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作用。閱讀活動不單單出現于語文學科,在數學學科中同樣占據著重要地位。小學時期是打好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從多角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概念與題意。本文基于“以讀助思”主題,研究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策略,旨在通過全方位分析閱讀能力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提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建議。
一、數學閱讀的內涵
數學閱讀活動實際上是一種數學語言和認識,也可以看作是數學文化的體現。數學閱讀是一種特殊的閱讀形式,它不僅涉及對文字的理解,還包括對數學符號、公式、圖表和邏輯關系的解讀。這種閱讀方式要求讀者具備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數學閱讀,學生能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思維。
數學閱讀是對數學語言的理解過程。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精確性,學生需要準確理解每一個符號和術語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不僅包括對基本概念的掌握,還涉及對復雜公式的解讀和推導。
數學閱讀是對邏輯結構的把握。數學內容通常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學生需要厘清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理解定理的證明過程和推理步驟。這種邏輯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嚴謹的思維方式。
二、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數學閱讀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的認知活動,它不僅有助于讀者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培養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審美觀。因此,教師要基于“以讀助思”主題,深入探索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緊緊圍繞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探索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實踐價值,以價值為引領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感知能力,以加深學生數學知識理解。
第一,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幫助學生深入把握習題內涵,提高解題效率。第二,小學時期的數學教學是學生奠定基礎的關鍵階段,教師應通過提高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題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習題訓練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數學語言具有邏輯性與抽象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運用數學語言,使學生在閱讀中建立邏輯思維,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到“閱讀”這一概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交流、合作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表達與數學素養。因此,教師需在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教學中,應重視閱讀技巧強化、閱讀方式轉化、課外閱讀拓展,圍繞多視角、多層次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性閱讀思維,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真正落到實處,并借助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閱讀變得更具創新性、有效性,從而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一)重視技巧,鼓勵質疑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強調不僅要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與分析問題能力,還要發展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以強化學生閱讀素養,鍛煉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閱讀技巧的強化,鼓勵學生質疑、反思、推理,立足學生閱讀視角,以閱讀為基本,讓學生獨立獲得數學新知。教師還應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引導,使學生能通過閱讀實現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
1.審題過程中善用閱讀比較
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運用閱讀比較,使學生積極參與審題環節,以提高學生審題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題目的對比分析,找出題目的關鍵點和差異之處。這種比較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疑問,培養學生質疑精神。質疑是思維的起點,通過質疑,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訓練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總之,在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中,教師需要圍繞審題展開比較閱讀,通過比較閱讀來培養學生質疑精神,以加深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2.閱讀分析中深入剖析問題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數學題目時進行多層次的分析。這包括對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數字關系以及隱含條件的細致解讀。通過對題干的反復閱讀和逐句解析,學生可以更準確地把握題目的要求和核心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深入剖析問題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系列邏輯推理活動,如數學謎題、邏輯游戲等,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的思維模式。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分析中,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問題和解決方案。通過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能更清晰地理解和表述數學問題,進而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總之,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層次、多角度的策略。通過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并且教師還要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使學生能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3.限時訓練中促進閱讀專注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還能增強學生在其他學科中的閱讀技能。限時訓練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通過以下策略來促進閱讀專注。教師要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是關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數學水平,設定合理的閱讀時間目標。剛開始接觸閱讀時,可以設置較短的閱讀時間,如每次5到10分鐘;而針對高年級學生,則可以延長至15到20分鐘。通過這種分階段的時間管理,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專注力。教師還要提供結構化的閱讀材料。數學閱讀材料應具有清晰的邏輯結構,包含逐步展開的概念和例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內容。教師可以在限時訓練前,為學生提供一份詳細的閱讀指南,列出關鍵概念、公式和例題,指導學生有重點地進行閱讀。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限時訓練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應設立閱讀記錄本,讓學生記錄每次閱讀的內容和心得,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反思能力。
(二)注重轉化,優化分析
轉化思想是數學學習中常見的形式,無論是概念還是數學公式,都需要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以實現思想的轉化,使學生學會針對問題分析知識內容。在數學轉化指導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圍繞生活實際、獎懲制度、質疑反思來拓展學生閱讀思維,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以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創新學生閱讀過程。
1.聯系生活,調動學生數學閱讀興趣
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來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效圍繞生活實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引領下調動閱讀的積極性。生活中的購物折扣計算、旅行中的距離和時間計算等,都可以作為數學閱讀的素材。這類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閱讀興趣。總之,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這種策略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更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
2.設置獎懲,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獎懲機制的設定應科學合理,既能激勵學生,又能避免過度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進度和質量,設置不同的獎勵等級,如閱讀之星、進步之星等。這些獎勵可以通過頒發證書、小禮物或者額外的課堂活動時間等形式來實現。同時,教師還應設立一定的懲罰措施,如未完成閱讀任務的學生需要進行額外的閱讀練習或者參與課堂上的閱讀分享活動,以此來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實施獎懲機制時,教師應注重公平性和透明度。獎勵和懲罰的標準應明確,并且在班級內公開,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獎勵或面臨相應的懲罰。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的閱讀比賽或閱讀分享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競爭意識,幫助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自律負責的學習態度。
3.鼓勵質疑,拓展學生數學閱讀思維
培養質疑精神是提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關鍵。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數學文本時主動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質疑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圍繞開放性問題促進學生閱讀思考,幫助學生在閱讀思考中互相討論、質疑,加深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數學閱讀思維是另一個重要策略。數學閱讀不僅僅是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還需要通過圖表、公式和符號等多維信息來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關注圖表、公式和符號,并學會從這些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數據。以此圍繞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可拓展學生整體閱讀思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學生深度學習。
(三)課外閱讀,重點拓展
數學不僅僅是數學和符號的世界,更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教師需要從知識拓展展開重點強化,圍繞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引導學生深入參與閱讀環節。并且教師還應圍繞學生興趣點組織多種形式的閱讀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學習內容,在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拓展學生閱讀思維,推動學生閱讀遷移與知識應用。
1.知識拓展,促進學生閱讀深思
數學閱讀不僅是理解數學符號和公式,還需要能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用語言描述數學問題和解決方案,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內容,還能提高學生在閱讀數學文本時的理解力和表達力。同時,數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如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數學概念,或者通過歷史故事來介紹數學的發展。這種方法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建立更廣泛的知識網絡,從而提高數學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此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提升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問題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和思考。以此通過知識拓展促進學生深度閱讀,培養學生閱讀啟思能力。
2.知識應用,推動學生閱讀遷移
教師應設計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數學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應包含豐富的背景信息和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教師需引導學生閱讀關于購物、旅行或家庭理財的故事。以此,學生不僅能學習數學知識,還能理解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相關的數學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和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分享各自的閱讀經驗和心得,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閱讀過程的指導和評價。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如抓住關鍵詞、邊讀邊思考和做筆記等。在評價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和閱讀效果,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以此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數學閱讀能力。
四、結語
總的來說,葉圣陶先生曾言:“教學的目的是不教。”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讓學生科學、準確地閱讀數學定理、習題、概念與公式,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能力提升與思維鍛煉。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挖掘題目、概念中的蘊含的信息,促使學生深入剖析題目中的含義,使學生在閱讀中將復雜知識點簡化、淺顯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系菏澤市2024年度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新課標下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2437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