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爾集團背景介紹
海爾集團創立于1984年,自創立以來,海爾集團緊跟時代步伐,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抓住產業機遇。數十年的積淀,使海爾集團在家用電器領域中居于領先地位,同時也在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其經營管理經驗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海爾集團總部設在山東青島,原為青島冰箱廠,1993年11月在上海證交所掛牌,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各種家用電器的專業公司。海爾始終遵循“以用戶為是,以自己為非”的經營理念和“人是目的、有生于無”的企業價值觀,對經營模式、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其實力及全球市場地位不可小覷。
另外,海爾公司在國際市場上一直非常重視自主創新,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取得了許多海外收購的成績。通過“全球共享協作”模式,對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行了有效的優化配置。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實力、研發能力和市場布局,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海爾集團現已躋身家電行業領軍地位,致力于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卓越解決方案,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體驗。海爾憑借其全球獨一無二的物聯網生態品牌地位,已連續三年榮登BrandZ全球百強品牌榜,同時在歐睿國際發布的世界家電品牌排名中,海爾連續多年穩居榜首。
在全球范圍內,海爾建立了
創新生態體系、超過20個工業園、100多個制造中心以及20多萬個銷售網絡,業務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超過10億用戶家庭提供服務。海爾集團攜手全球頂尖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端品牌、場景品牌與生態品牌,構建了涵蓋衣食住行康養醫教等領域的物聯網生態圈,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二、海爾集團科學戰略決策
1.海爾集團戰略階段變更
隨著時代機遇的不斷發展,海爾集團始終一步一個臺階,一步一次升級,技術、品牌、文化與時俱進,形成無法超越的海爾品牌“熱帶雨林”。海爾集團在環境的不斷變更下,始終與時俱進,不斷科學地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推動海爾集團持續轉型發展,在時代洪流中不斷成長,使其在市場上始終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至今為止經歷了六個戰略階段:
(1)名牌戰略階段(1984—1991年)
海爾創始人張瑞敏,為使員工認識到品質的重要,銷毀了劣質冰箱,告誡全體員工注重品質的重要性,海爾集團由此正式步入了“名牌戰略”時代。海爾集團建立了一套嚴謹的生產流程,以保證生產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運行。1987年,WH0舉辦了10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投標,海爾公司力壓所有競爭者,首次獲得了國際投標的勝利。
1988年,海爾公司推出的雙門式冰箱,榮獲工信部“國家優質產品獎”。1989年,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許多家用電器都進行了大減價,而海爾卻憑借其優質的品牌優勢,提價了 12% ,依然暢銷不衰。海爾集團在1990年榮獲“創新獎”和“經營管理獎”等諸多殊榮,可見海爾集團在經營管理方面的積淀,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多元化戰略階段(1991—1998年)
在這一階段,海爾集團開始從專注于電冰箱產品的專業化經營,逐步擴展到其他相關家用電器領域。這一轉變是基于海爾在電冰箱領域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品牌優勢。海爾遵循“東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則,逐步進入空調、冷柜、洗衣機、彩電等家電產品領域,每1-2年便成功推出并做好一種新產品。到1998年,海爾的重要家電生產線已接近完整,且產品從外觀單一的冰箱,發展為一系列的白色、黑色、米色家電,最終擁有86大門類130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這一時期,海爾不僅鞏固了在家電行業的領先地位,還通過多元化戰略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
(3)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2005年)
在年營業額沖擊200億元人民幣的1999年,海爾開始實施國際化戰略,不僅涉獵家電行業,開拓了醫藥、房地產和人壽保險等。這一戰略轉變不僅體現了海爾對市場需求和外部環境變化的敏銳洞察,還代表了其尋求新增長點的決心。截至2008年底,海爾涉足的領域已經擴展到家電、IT、家居、生物、軟件、物流、金融、旅游、房地產、通信、電器產品、數字家庭、生物醫療設備13個產業群。通過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海爾不僅實現了業務和市場的多元化,還通過跨行業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4)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5—2012年)
海爾積極拓展全球市場,通過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營銷中心,形成全球化的生產和銷售網絡。海爾注重本土化運營,通過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和文化,推出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大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通過贊助國際頂級賽事、參與國際展會等方式,提升海爾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譽度。例如,海爾贊助了奧運會、中網、法網等賽事,以及與羽毛球賽事的合作。
(5)網絡化戰略階段(2012—2019年)
2012年,“人單合一”模式的推出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12年,海爾集團創業28周年紀念慶典暨第五個發展階段戰略主題發布會在青島舉行。會上,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總結了創業28年來的發展歷程,并根據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提出了第五個發展階段戰略主題網絡化戰略。海爾的網絡化戰略階段是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通過這一戰略的實施,海爾成功實現了向互聯網公司的轉型,并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
(6)生態品牌戰略階段(2019年至今)
2019年,海爾集團成功躋身“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并首次推出了“物聯網生態”這一全新品類。到2020年,海爾集團再次人選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成為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且排名相較于前一年有所提升。此外,海爾集團還榮獲了BrandZ頒發的全球首個“物聯網生態品牌”獎項,這一榮譽彰顯了國際社會對海爾集團品牌創新能力的認可與肯定。
2.海爾OEC管理戰略
海爾從一家規模較小的工廠,年年虧損,發展成為全球享有知名度的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這與其自身的堅持和不斷的創新精神是分不開的。海爾一直以來堅守的OEC經營方式,使海爾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本質上講,OEC管理強調將公司日常任務細化到每位員工每天的每一項具體工作中,并注重實時監控與調整。具體而言,這意味著要確保每天都有專人負責各項事務,實現全面覆蓋、責任到人,同時依據工作效果進行管理和根據考核評估員工表現,OEC管理的核心在于“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OEC 管理模式的形成,根源在于兩個方面:第一,泰勒的管理理念。泰勒提出的“效率優先”理念,注重規范化操的作程序,科學的操作方式,激勵的薪酬體系,對初創階段效率低下、經濟效益不佳的海爾來說,很有必要。第二,中國傳統文化構成了OEC的另一重要靈感來源。海爾集團的領航者張瑞敏,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引用古語:“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也。”這句話強調了人唯有通過不斷自我反思與回顧,方能克服惰性,抵御外界誘惑,保持內心的堅定與清明。做人如此,做企業亦是如此。張瑞敏根據自已深刻的見解,提出了著名的“球體定律”,他用一個斜面的球面形容一個公司在大市場環境下的狀況,這個過程既要承受外界的壓力,又要承受內部人員的慣性抵抗,要想維持這個世界的均衡,就需要加強內部基礎管理,增強止退力,才能在市場中持續成長。因此,基于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和張瑞敏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球體定律”,提出了“OEC”經營模式。
三、數字金融背景下海爾集團改革策略
1.數字金融
當前,我國的數字金融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數字化技術已滲透到金融業的方方面面,數字金融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數字金融產業運用數字化技術,突破了傳統的金融服務局限,借助數字化技術,提升了交易效率,即便是在邊遠地區,也可以享受到高效率、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拓寬了金融服務的范圍,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數字金融服務。
2.海爾生態戰略轉變
(1)海爾生態戰略介紹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消費者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海爾敏銳地洞察到這一趨勢,提出了生態戰略,旨在通過構建開放的生態系統,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網絡化戰略使海爾實現了從制造產品到孵化創客的轉型,而生態戰略則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迭代,海爾從傳統的商品交易轉型成為與客戶之間的價值共創。
海爾生態戰略的核心是“鏈群合約生態圖”,這是海爾向物聯網時代轉型的戰略框架圖。鏈群是由小微節點依靠平等互利的契約自發鏈接而成的小微群,致力于打破小微間的各自為政,滿足用戶復雜的場景需求。鏈群合約則是對鏈群內各節點實施有效激勵、約束和協調,使各個小微節點互相監督、高效協作并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契約設計。海爾通過“鏈群合約”機制,實現了生態系統內各節點的協同作戰和共創價值。同時,海爾還提出了“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即員工的價值實現與創造的用戶價值合一。這一模式進一步激發了員工的創新活力,推動了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
布局智慧住居產業:海爾抓住物聯網時代的機遇,積極布局智慧住居產業,推出了三翼鳥等全場景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品牌。三翼鳥不僅為用戶提供智能家電,還能夠提供智慧客廳、智慧廚房、智慧臥室等全場景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滿足了用戶對智能家居的多元化需求。
構建開放生態系統:構建開放的生態系統,是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生態共創、價值共享的共贏關系。通過智能交互引擎,實現供需高效匹配,實現生態各方價值的最大化。
推動數字化轉型:海爾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數字化轉型,通過數據分析和用戶反饋,更準確地了解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海爾還基于區塊鏈原理探索出了鏈群合約應用程序(即“鏈群合約App”),實現了生態系統內各節點的數字化協同和高效管理。
強化科技創新:海爾注重科技創新,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和資源,推動新技術在生態系統中的應用和落地。海爾在全球布局了多個研發中心和制造中心,以全球資源加速中國創新,引領全球產業發展趨勢。
根據海爾官方公布的數據,從整體業績來看,其品牌生態收入呈現驚人的增長態勢,同比增長超過 75% 總收人達到151億元以上。海爾在智能技術的驅動下,生態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就。
海爾是一個典型的生態發展領導者,其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個商業生態體系的未來發展方向與走向,并展示了一個準確而有效的生態戰略制訂與執行流程。
(2)生態戰略前景
隨著市場與環境的結構性變化,產業的邊界不斷模糊,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采用生態戰略,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通過構建與外部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政府等形成的互動關系網絡,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不僅有助于企業獲取更多創新資源和機會,還能拓展市場空間,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生態戰略鼓勵企業與創新型企業、研發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通過與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企業能夠獲取到更多創新思路、技術和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不僅有助于企業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還能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和轉型。
企業采用生態戰略的前景是廣闊而充滿機遇的,通過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創新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通過與其他參與者的緊密合作和共同發展,實現共贏的局面。
四、結語
張瑞敏作為卓越企業家,其企業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不斷靠近。作為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他的遠見卓識、抓住機遇的決心和能力,都是難能可貴的精神存在。在時代劇變的歷史洪流下,不斷根據現實情況改變戰略決策和管理理念,使海爾集團多年來仍舊處于世界一流品牌的地位。為了順利且高效地實現智能化轉型與全面升級,企業不僅需要密切關注并緊跟海爾等行業先行者的步伐,更要勇于突破,力求在某些方面實現超越。這意味著,企業需深入剖析自身的獨特優勢與發展需求,量身定制一套既前瞻又切實可行的生態戰略。通過精準的戰略布局,企業逐步在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構建起更加開放、協同、可持續的生態體系。這不僅將極大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將在行業內樹立新的標桿,引領整個行業邁向更加繁榮、多元、生態發展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
[1]陳芳.家電巨頭海爾智家造就中國制造一流品牌[N].上海證券報,2024-10-08(4).
[2]靳沅瑛,何龍斌.家電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案例研究—以海爾智家為例[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4(9):149-151.
[3]涂智蘋.美的與海爾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比較分析及其啟示[J].商場現代化,2024(19):26-28.
[4]戚哲源.ESG表現對企業發展能力的影響研究——以海爾智家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24(16):67-70.
[5]趙佳,曹妹.供應鏈視角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優化研究—以海爾公司為例[J].中國儲運,2024(7):83-84.
[6]張仁沖,劉芳.“雙碳”背景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績效的影響——以海爾智家為例[J].全國流通經濟,2024(12):189-192.
[7]田一然.數字化轉型對家電企業價值影響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財經大學,2024.
[8]柳云飛.數字化轉型對盈余管理影響及路徑分析一以海爾智家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財經大學,2024.
[9]李睿.海爾智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24.
[10]韓星媛.海爾智家ESG實踐及效果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24.
[11]劉曉慧.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下海爾智家企業價值評估[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14(5):231-234.
[12]圓夢.海爾智家啟動綠碳計劃,四大煥新主張助力美好生活[J].電器,2024(5):55.
[13]趙迪.平臺企業ESG實踐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及作用路徑研究—以海爾智家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