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系統中的核心力量,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關鍵作用。高度重視這兩支隊伍的建設,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雙向融合、協同工作的新模式。作為學校科研攻關課題之一的“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雙向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獲得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立項,相關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而馬克思主義是其最鮮亮的底色。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近年來深入推動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落實落地,構建“處處時時人人事事”的大思政工作模式,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雙向融合協同育人機制,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育人新路,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雙向融合: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走進遠航樓,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正在進行。講臺上,既是思政課教師又是學生輔導員的邵芳強以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理論講解,贏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作為一名既講授思政課又擔任輔導員的‘雙重身份’教師,我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際需求,使思政課既有溫度又有深度。”邵芳強說。
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推動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雙向融合協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生動實踐,也是以大思政課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自2019年起,出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兼任指導員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從制度層面為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雙向融合提供了堅實保障。學校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師走進學生日常生活,擔任兼職輔導員;鼓勵輔導員走上思政課講臺,使理論傳授與實踐指導相得益彰。
“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在育人目標上高度一致,都是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工作部部長王義波指出,“雙向融合讓理論課堂和學生工作有機銜接,形成了協同育人合力。”
雙向賦能: 共筑高效育人“同心圓”

學校思政課教師兼輔導員何美子在主題班會上宣講黨的創新理論。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三全育人”和課程思政工作、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關鍵作用。
院2024級的一次主題黨日活動中,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鄭晶晶結合自己擔任兼職輔導員的經歷,為學生黨員帶來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雙向融合”不僅打通了思政課堂與學生日常管理的壁壘,更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勢互補。王義波介紹:“思政課教師兼任輔導員,可以讓馬克思主義理論‘活’起來,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日常生活中;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則能夠把學生工作中的鮮活案例帶入課堂,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為確保雙向融合落地生效,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協同機制。黨委學生工作部負責統籌協調,建立健全兩支隊伍融合發展培訓體系,嚴格開展績效考核;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理論研究優勢,為輔導員隊伍提供系統的理論培訓;各學院則搭建實踐平臺,為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雙向融合提供廣闊空間。
“我們通過開展集體備課、聯合研討、教學觀摩等活動,促進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深度交流。”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慕濤說,“兩支隊伍通過優勢互補,形成了‘ 1 + 1 gt; 2 的育人效果。”
雙向發力:構建高質量育人共同體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系統中的核心力量,以這兩支隊伍建設為核心,推動二者在工作中實現雙向融合、協同聯動,對學校從制度設計、協同創新和隊伍建設三個維度入手,促進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雙向融合走深走實。一是完善制度設計,在獎勵性績效、教學質量考核、培訓交流、職業發展、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有效激發兩支隊伍的育人積極性;二是強化協同創新,加強黨委學生工作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各學院三者之間的協同合作,打造育人共同體;三是強化雙重角色意識,引導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履行好雙重角色使命,融合好“兩種身份”,發揮好“兩種優勢”。憑借科學規劃與協同推進,學校構建起思政教育新格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賦能助力,推動思政教育穩步前行。
思政課主渠道與輔導員主陣地的協同發力,推動了高校德育工作由單一發力向多元聚力轉變,構建起了立體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在雙向融合、協同育人的道路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育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