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到“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質疑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是學生深入探究數學知識所需要的能力。“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即便是學生不會質疑,教師也應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并嘗試解決自己的問題,最終達到沒有疑問的地步。這樣才能學無止境,才能促進學生保持持續進步的狀態,推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其深入探究數學知識,并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為學生打開數學學習的新視野,讓學生在質疑中不斷成長,提升數學綜合素養。
一、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必要性
(一)推進數學思維能力發展
質疑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提出疑問,讓學生開始主動思考,嘗試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使他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更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同時,當學生在面對難題、知識等開始質疑時,就是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過程,他們開始學會不盲從權威,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來驗證結論的正確性。這種能力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能幫助學生在多元信息中辨別真偽,做出明智的判斷。在這種環境中,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相互質疑和討論,能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并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其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路人和輔助者,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疑問,并幫助他們在討論中找到合理的解釋,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局限,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質疑和探討,學生能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實現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長期專注探究精神
質疑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中對已知知識提出疑問和進行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模式至關重要。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在教學中的問題解決和邏輯推理為學生提供了質疑和探究的豐富素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懷疑和驗證,以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長期專注的探究精神,即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持續關注問題,深入探究,不斷追求解決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和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或采用項目式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導他們在活動中主動尋求解決方案,有效培養學生的持久關注力和深入探究的習慣。長時間的專注探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耐心和堅持,使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不慌不忙、條理清晰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明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主動開展學習活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換言之,教育教學活動應關心學生的自身成長及其發展,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質疑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深入理解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挑戰現有知識,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促使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質疑是自主學習的前提,能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尋找答案,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質疑、反思和總結,逐步理解數學概念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要點
(一)激發質疑興趣
教師應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使他們感受到質疑是一種積極的學習行為,而不是錯誤或干擾。通過設計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需要通過示范質疑的過程,展示如何從一個問題中引申出更多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激發更多的質疑興趣,以便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給予質疑空間
第一,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引導性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促使他們主動思考,以便于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第二,教師需要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和不同的見解。當學生質疑時,教師不應立即否定或糾正,而是應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和合作來尋找答案。同時,教師需要靈活變通,抓住數學課堂中的每個契機,引導學生提出更深入的問題,比較不同的數學方法、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等,以此推進學生在數學質疑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第三,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或項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質疑和反思,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能夠自我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進一步培養其質疑精神和創新思維。
(三)制造質疑內容
制造恰當的質疑內容是營造質疑環境、激發學生質疑意識的關鍵。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出富有挑戰性和探究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有深度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假設。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富有創意的質疑,而不是簡單的“為什么”。在評價環節,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提出疑問的過程和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結果。通過反饋和點評,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質疑的重要性,并不斷完善學生的質疑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
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創設問題情境,營造良好質疑環境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強化情境設計和問題提出”,以此促進學生在教學活動參與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由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一些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使學生產生質疑的興趣。同時,問題需要緊密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自如應用數學知識驗證現實問題、質疑實際現象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分一分與除法”教學中,教師借助第一個數糖的場景問題“有多少塊糖”拉開該節課的序幕,讓學生能深入情境中,明確該單元所要學習的內容,即探究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學習應用乘法解決現實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深化教學場景,向學生展示一幅小朋友們分蘋果的畫面,畫面中有8個蘋果要分給4個小朋友。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這里有8個蘋果要分給4個小朋友,那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個蘋果呢?大家先自己想想辦法分一分哦。”當學生開始思考和操作后,教師繼續追問加深情境引導:“那如果是10個蘋果分給5個小朋友呢?你們是怎么分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呢?”讓學生產生疑問,并且誘導學生主動提出:“如果蘋果不一樣大,還能這樣平均分嗎?”“要是小朋友的人數比蘋果個數還多怎么辦呢?”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可以自由思考、敢于質疑的良好環境。
(二)把握關鍵問題,引領學生質疑探究
質疑是學生探究學習、深化理解的重要驅動力,教師需要堅持以問題驅動學生深入學習,能幫助學生建立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發展。通過設計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促使他們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效學習。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購物”教學的情境導入環節,教師通過展示一個擺滿各種商品的商店場景圖,提出“同學們,看到這個商店,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這時候,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這些商品都賣多少錢呀”“我們怎么知道自己帶的錢夠不夠買東西呢”等基于關鍵情境而產生的質疑。教師可以抓住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針對“這些商品都賣多少錢呀”的問題,教師可以順勢引出人民幣的認識以及不同面額人民幣所代表的價值,讓學生明白價格標簽與人民幣面額之間的關系。
當進入到具體的購物計算環節,教師需要將重心放在引領學生總結計算的方法上,如一個筆記本3元,一支鉛筆1元,小明有10元錢,買了一個筆記本和兩支鉛筆后還剩多少錢?在此問題計算結束后,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我為什么要這樣計算?這樣計算存在什么規律呢?”讓學生明確計算人民幣值實際上與所學的加減法規則是一樣的,進率都為十,按照規律計算即可。此外,教師還需要著重提出該單元的重點知識,以此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引領學生質疑探究的方向。
(三)鼓勵大膽提問,及時釋放疑難迷惑
教師要在課堂上創造一個開放和包容的氛圍,讓學生在表達自己的疑惑和看法時不受限制,把自己對學習內容的各種感覺、懷疑在課堂上展現出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數學學習中,錯誤往往是探索的一部分,教師應鼓勵學生接受并分析錯誤,從錯誤中學習,以增強學生面對問題的勇氣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遇到困難,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分步驟地審視問題,找出關鍵的錯誤點,并引導他們如何糾正錯誤,以便于深化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教師需讓學生學會如何合理地質疑,這不僅僅是對答案的質疑,還是對解題過程的反思。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起系統的思考框架,提高邏輯推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先用親切的態度和生動的語言開啟課堂:“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索時分秒這個奇妙的時間世界啦,在這個過程中,你們要是有任何奇怪的想法或者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馬上舉手問老師哦。”營造出和藹親切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大膽質疑的勇氣。當講解時針、分針和秒針的運動規律時,教師可以故意留下一些小懸念或者模糊的表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時針走得很慢很慢,分針走得比時針快一些,那它們之間到底有著什么樣的神秘關系呢?”此時,學生可能就會產生疑問,教師需要抓住此時的契機,采用鼓勵與獎勵的方式鼓勵學生提問,如學生提問:“老師,時針走一大格的時候分針走了多少呢?”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棒,這就是我們要重點探究的內容呢。”以此,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質疑,以教師鼓勵學生、學生帶動學生的步驟活躍整個課堂的質疑氣氛,促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出問題,發揮質疑精神。
(四)提倡質疑表揚,培養學生積極態度
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方向,具有激勵、導向的功能。在課堂評價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采取積極的鼓勵式教學,通過多樣化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質疑信心和勇氣,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質疑是被鼓勵和歡迎的。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提出的有價值問題,哪怕這些問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通過具體而明確的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更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在課堂上設立“最佳質疑獎”或“質疑之星”等激勵機制,表彰那些敢于提出獨特見解和深刻問題的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分享成功的質疑案例,激勵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思維定式。在表揚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質疑過程的肯定,而不僅僅是結果,以真正激發學生的質疑熱情,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全面發展。
以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教學為例,在單元學習之初,教師先展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常見的圖形,以此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認識圖形啦。大家看這些圖形,你們心里有沒有什么疑問呀?比如這個長方形,你們覺得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是你們想知道的?”如果有學生提出問題“長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嗎?”教師要馬上給予表揚:“你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棒!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點呢。”在表揚該學生的同時,也讓其他學生也受到鼓舞,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引導學生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時,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折一折。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會發現:“老師,我量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現長比寬要長,那是不是所有長方形的長都比寬長呢?”教師要驚喜地回應:“你這個質疑太有價值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思考方向。”對那些平時不太敢提問的學生,一旦他們提出哪怕是很簡單的問題,如“三角形有三條邊,那有沒有四條邊的三角形呢?”教師也要給予肯定:“你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這就是非常好的開始。”在整個探究圖形特征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倡質疑并表揚質疑的學生,讓學生明白質疑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以更積極主動地去質疑,提升他們的質疑能力。
四、結語
在新課標下,培養小學生的質疑能力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長期專注的探究精神,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計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同時,通過重點問題驅動、鼓勵學生提問、表揚學生質疑等一系列舉措,讓學生能在數學學習中逐步學會或敢于提問,有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