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與中國產業低碳轉型

2025-05-15 00:00:00袁航夏杰長
當代經濟科學 2025年2期

摘要:以國家低碳政策協同推動產業低碳轉型是“十四五”時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采用1994—2021年中國285個地級市面板數據研究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與機制發現:(1)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產業低碳轉型尚無顯著促進作用,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能顯著促進產業低碳轉型;(2)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協同能顯著促進產業低碳轉型,且該促進作用大于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的單獨作用;(3)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推動作用主要通過抑制人力資本錯配和資本錯配的資源配置效應與技術創新效應實現,在產業低碳轉型高組,勞動力資源配置效應會發揮顯著作用;在產業低碳轉型低組,市場競爭效應會發揮顯著作用;(4)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中西部城市產業以及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產業低碳轉型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未來要不斷優化低碳政策協同帶動產業低碳轉型的作用路徑,充分發揮其對不同產業碳排放的平衡作用,全面實現產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低碳政策;產業低碳轉型;資源配置;技術創新;市場競爭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482025(02)008215

一、問題提出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面落實“雙碳”目標是新發展時期推動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十四五”時期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中國目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經濟體,不僅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也承擔著艱巨的減排任務,加快推進產業和經濟低碳轉型已經成為新時期重要的戰略目標,更是中國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必然選擇[1]REF_Ref176594499rh*MERGEFORMAT。在中國,低碳經濟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相關政策的頒布與實施為實現社會經濟低碳轉型提供了制度支撐與理論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逐漸向低碳、綠色可持續的工業經濟體系轉型,同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單獨題目列出[2]REF_Ref176594540rh*MERGEFORMAT,突出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圍繞發展大局,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協調配合,統籌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同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8月,《中共中央nbsp;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要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為本文研究國家低碳政策協同是否以及如何影響產業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與探索空間。

目前,作為學界關注的重點話題,已有學者對綠色低碳轉型問題展開研究。一是對產業低碳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城市化水平、產業結構、貿易開放和能源消費結構等均是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3]REF_Ref176594579rh*MERGEFORMAT。中國工業低碳轉型先加速、后減速,總體處于進步趨勢,且技術進步驅動特征逐步凸顯[4]REF_Ref176594596rh*MERGEFORMAT。張杰等[5]REF_Ref176594632rh*MERGEFORMAT借鑒史丹等[6]REF_Ref176594664rh*MERGEFORMAT的做法測度了城市全要素碳生產率,并得出數字經濟有助于降低城市碳排放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結論。二是對低碳經濟政策的效果進行評估。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誘發企業整體綠色技術創新[7]REF_Ref176594692rh*MERGEFORMAT、降低碳排放水平[8]REF_Ref176594706rh*MERGEFORMAT以及提高勞動者就業[9]REF_Ref176594720rh*MERGEFORMAT。此外,碳排放權交易政策能提升試點城市能源環境效率,促進節能減排[10]REF_Ref176594738rh*MERGEFORMAT、城市環境立法能推動低碳轉型[11]REF_Ref176594754rh*MERGEFORMAT,綠色信貸能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12]REF_Ref176594769rh*MERGEFORMAT,歐盟排放交易體系能增加企業低碳創新[13]REF_Ref176594811rh*MERGEFORMAT,等等。然而,也有研究發現,并非所有與低碳相關的政策均具有積極影響,部分低碳政策還存在負向影響,比如,實施碳強度約束政策惡化了中國產業綠色生產績效[14]REF_Ref176594829rh*MERGEFORMAT,實施更加嚴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政策導致目標城市出口相對下降[15]REF_Ref176594841rh*MERGEFORMAT等。以上文獻主要對中國低碳政策的經濟效應等展開研究,但鮮有學者就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進行系統研究。

產業低碳轉型是以產業低碳化和低碳產業化為導向的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和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國強大的低碳能源體系和龐大的國內市場為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和市場保障,在降低轉型擱置成本的同時能實現多方面協同效益[16]REF_Ref176594869rh*MERGEFORMAT。協同理論認為,由種類繁多的子系統構成的現實世界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極易導致內部紊亂,而子系統之間的勾稽關系會以有序的相互協作產生整體協同效應[17]REF_Ref176594884rh*MERGEFORMAT。研究發現,政府的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多項政策要素的選擇搭配與協同運用[18]REF_Ref176594904rh*MERGEFORMAT,央地政策協同能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19]REF_Ref176594917rh*MERGEFORMAT,低碳試點城市和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政策協同能顯著促進城市綠色金融發展[20]REF_Ref176594930rh*MERGEFORMAT。在中國低碳政策實施過程中,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是宏觀層面兩個具有典型代表的低碳政策,若這兩項低碳政策能協同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發展,不僅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的戰略目標,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那么,國家低碳政策能否有效推動產業低碳轉型?低碳政策協同是否會對產業低碳轉型產生更加積極的作用效果,其內部機制是什么?系統回答上述問題將為構建“雙碳”目標政策體系提供事實依據和理論支撐。

本文可能的創新點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現有文獻大多研究單一低碳政策的經濟效應,很少涉及政策之間的協同效應,本文基于城市面板數據利用雙重差分模型從政策協同視角考察低碳政策對中國產業低碳轉型的凈影響,拓展有關政策評估的文獻。第二,將低碳政策協同影響產業低碳轉型的作用機制歸納為資源配置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和市場競爭效應。第三,從產業類型、資源城市類型和城市區位等方面考察低碳政策協同影響產業低碳轉型的異質性。

二、制度背景與理論假說

(一)制度背景

低碳政策對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曾通過頒布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深化低碳經濟發展理念。其中,《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的實施為推進產業低碳轉型提供了有益指導。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第二批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中國最早于2010年批復5省8市設立了第一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2012年批復1省28市設立了第二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之后于2017年批復45個市縣區設立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在此過程中逐步擴大低碳城市試點范圍,為實現產業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提供支持。

同時,為了進一步帶動產業低碳轉型和經濟綠色發展,中國分別于2014和2015年出臺了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試圖在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基礎上強化低碳政策的經濟效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引領和示范全國產業低碳發展,為中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政策依據,具體的低碳政策試點情況見表1。

(二)理論機制與理論假說

中國頒布實施低碳政策的目的是通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綠色發展帶動產業低碳轉型。其中,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是落實國家碳排放目標的重大舉措,也是低碳政策協同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制度保障。在低碳政策共同約束下,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以各種途徑和手段嘗試降低能源消費,在實現企業低碳轉型的同時,帶動傳統產業向生態農業、低碳工業和現代化服務業升級[8]REF_Ref176594706rh*MERGEFORMAT。一方面,實施低碳政策提高了高污染、高耗能和高排放企業的生產成本,壓縮了“三高”企業在低碳試點地區的利潤率和生存空間[21]REF_Ref176595117rh*MERGEFORMAT,帶動產業由高投入高排放模式向清潔型低碳型轉變[8]REF_Ref176594706rh*MERGEFORMAT。另一方面,實施低碳政策有助于激勵符合當地資源稟賦的低碳產業。一是能積極發展現代低碳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新農業發展模式[8]REF_Ref176594706rh*MERGEFORMAT;二是能以節能技術和設備改造升級傳統工業,降低工業能耗,推動工業低碳化升級[22]REF_Ref176595210rh*MERGEFORMAT;三是以低碳餐飲、旅游、金融、交通等打造低碳排放的現代化服務業[8]REF_Ref176594706rh*MERGEFORMAT。此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雙重政策協同還能在有效避免政策之間的外部性,降低政策執行成本的同時,最大化政策效果[23]REF_Ref176595239rh*MERGEFORMAT,從而能更好地發揮政策協同效應,降低中國產業碳排放,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對此,本文提出第一個有待驗證的理論假說。

假說1:國家低碳政策協同有助于推動產業低碳轉型。

就作用機制而言,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主要通過技術創新效應、市場競爭效應和資源配置效應降低產業碳排放,帶動產業低碳轉型。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引導資源從高碳排放生產部門向低碳排放生產部門流動,通過資源配置效應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具體而言,低碳轉型發展是生產資源朝“綠色化”方向重新配置的過程,而產業低碳轉型則是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將資源從能源消耗較高的部門向能源消耗較低的部門優化配置的過程。國家低碳政策協同作用能為產業綠色發展提供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有利于激發產業摒棄以資源投入為主的粗放型生產方式,改變以往資源大幅向高投入、高耗能、高碳排放等行業的流入,轉而流向低投入、低耗能、低碳排放等集約型生產方式的行業,推動了產業低碳轉型。對此,本文提出第二個有待驗證的理論假說。

假說2: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通過資源配置效應帶動產業低碳轉型。

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引導資源重新組合,革新傳統生產方式,通過技術創新效應推動產業低碳轉型。波特最早提出合適的環境規制不僅能補償企業的“環境遵循成本”,還能提高企業生產率和競爭力[24]REF_Ref176595267rh*MERGEFORMAT。工業綠色轉型的本質是通過技術創新持續改善工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25]REF_Ref176595280rh*MERGEFORMAT。對高收入經濟體而言,綠色技術創新能顯著抑制二氧化碳排放[26]REF_Ref176595296rh*MERGEFORMAT,并積極帶動產業低碳轉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強調,切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是增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技術進步是提升碳排放績效、實現碳減排的關鍵因素[27]REF_Ref176595311rh*MERGEFORMAT。低碳政策協同作用使政府頒布的有關資金配套、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優惠措施能夠通過“波特假說”增加企業低碳技術研發支出和促進低碳技術發展[8,21]REF_Ref176594706rh*MERGEFORMAT,誘發企業整體層面的綠色技術創新,增加能源節約和替代能源生產兩類生產專利的申請,增強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效應[7]REF_Ref176594692rh*MERGEFORMAT,推動產業資源利用的集約化和產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從而徹底釋放“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以及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等中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優勢[4]REF_Ref176594596rh*MERGEFORMAT,推動產業由粗放到集約、由污染到清潔的發展,實現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對此,本文提出第三個有待驗證的理論假說。

假說3: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通過技術創新效應帶動產業低碳轉型。

由多主體作用下的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倒逼企業以綠色集約型生產方式淘汰落后高污染企業,通過市場競爭效應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綠色技術創新和“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更是倒逼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革新生產技術,帶動產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渠道。具體而言,低碳政策協同作用能激發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不僅能夠倒逼低效率企業退出市場,還可以吸引新興企業和高效率企業進入市場,有效引導綠色生產資源從低效率企業流向高效率企業,加速企業更迭,帶動企業間資源優化配置,改善社會生產效率[28]REF_Ref176595415rh*MERGEFORMAT。同時,企業數量增加還會引發現有技術或產品的激烈競爭,從而持續提升綠色創新效率[29]REF_Ref176595426rh*MERGEFORMAT,為地區產業低碳轉型創造必要條件。對此,本文提出第四個有待驗證的理論假說。

假說4: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通過市場競爭效應帶動產業低碳轉型。

三、模型構建與變量說明

(一)模型構建

本文結合多期雙重差分模型與低碳經濟政策分批設立的特點,直接構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d1it)[JP3]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d2it),并將低碳政策影響產業低碳轉型的模型設定為如下形式:

lciit=α0+α1polit+∑δXit+μi+ηt+εit[JY](1)

其中,lciit表示i地區t時期產業低碳轉型指數;polit表示低碳政策,本文采用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進行研究,其中,d1it表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d2it表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Xit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μi為個體固定效應;ηt為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誤差項。其中,α1是本文重點關注的估計參數,若大于0,說明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政策對產業單位產值能耗具有促進作用,不利于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反之,若該估計參數小于0,則說明低碳政策能抑制產業單位產值能耗,有利于帶動產業低碳轉型。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

產業低碳轉型指數。產業低碳轉型與碳排放的減少直接相關,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碳排放物,本文以二氧化碳代表碳排放量,構建如下產業低碳轉型指數:

lcii,t=∑mm=1(yi,t,m/yt,m)×(ci,t,m/yi,t,m)[JY](2)

其中,y和c分別表示產出和碳排放量,m表示產業;yi,t,m/yt,m表示i地區t時期m產業的產值占比;ci,t,m/yi,t,m表示i地區m產業t時期的單位產值能耗。產業低碳轉型指數是一個逆向指標,數值越大,說明產業單位能耗越大,越不利于產業低碳轉型;反之,該值越小,說明產業單位能耗越小,越有利于產業低碳轉型。

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耗量(換算為標準煤)與碳排放系數的乘積,其中,能源消耗量根據歷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各省市能源平衡統計表中產業終端消費量進行測算,主要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等。對此,本文選擇各產業對“煤合計”“油品合計”“天然氣”和“電力”四大能源的碳消費量作為基礎數據,同時參考《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提供的能源折標準煤系數進行標準煤轉化。碳排放系數選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推薦值(0.67)、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參考值(0.68)與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參考值(0.69)的平均數(0.68)進行測算。測度所使用的各省區三次產業各種能源終端消費量來自歷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各類能源的平均低位發熱量由2011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附錄4得到;各省份歷年產業產值數據源自《中國統計年鑒》,并將其折算成1990年的不變價。

2.解釋變量

低碳經濟政策。本文分別采用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作為低碳經濟政策,并分別根據兩個試點政策的時間和地區虛擬變量作為本文的解釋變量。此外,目前對政策協同的定量研究較少,有關政策協同變量的測度并不存在一個公認的客觀指標,于是本文將低碳政策協同變量界定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的交互項,意即當該地區同時實施了這兩項低碳政策,低碳政策協同變量取值為1時,此時的政策效果源自兩項政策的協同作用。

3.控制變量

為了防止因遺漏變量給模型估計帶來偏誤,本文還引入了一系列控制變量:政府規模,采用政府財政支出額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測算;經濟發展水平,采用實際人均GDP測度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在回歸時還引入了經濟發展水平的二次項;人力資本,采用高等教育在校生數與地區年末人數之比測算;信息基礎水平,采用人均郵電業務與人均GDP的比值進行測度;基礎設施建設,采用人均道路面積測算;對外開放程度,采用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與地區GDP的比值測算。以上所有數據均來自歷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與中國經濟信息網,用貨幣度量的指標均以1990年為基期剔除了價格因素的影響。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在具體的回歸過程中,本文對所有非虛擬變量采用了對數化處理,以降低異方差。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模型檢驗

根據基準回歸模型,國家低碳政策影響產業低碳轉型的回歸結果見表3。由第(1)(2)列結果可知,加入控制變量,一定程度上消除遺漏變量的影響之后,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產業碳排放并沒有顯著抑制作用,對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并未產生積極影響。根據第(3)(4)列結果可知,加入控制變量,很大程度上消除遺漏變量的影響之后,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對降低產業碳排放具有顯著作用,能有效帶動產業低碳轉型。兩項低碳政策對產業低碳轉型的不同影響主要是因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是從省區和城市層面開展低碳試點工作,由于省區面積過大,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出現了低效率、政府管理成本較高以及過度依賴政府而造成治理能力難以有效發揮等問題,致使以省區試點的國家低碳城市的實施效果并未很好地發揮;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是在政府集中統一規劃的產業區域內開展低碳試點工作,相對更加具體,實施效果也更加顯著。

(二)模型有效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

通常而言,在進行政策評估之前,需要進行平行趨勢檢驗,以確?;貧w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此,本文采用回歸法進行平行趨勢檢驗。具體的做法是生成一系列變量,其中,ji表示如果樣本是“處理組”且為“政策實施前的第i期”,則取值為1,其他情況取值為0;"fi表示如果樣本是“處理組”且為“政策

2.反事實檢驗

在低碳政策中,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未能顯著促進產業低碳轉型,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能顯著降低產業碳排放,繼而推動產業低碳轉型。那么,該結論是否真實可信,需要對其進行檢驗。此處,本文將政策實施的時間統一提前,利用提前之后“虛假的”政策虛擬變量,對基準模型進行反事實檢驗,回歸結果見表5。根據第(1)~(3)列結果可知,將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時間分別提前1、2和3年,并將其分別記為a1、a2和a3,此時,“虛假的”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并未對產業低碳轉型產生顯著影響;同理,根據第(4)(5)列結果可知,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時間分別提前1、2和3年,并將其分別記為b1、b2和b3,此時,“虛假的”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依舊未對產業低碳轉型產生影響,說明在未實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的時候,產業低碳轉型并未受到周圍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肯定了基準模型中產業低碳轉型受到的影響確實來自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肯定了基準模型所得結論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安慰劑檢驗

為了確保本文的研究結論不受其他政策因素或非觀測因素的影響,本文將對模型進行安慰劑檢驗,其基本思路是根據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的真實情況,同比例隨機生成1"000個假想的處理組,并根據這1"000個假想的處理組重新估計,借此檢驗由低碳政策給產業低碳轉型帶來的政策效果。具體做法是:以1"000個假想的處理組分別進行1"000次重復實驗,并根據1"000次回歸結果中T檢驗值繪制核密度圖(見圖1和圖2)。此時,t值較小,說明基準模型中產業低碳轉型受到的影響是由實施低碳政策帶來的,基準模型所得結論是可信的。

(三)政策協同效應檢驗

首先,由于中國在設立低碳城市試點之后又設立了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為了考察兩種低碳經濟政策對中國產業低碳轉型的協同影響,本文參考余壯雄等[29]REF_Ref176595556rh*MERGEFORMAT關于模型設定的做法,將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同時納入計量方程中,檢驗兩項低碳政策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并將回歸方程設定為如下形式:

lciit=β0+β1d1it+β2d2it+∑δXit+μi+ηt+εit[JY](3)

其中,β1和β2是本文關注的估計參數,若大于0,說明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政策對產業碳排放量具有促進作用,不利于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反之,若估計參數小于0,則說明低碳政策能抑制產業單位產值能耗,有利于帶動產業低碳轉型。

其次,本文將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以及兩者的交互項同時加入回歸方程,并將方程設定為如下形式:

lciit=θ0+θ1d1it+θ2d2it+θd1it×d2it+∑δXit+μi+ηt+εit[JY](4)

其中,d1it×d2it表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的交互項。

之后,根據式(3)(4)重新進行估計,結果見表6。根據第(1)列結果可知,當同時加入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時,前者對產業低碳轉型依然無明顯的積極影響,后者則能顯著降低產業碳排放量,對產業低碳轉型具有顯著積極影響。根據第(2)列結果可知,當進一步引入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虛擬變量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虛擬變量的交互項時,政策協同的交互項對產業低碳轉型的估計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低碳政策協同能顯著降低產業碳排放量,對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具有顯著積極影響,而且該積極影響比單獨實施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更大且更顯著,從而肯定了低碳政策協同帶來的作用效果。

(四)內生性檢驗

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可能是根據城市特征決定的,"而非隨機產生,"城市產業低碳轉型

可能受到城市特征的影響,這就使得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和核心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關系。因此,本文在基準回歸方程中引入了一系

列城市層面的控制變量,并且控制了城市個體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盡可能降低因遺漏變量導致的內生性偏誤。除此之外,本文還將通過以下兩種方法緩解內生性問題。

第一,本文對模型中的所有控制變量均采用上一期指標,降低變量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問題,避免內生性偏誤對回歸結果可信度帶來的不利影響,回歸結果見表7第(1)列。此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說明低碳政策協同很好地抑制了產業碳排放,對推動產業低碳轉型具有積極影響。

第二,采用工具變量法緩解本文的內生性問題。碳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空氣流通之間存在緊密的負相關關系,即空氣流通性強,污染物擴散快,碳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會降低;反之,空氣流動性弱,污染物擴散慢,由碳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將會比較嚴重。對此,本文嘗試采用城市空氣流通系數的自然對數作為低碳試點政策的工具變量(IV)。一方面,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一定的情形下,城市空氣流通系數越小,檢測的污染濃度越大,政府越有可能加大環境規制力度[6,30]REF_Ref176594664rh*MERGEFORMAT,那么,該城市入選低碳城市試點的概率就越大,滿足相關性假設;另一方面,空氣流通系數并不會直接影響城市產業低碳轉型,滿足外生性假設。對此,根據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計結果見表7第(2)(3)列。第一階段回歸結果顯示,工具變量與低碳政策協同之間顯著負相關,與本文分析的低空氣流通抑制污染物擴散,進而導致政府更容易采取低碳政策進行干預的邏輯一致。第二階段回歸結果顯示,在考慮工具變量之后,國家低碳政策協同依然會顯著抑制產業碳排放,并有效促進產業低碳轉型,這也是對前文結論的一個佐證和肯定。

為了保證基準結論的穩健性,本文對政策協同變量重新進行測度,同時剔除了僅實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樣本和僅實施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的樣本,將同時實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的城市樣本作為新的處理組,其他樣本視為控制組,并根據基準模型重新進行回歸,所得結果見表8第(1)列。此時,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顯著抑制產業碳排放,有效促進產業低碳轉型,與基準模型所得結論一致。

2.替換被解釋變量

為了檢驗低碳政策協同有助于帶動中國產業低碳轉型這一基準結論是否穩健,本文以產業碳排放的增長率作為新的被解釋變量重新對基準方程進行回歸,結果見表8第(2)列。此時,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指數增長率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協同能顯著抑制產業碳排放,對加快推進產業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具有顯著促進作用,肯定了前文的研究結論。

3.1%雙邊縮尾

為了避免回歸結果可能受制于離群值的影響,本文對除虛擬變量以外的所有變量均采用1%雙邊縮尾,剔除異常值給回歸結果帶來的偏誤,并重新進行回歸,所得結果見表8第(3)列。此時,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依然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再次驗證了本文的研究結論。

4.縮短研究跨期

為了盡可能減小因金融危機等重大經濟事件對研究結論帶來的影響,本文選取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且距離低碳政策實施年份較為接近的樣本(2009—2021年)重新進行回歸,所得結果見表8第(4)列。此時,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碳排放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帶動產業實現低碳轉型,進一步佐證了前文研究結論的穩健性。

(六)動態效應檢驗

一般而言,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存在時滯。在實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之后,政策協同效果是否會在時間上存在時滯,并呈現出伴隨時間演進,政策協同效果逐漸增加的客觀事實,還需結合統計數據進行檢驗。對此,本文加入動態效應檢驗,將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以及兩者的協同項分別取滯后一期、"滯后兩期和滯后三期進行回歸,"結果見表9。

伴隨政策實施時間的延長,國家低碳政策協同項對產業單位產值能耗的抑制作用逐漸增大,對產業低碳

轉型的促進作用逐漸增加,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的效果逐漸增強。

五、作用機制檢驗

根據低碳政策協同影響產業低碳轉型的理論機制,資源配置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和市場競爭效應是不是低碳政策協同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的傳導機制,需分別進行實證檢驗。

1.資源配置效應檢驗

實施低碳政策會帶動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入低碳部門,最終以資源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促進產業低碳轉型。本文借鑒白俊紅等[31]REF_Ref176595739rh*MERGEFORMAT的做法,測度人力資本錯配指數、資本錯配指數以及勞動力錯配指數,并以資源錯配指數反向表征資源優化配置程度,檢驗低碳政策協同帶動產業低碳轉型的資源配置效應,回歸結果見表10。低碳政策協同能顯著抑制人力資本錯配和資本錯配程度,但對勞動力錯配尚未表現出顯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依據產業低碳轉型指標的均值對總樣本進行分組回歸后,結果顯示在產業低碳轉型水平較高組,勞動力資源配置效應會發揮顯著的作用。這說明低碳政策能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效應帶動實現產業低碳轉型,且這種資源優化配置效應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本和資本方面,而勞動力配置效應僅在產業低碳轉型水平較高組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從而很大程度上驗證了理論假說2。

2.技術創新效應檢驗

低碳政策的實施與推廣,會在加快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倒逼企業革新技術,通過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帶動產業低碳化轉型。對此,本文借助《中國城市和產業創新力》報告中的城市創新指數,對低碳政策協同帶動城市產業低碳轉型的技術創新效應進行檢驗,回歸結果見表11第(1)列。此時,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顯著增強城市技術創新能力,肯定了技術創新是低碳政策協同促進產業低碳轉型的有效路徑,從而驗證了理論假說3。

3.市場競爭效應檢驗

低碳政策在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城市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上,能否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力,并更好地帶動產業實現低碳轉型,需對其進行實證檢驗??紤]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借鑒侯建等[29]REF_Ref176595426rh*MERGEFORMAT的做法,采用地級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作為市場競爭程度的代理變量,檢驗低碳政策協同促進產業低碳轉型的市場競爭機制,回歸結果見表11第(2)列。此時,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為正,但在統計上不顯著。而在筆者依據產業低碳轉型指標的均值對總樣本進行分組回歸后,第(4)列結果顯示在產業低碳轉型水平較低組,市場競爭效應會發揮顯著效果,一定程度上說明增強市場競爭效應是低碳政策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的渠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理論假說4。

六、異質性檢驗

1.產業異質性

盡管前文結論已經穩健地得出低碳政策協同有助于降低產業碳排放,進而能有效帶動產業低碳轉型,但由于不同產業之間存在不同的資源利用特征,實施國家低碳政策對不同產業的低碳轉型是否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有必要對其進行檢驗。對此,本文分產業測度了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五大產業的碳排放量,并分別對其進行回歸。表12結果顯示,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的碳排放均表現出顯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推動這五大產業低碳轉型。而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碳排放雖然具有抑制作用,但在統計上不顯著。這說明國家低碳政策協同能顯著帶動產業實現低碳轉型重點體現在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這五大產業,而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低碳轉型的帶動作用尚不顯著,這可能意味著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原本碳排放就不高,因此由低碳政策協同所帶來的低碳轉型邊際效應也會相應較小。

2.區域異質性

中國疆域廣袤,位于不同地區的城市具有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情況,低碳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也將會產生不同的政策效果。對此,本文將城市劃分為東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然后分別考察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區域異質性,回歸結果見表13。此時,低碳政策協同對中國產業碳排放均表現出抑制作用,且對中西部城市產業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更為顯著,這說明協同實施低碳政策極大地抑制了中西部城市以資源投放為主的粗放型生產方式,使中西部城市在資源配置、技術創新以及市場競爭等方面均具有比東部城市更加顯著的改觀,故由此帶來的產業低碳轉型效應也更加明顯。

3."城市類型異質性

通常情況下,低碳政策的實施對本地區以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資源型城市的影響更大,但低碳政策可能對不同類型資源城市的低碳轉型影響存在差異。此處,本文根據《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對城市的劃分類型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參見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547140.htmHYPERLINK\"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547140.htm\"。資源型城市類型:成長型城市(31個,其中地級行政區20個)、成熟型城市(141個,其中地級行政區66個)、衰退型城市(67個,其中地級行政區24個)、再生型城市(23個,其中地級行政區16個)。,分別從成熟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進行分類回歸,所得結果見表13。此時,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成熟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的產業碳排放均具有顯著抑制作用,能有效帶動這兩種類型資源城市的產業低碳轉型。

七、結論與政策建議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是強化政策實施效果的有力手段。當下,在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增強低碳政策協同作用效果是推動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本文結合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采用1994—2021年285個地級市面板數據系統研究國家低碳政策協同對中國城市產業低碳轉型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發現: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產業低碳轉型尚無顯著促進作用,而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能顯著促進產業低碳轉型;當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政策協同發揮作用時,很大程度上會通過資源配置效應、技術創新效應和市場競爭效應對產業低碳轉型產生更大更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且該促進作用在不同產業類型、城市區域以及資源城市類型之間會產生差異化影響。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未來要進一步激發國家低碳政策促進產業低碳轉型,帶動經濟實現全面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需從三方面做起。

首先,強化低碳政策協同對產業低碳轉型的積極帶動作用。其一,適度擴大低碳政策試點范圍,不斷優化低碳試點城市和試點園區建設規劃,進一步增強低碳政策對產業低碳轉型的積極作用;其二,強化碳排放檢測與信息公開,加大對低碳理念的宣傳,積極探索多元化低碳發展方式,破除各項低碳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和壁壘,努力將低碳政策效果落到實處,保障低碳政策對產業低碳轉型的積極帶動作用;其三,優化多主體低碳政策協同機制,確保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一致性,不斷強化不同類型低碳政策對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協同效應,最大限度釋放低碳政策潛在的積極影響。

其次,暢通低碳政策協同帶動產業低碳轉型的作用渠道。本文研究顯示,低碳政策協同主要通過降低資源錯配和增強技術創新帶動產業低碳轉型。一要加快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進程,促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降低資源錯配程度,暢通低碳政策協同促進產業低碳轉型的資源配置渠道;二要加大對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積極構建和完善具有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為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提供有力支撐,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機制對產業低碳轉型發展的引擎作用。

最后,強化低碳政策協同對不同產業碳排放的抑制作用與平衡作用。一是建立和優化低碳產業體系,強化低碳政策協同對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保持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的低碳排放特征,有效助力各行業低碳、平衡發展;二是因地制宜布局低碳政策試點范圍,特別是在低碳政策協同作用效果較好的中西部地區以及成熟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通過低碳技術的研發與使用,強化各產業之間低碳關聯,降低不同產業之間因交易成本而產生的環境負效應,切實帶動低碳政策扎實落地,實現全產業鏈低碳轉型,為“十四五”時期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邵帥,尹俊雅,范美婷,等.僵尸企業與低碳轉型發展:基于碳排放績效的視角[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10):89108.

[2]劉偉.中國式現代化與低碳綠色發展[J].學術月刊,2023(1):3947.

[3]DU"K"R,"LI"P"Z,"YAN"Z"M."Do"green"technology"innovations"contribute"to"carbon"dioxide"emission"reduction?"Empirical"evidence"from"patent"data[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19,"146:"297303.

[4]周小亮,宋立.中國工業低碳轉型:現實分析與政策思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2(8):2241.

[5]張杰,付奎,劉炳榮.數字經濟如何賦能城市低碳轉型:基于雙重目標約束視角[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2(8):323.

[6]史丹,李少林.排污權交易制度與能源利用效率:對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測度與實證[J].中國工業經濟,2020(9):523.

[7]徐佳,崔靜波.低碳城市和企業綠色技術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20(12):178196.

[8]韋東明,顧乃華.城市低碳治理與綠色經濟增長:基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準自然實驗[J].當代經濟科學,2021(4):90103.

[9]王鋒,葛星.低碳轉型沖擊就業嗎:來自低碳城市試點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22(5):8199.[ZK)]

[10][KG*2][ZK(#]劉海英,郭文琪.碳排放權交易政策試點與能源環境效率:來自中國287個地級市的實證檢驗[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7286.

[11]余瀾,張兵兵,閆志俊.環境立法如何驅動城市低碳轉型[J].財經研究,2022(9):1831.

[12]ZHANG"W"J,"HONG"M"Y,"LI"J,"et"al."An"examination"of"green"credit"promoting"carbon"dioxide"emissions"reduction:"a"provincial"panel"analysis"of"China[J]."Sustainability,"2021,"13(13):121.

[13]CALEL"R,"DECHEZLEPRETRE"A."Environmental"policy"and"directed"technological"change:"evidence"from"the"European"carbon"market[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16,"98(1):"173191.

[14]YANG"Z"B,"FAN"M"T,"SHAO"S,"et"al."Does"carbon"intensity"constraint"policy"improve"industrial"green"production"performance"in"China?"A"quasiDID"analysis[J]."Energy"Economics,"2017,"68:"271282.

[15]HERING"L,"PONCET"S."Environmental"policy"and"exports:"evidence"from"Chinese"cities[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14,"68(2):"296318.

[16]韓超,崔敏.“雙碳”目標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內在沖突、機遇與應對[J].天津社會科學,2022(4):8392.

[17]黃棟.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政策協同創新[J].求索,2021(5):160169.

[18]趙晶,遲旭,孫澤君.“協調統一”還是“各自為政”:政策協同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22(8):175192.

[19]柳卸林,楊培培,丁雪辰.央地產業政策協同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于創新生態系統視角[J].中國軟科學,2023(11):3853.

[20]程龍,唐恒.環境政策與知識產權政策協同對綠色金融發展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4(6):876885.

[21]CHENG"J"H,"YI"J"H,"DAI"S,"et"al."Can"lowcarbon"city"construction"facilitate"green"[JP2]growth?Evidence"from"China’s"pilot"lowcarbon"city"initiative[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9,"231:11581170.

[22]宋弘,孫雅潔,陳登科.政府空氣污染治理效應評估:來自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經驗研究[J].管理世界,2019(6):95108.

[23]朱光喜.政策協同:功能、類型與途徑:基于文獻的分析[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5(4):2026.

[24]PORTER"M"E,"VAN"DER"LINDER"C."Toward"a"new"conception"of"the"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relationship[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5,"9(4):97118.

[25]陳詩一.中國的綠色工業革命:基于環境全要素生產率視角的解釋(1980—2008)[J].經濟研究,2010(11):2134.

[26]鄢哲明,杜克銳,張寧.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與碳減排:基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視角[J].環境經濟研究,2022(1):5677.

[27]李平,簡澤,江飛濤.進入退出、競爭與中國工業部門的生產率:開放競爭作為一個效率增進過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9):321.

[28]侯建,陳恒.中國高專利密集度制造業技術創新綠色轉型績效及驅動因素研究[J].管理評論,2018(4):5969.

[29]余壯雄,張婕,董潔妙,等.綜合保稅區政策推動出口企業轉型升級了嗎?[J].統計研究,2022(8):5371.

[30]張兵兵,周君婷,閆志俊.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來自三批次試點政策實施的準自然實驗[J].經濟評論,2021(5):3249.

[31]白俊紅,劉宇英.對外直接投資能否改善中國的資源錯配[J].中國工業經濟,2018(1):60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99久久性生片|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77777| 欧美h在线观看|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人妻21p大胆|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99热最新网址|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热九九精品| 亚洲aaa视频|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毛片手机在线看| a天堂视频| 午夜啪啪网|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91视频|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97色在线| 在线国产91|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日韩区欧美区|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婷婷六月色| 婷婷亚洲天堂|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色婷婷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国产在线日本|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