這樣想的,也正是這樣做的。
輔警也是警
1974年,王宇出生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一個工人家庭。工人是那個時代的勞動者,他們的貢獻被廣泛認可,整個社會的許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服務于工人群體。大大小小的國有企業為了保障工人的生活便利,普遍設有托兒所、幼兒園、食堂、浴室等后期配套服務設施。王宇和姐姐就是在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大集體中成長的,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各家的孩子們常常聚在一起玩耍。
那時候,父母回家說得最多的就是誰是先進、誰是勞模、誰的技術最好、誰最努力勤奮,我和姐姐就是在這種艱苦奮斗、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家風的熏陶下長大的。姐姐勤奮好學,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而我雖然學習成績并不算優秀,但也刻苦努力讀完了高中,然后考了駕照,開始工作謀生。
我小的時候有3個理想:參軍、當警察、當司機,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實現了“當司機”。我做了兩年大貨車司機,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能養活自己,樂在其中。后來,我們當地一個派出所招治安員,我恰巧各方面條件都符合,就被招了進去,這又相當于實現了我想當警察的理想。
王宇這一腳踏進派出所的門,便與“警”結下了19年的深厚緣分。
因為太喜歡了,所以我就想干出點名堂來。兩年之后,我就等到了一個去交警隊當輔警的機會。這一干就是17年。
提起輔警,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些在社區、在路口、在商區……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里,站在警察旁邊穿著不同制服的人。輔警,警務輔助人員,是警察的“得力助手”和“最佳拍檔”,全國公安機關的日常運轉中,輔警承擔著多項警務輔助工作。
我的師父告訴我:“輔警也是警。是警,就得用警的擔當、警的責任心和警的專業能力去對待問題,去處理問題。”這句話,我記了一輩子。
那時候,我雖然還不是很懂這句話的分量,只是感覺自己被震撼了,“輔警也是警”,我一定要盡快學習,盡快成長,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輔警。于是,我跟著師父熬過三伏天的烈日、挨過數九天的冰寒,每天奔走在轄區大街小巷,積極化矛盾解民憂,詮釋著為民盡責的真切情懷。別人放假我們上班,大年三十晚上站在十字路口,看著煙花在頭頂炸開,很辛苦,但是很有意義。在這里我學會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
2001年,我成為某交警隊事故股負責協助交通事故現場處置的輔警。
協助交通事故現場處置實際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且有很多技術在書本上根本學不到,需要自己摸索總結,需要經驗的日常積累。比如,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在沒有路燈的路段發生了事故,我需要協助警察進行現場拍照、繪制圖紙、測量取證,甚至一根頭發絲都需要完整而又不失真地拍出來。這些工作,光有細心和耐心是不夠的,還要有實實在在的經驗和技術。
那時候我們用的還是膠卷相機,師父教完了,能不能學會還是要看個人的悟性。還是那句話,因為太喜歡了,就想做好,所以我只要有時間就去琢磨、去嘗試,還向專業的攝影師去請教怎么用閃光燈、怎么才能拍好,然后消化吸收,轉化為我協助處置事故現場的經驗與技能。
同時,民警在現場繪制圖紙、測量取證、拍照的時候,我就在旁邊一邊看一邊學,看他們是怎么畫的、怎么拍的、又是怎么量的,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然后再自己琢磨、請教師傅,不知不覺間整個流程和要點都漸漸掌握并爛熟于心。
記得我到事故股的第二年,有一次出現場,人手實在不夠。民警就問我:“你會不會畫圖?”我說會。他說那你幫忙畫一個。畫完民警一看,還挺像模像樣的,對我大加贊賞。自那以后,我便開始協助進行圖紙繪制、測量取證以及拍照等工作,成為民警現場處理的得力助手。
王宇憑借著愛鉆研、肯吃苦的勁兒,逐漸成了股里出現場的“熟手”,甚至新來的年輕警察都會在私底下追著王宇討教經驗。王宇這現場一跑就是10年。
輔警,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信念。對信念的追求讓我的生命更有價值,生活更有意義。我其實并沒有什么“訣竅”,只是每次都想著盡力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但這往往也是最有效的。經驗和技巧都是一點一滴摳出來的,我不是那種天賦聰明的人,那就腳踏實地多學習多鉆研。
從事輔警工作19年,協助處置交通事故現場10年,王宇以扎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收獲了無數認可,那些看似輕松的成就背后,藏著王宇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淚水。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長期努力和堅持的必然產物。
再次啟航
2015年,王宇加入振遠護衛,成為一名押運車駕駛員。
實際上,我也創過業,也曾去親戚家的企業里做過管理人員,收入都很不錯,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可能做了這么多年輔警,骨血里早已融入了“警”的使命感。正好振遠護衛有這樣的機會,我想在另一個領域去延續我的使命,去實現我的人生價值,勇敢地嘗試一次新的啟航。
振遠護衛是中國首家從事武裝押運的保安服務企業,多次圓滿完成了具有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的專項押運任務,比如2002年11月,護送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中國故宮博物館藏品赴上海展出;2002年12月,護送八大處靈光寺重要展品赴泰國展出;2005年9月,圓滿完成“國際足聯世界杯獎杯”大力神杯來華展覽期間的押運守衛任務……
這些成績已經不能用個人得失、企業得失來衡量,而是肩負著社會責任。
“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這是王宇對自己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進入振遠護衛之后,他又開始琢磨如何把押運車開好。
雖然都是開車,但開的車和車又不一樣,就像我做輔警時開車是帶著身份在開,車上載的是責任、是義務,是老百姓的信任,所以,要有規矩、有標準、有底線。
就比如我剛到振遠護衛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地方。我們長治沒有立交橋,我又是土生土長的長治人,路怎么走、哪里有什么建筑都印在腦子里。但到北京就不一樣了,北京地域寬廣,道路四通八達,處處都是立交橋,人流車流都很大,而且2015年那時候導航也不像現在這么發達,路如何走、怎么走,需要提前在腦子里背下來,哪個路口要提前出去、哪里需要多注意車流,這都要自己盡快總結并熟悉起來。
押運車行駛在路上就是移動的責任,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是我首先要做到并做好的。
王宇一邊熟悉北京的路況,一邊分析總結,漸漸地,不僅北京的地圖在他的腦子里畫了出來,還憑借多年在交警隊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一套他自己的駕駛心得,什么地方容易躥出行人,什么地方自行車多,慢慢地,他心里都有了數。
我開了30多年車,沒有出過一次事故。我平時跟同事們聊天的時候,也會把我之前和現在的經驗跟他們分享探討,我希望我在交警隊那些年的經驗能在振遠護衛用起來。
2023年9月,王宇開始擔任南十里居基地業務運營部一中隊副中隊長。從駕駛員到團隊管理者,身份變了,職能變了,但王宇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沒有變。他認真學習管理知識、鞏固押運技能,掌握最新規章制度,使自己緊跟振遠護衛發展的腳步。
每一項事業,無論大小,都需要不辭辛勞、一點一滴地干出來,押運工作同樣也是。我做了十幾年輔警,“責任”和“擔當”兩個詞已經刻進了我的骨血里。但一個人的好不是真的好,不僅我自己要做好做到,更重要的是把隊伍帶好,讓優秀的首都國企文化在年輕隊員中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現在的隊員都很年輕,跟我的孩子年齡差不多,有時候會對未來比較迷茫,甚至找不到自己想要什么。這很正常,因為每個人都是從那個迷茫的階段走過來的。我告訴他們,不管干什么,只要心中有責,就能對事業充滿熱愛,不僅能腳踏實地干好工作,而且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責任心就是腳踏實地干工作的基石,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只要每一步都走穩了,遲早能到達你心中的彼岸。
2024年6月,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月壤”重返地球,振遠護衛押運車組全程保駕護航,將這份來自月球的“禮物”安全押運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王宇正是其中的駕駛員之一。
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感到十分激動。采集的月壤樣本重量雖輕,但卻承載著極其厚重的意義。它蘊含著月球的無數奧秘,凝結著無數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人類探索月球的共同財富。我何其有幸能參與到如此宏大且意義深遠的押運任務中,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無比自豪,作為中國人我無比自豪,作為振遠護衛的一員我同樣無比自豪。
之前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年近50歲的我還能在這么好的平臺上得到這么好的發展。如今,振遠護衛不僅是我的家,更是我的精神寄托,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社會出力、為首都金融安全護航。
“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人生會遇到挫折、困難,也會收獲喜悅、成長,但正是這些經歷,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成功和永生難忘的瞬間。
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走出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