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特別強調,基礎教育應使學生初步具有獨立生活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培養生涯規劃意識,樹立初步職業發展目標。兩份文件揭示了我國人才觀的轉變和教育觀的改革,為在基礎教育中滲透生涯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契機。
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金斯伯格(E.Gizberg)在其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中提出,11-17歲是個體的職業嘗試時期,該時期的學生能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與興趣,客觀地考慮自己的職業方向,并開始關注不同職業的社會需求、地位及意義。對初中生進行生涯教育,可以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生涯觀及對人生發展的清晰認識。
1初中生物學學科所涉及的職業
生涯教育專家舒伯(D.E.Super)認為,生涯教育不應只是單純在傳統課程外增加的一個科目或課程,而應將職業生涯的理念融入到現有的課程中去。在生物學教學中加入生涯教育能夠讓學生將生物學概念與社會生產建立聯系,有利于學生遷移應用生物學知識,拓展生涯視野,激發對生物學相關職業的興趣。
生物學教材是初中生獲取專業知識的主要來源。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以下簡稱“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
欄目包含了豐富的生涯教育信息[2,“科學家的故事\"\"科學方法\"\"生物學前沿知識\"“科學·技術·社會\"等欄目也包含了部分生涯教育信息(見表1)。

教材中生涯教育資源豐富且涉及職業廣泛,值得教師進行深入探索。教師在生物學教學中融入生涯教育,應立足教材,挖掘生涯教育的可用資源,在目標、內容、教學方式上尋找生涯教育和生物學教學的關聯。
2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課堂實踐
生涯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和實
踐能力等素質,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需求與課程安排的情況下,應嘗試在生物學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滲透生涯教育。
2.1導入式滲透
以職業進行導人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通過創設日常情境,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思考。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一節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分類的一般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生分類能力的培養,需要用到分類能力的職業有超市理貨員、檔案管理員、收納員、圖書管理員等。教師在導入時可展示商店里的各種貨物并提出問題:假如你是一名超市理貨員,該如何將貨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什么?教師以此引出植物學家對植物進行分類的話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節的教學重點是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特別是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師通過創設“絲綢服裝廠收到大量訂單,但現有的蠶絲數量不夠,于是采購部門到各地養蠶人家中去收購蠶絲\"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職業體驗;通過問題“蠶的一生要經歷哪些階段”“蠶絲是蠶一生中哪個階段的產物”“這一階段形成蠶絲的目的是什么\"等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2.2課內式滲透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欄目往往設置在章節的最后,在實際教學中容易被忽略。教師可以利用此欄目進行生涯教育滲透,一方面達到生涯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學習該章節知識在未來能夠從事的職業,幫助學生在現在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活之間建立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輸血與血型”一節中,教師可以利用“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欄目融合生涯教育,在學生學習完不同的血型后,通過創設“行人突發車禍大量失血,群眾紛紛到急診室獻血,急診科醫生要求大家先驗血,符合條件的才可以獻血\"的情境,向學生直觀地展現急診科醫生這一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教師在課中設置課堂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行人、獻血者和急診科醫生并根據所學生物學知識對失血過多的患者進行配對輸血,使學生在情境中遷移應用所學知識,增強職業體驗。
“流動的組織一—血液”一節所涉及的內容是檢驗師、門診醫生等職業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識別血細胞、解讀檢驗報告也是檢驗師、門診醫生等職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學生學習血液的組成和三種細胞的主要功能后,教師向學生展示血常規化驗單。學生扮演門診醫生,根據化驗單上白細胞數量偏高這一數據,結合已學知識分析患者白細胞數量偏高的原因并幫助患者分析病情。在此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體驗了醫生的工作,還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
2.3結尾式滲透
在課堂的結尾滲透生涯教育,更多的是讓學生明白從事一個職業需要具備的品質和精神。教師可以借助“科學家的故事\"欄目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家的生涯經歷,明白科學家選擇自身職業的原因,進而發掘自身的興趣、能力素養,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細菌”一節內容讓學生認識了列文虎克(ALeeuwenhoek)、巴斯德(L.Pasteur)這兩位推動科學進步的科學家。教師可以向學生補充:列文虎克癡迷于磨制各種鏡片,終于用自制顯微鏡觀察到神奇的微小生物,并在當時社會引起巨大轟動;巴斯德為了獲得狂犬病病毒,冒著生命危險在狂犬旁等待,最終研發了狂犬病疫苗和炭疽疫苗。3兩位科學家這種為科學堅持不懈的獻身精神是學生值得學習的職業素質。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節中分析了古人類化石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作用。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不僅涉及生理上的演變,還包括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進步。這些發現是許許多多考古學工作者長期堅持得來的。本節課的結尾,教師可以用訪談考古學家楊泓教授的視頻讓學生深刻體會考古學這門致力于挖掘和闡釋古代文化遺產的學科,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
3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活動實踐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滲透生涯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技能。《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標》)中“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這個學習主題涉及不同的職業體驗,教師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可有效融人生涯教育,開展生涯體驗讓學生親身體驗某種職業并在實踐中學習、感悟和成長。
3.1利用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制作生態瓶
“生態瓶的制作”是《義教課標》學習主題(七)概念9中的任務,該任務旨在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生物
學、物理、數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具有科學探究和跨學科實踐能力。4在這一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從選材、
設計、組裝、驗證、改進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園林景觀設計師的工作及其需要具備的生物學知識。具體的生態瓶制作實踐活動流程如圖1所示。

3.1.1 創設情境
教師展示我國自主研發的“月宮一號”,引出項目背景“人工生態系統”,并提出問題:要設計類似的小型生態系統,需要什么材料?
3.1.2 理論學習
學生通過學習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等相關生物學知識,最終確定材料。
3.1.3 完成項目
教師根據水生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跨學科概念“尺度、比例和數量\"引導學生畫出關系圖,明確各部分的關系。各小組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完成生態瓶的制作并進行觀察記錄,同時關注生態瓶中生物的生長并根據變化思考可能的原因。
“設計并制作能較長時間維持平衡的生態瓶”項目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生成問題,并以園林景觀設計師的身份進行討論、實踐操作,最終完成作品。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既能夠體驗該職業的魅力,又能夠掌握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充分體現了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
3.2利用中草藥,制作驅蚊液、香囊
“利用中草藥,制作驅蚊液、香囊”是結合學校資源并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實踐活動,包括種植中草藥及制作驅蚊液、香囊等系列產品兩部分,學生在活動中既能夠掌握植物學相關知識,又能夠體驗農業技術員和中醫等職業的魅力。
3.2.1種植中草藥
教師利用學校種植基地,基于理論與實際生產的聯系,組織學生種植不同中草藥。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確定驅蚊液中所需材料作為種植對象。通過種植中草藥項目的實施,學生將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了勞動能力。
3.2.2制作驅蚊液、香囊等系列產品
艾草具有獨特的香味,其提取物主要作用于蚊蟲的神經系統,通過阻斷蚊蟲神經信號傳遞功能麻痹神經,從而達到驅蚊效果。薄荷整株可以入藥,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提取薄荷腦后制成的薄荷素油亦可用于香精噴霧及醫藥制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取艾草、薄荷、金銀花等浸泡到酒精中制成驅蚊液,取艾草、薄荷、丁香、紫蘇等制成驅蚊香囊。
“利用中草藥,制作驅蚊液、香囊\"實踐活動包括種植、采摘、晾曬、蒸煮、制作等一系列過程,既是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又是一個完整的探究學習過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在真實情境中開展深度學習的實踐場域5,還讓學生體會了農業技術員日常工作的不易。學生在選擇適合用于驅蚊的材料時,需要對各種中草藥的成分和功效有一定的了解,并像中醫一樣不斷地嘗試不同藥材結合的比例及效果。
3.3制作泡菜,傳承中國味道
“泡菜的制作”是“細菌和真菌”一章中的活動內容,學生在本章學習了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等知識,了解到許多食品的制作需要利用某些細菌或真菌,但對如何利用微生物進行食品生產并不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泡菜已經有了豐富的認知,但對如何制作泡菜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3.3.1教學目標
(1)了解泡菜背景知識,提高信息搜集、整合、應
用能力。
(2)小組合作制作泡菜,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3.3.2教學方案設計
具體的泡菜制作實踐活動教學方案設計如圖2所示。

3.3.3創設情境
教師展示各種美味泡菜,介紹我國制作泡菜的歷史悠久,創設“泡菜加工廠制作健康又美味的泡菜”的真實情境。
3.3.4理論學習
教師提出問題:泡菜發酵的關鍵菌種是什么?它屬于細菌還是真菌,有何結構特征?學生通過理論學習,了解乳酸菌的代謝特征和制作泡菜的原理、方法,嘗試制作泡菜。
3.3.5方案實施
教師將該活動分為設計泡菜制作流程(課內完成)和完成泡菜制作(課后完成)兩個任務。在制作泡菜前,教師設置問題串: ① 制作泡菜的菌種來自哪里? ② 怎樣操作可防止雜菌污染? ③ 還需要加入哪些材料,目的是什么? ④ 制作過程中需要提供什么條件,怎樣提供? ⑤ 什么材料制作的泡菜口感更好?這些問題建立了項目的理論基礎,也讓學生明確了項目中的注意事項及基本操作流程。各小組成員選擇不同時間進入實驗室,按照工廠生產流水線,通過選材、處理材料、制作調味汁、裝壇等一系列流程完成泡菜制作。
3.3.6 展示交流
教師在本節課最后設置評價項目“泡菜品鑒交流會”,讓學生品嘗各小組制作的泡菜,并對其色香味進行打分。獲勝小組分享其泡菜制作實驗報告。
4總結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既能促進生物學教學與我國科研、環境、資源、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結合,又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導人式滲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職業興趣;課內式滲透,將相關職業信息融入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相關職業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結尾式滲透,讓學生明白一個職業需要具備的品質和精神。在實踐活動中滲透生涯教育,能讓學生在具體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生物學相關的職業內容、工作流程形成比較清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劉曉艷.體驗式生涯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4(2):46-48.
[2]常海燕.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1.
[3]葛金蘭.“科學家的故事”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6,41(6):22-2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5]周麗紅.新時代高中勞動教育校本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與探索——以“中草藥芳香油提取”項目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20(4):38-40.
[6朱寶林,馮曉燕.PBL教學法在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泡菜的制作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3,39(7):74-76.